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郭建坤 文/圖)12月3日、4日,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劉丹博士,率領城市垃圾處理理論與技術、沼氣科學研究、化工研究等領域專家、學者,到四川省南充市經開區污泥處置中心采集樣品——取得國家專利技術的“城市生活污泥的生物干燥方法”投用前工藝驗證在此舉行。專家組專家稱,“城市生活污泥的生物干燥方法”補充國內焚燒技術不能達到國家碳中和標準的缺陷,工藝驗證成功后將到全國“收拾”城市生活污泥,助力全國河長制工作和我國環保事業發展。

劉丹博士長期從事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地下水環境保護的研究,是“收拾”城市生活污泥的權威。12月3日,劉丹等專家在南充市經開區污泥處置中心現場取樣。12月4日-12月17日,專家將繼續在南充采集樣品,之后進行樣品測試、調查評估、編制報告。在南充工藝驗證中,將測試水量、蛔蟲卵死亡率、大腸菌群菌值、總鎘、總汞、總鉛、總氮、總磷、臭氣濃度、氨等22個項目,涉及點位50多個。

在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中,城鄉紛紛建起污水處理廠(站)。城市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剩下的污泥含有大量氮、磷等可用養分,同時含有危害健康的多種重金屬元素和病菌、寄生蟲卵等。如這些污泥直接填埋,既是一種浪費,又可能傳播疾病,破壞生態環境,特別是破壞地下水環境。
前不久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四川查辦了多起違法傾倒、填埋未處理污泥的案件,暴露了我國城市生活污泥處理行業的痛點。現有很多處理城市生活污泥的方法存在成本高、步驟繁瑣、處理周期長等短板,導致80%的城市生活污泥未得到很好處理處置。處理城市生活污泥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四川環保領域內的老專家袁登輝組織了生物、化學等行業專家,歷經20多年研發,找到一種新型的處理城市生活污泥的方法——“城市生活污泥的生物干燥方法”。“袁登輝方法”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發明專利證書”。

《信用華夏》專訪袁登輝:科技成就綠色環保有機肥
生物有機肥作為綠色環保型新興肥料,既符合國家現行的農業政策,又迎合了市場對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需求,受到眾多從業者的青睞。然而,也涌入了大量“淘金者”,造成行業亂象,使得很難辨清李逵還是李鬼。那么,如果從中脫穎而出,帶動行業良性發展呢?
本期做客《信用華夏》的嘉賓是一位以科技創新創建優質有機肥料企業的創業成功者——袁登輝先生。
如果人生是一部電影,那么人生精彩與否取決于他的演繹,將如何走過取決于他的演繹方式。軍人出身的袁登輝先后從事過工人、教師、法人等工作。1996年,適逢農業改革的春風,袁登輝先生投身于有機農業,一干就是二十余年。2017年9月由幾位擁有多項專利技術的發明人為主要股東組成科技型經濟實體,他們將幾十年、十幾年的研究成果匯集一起成立四川萬田春實業有限公司,袁登輝先生任職董事長。
堅信科技興農是農業發展的根本之路的袁登輝,帶領數百位專家、研究人員歷經二十余年潛心研發的生物有機肥終獲國家發明專利產品。在此后兩年多的時間,專家、農戶對產品進行實驗和使用后,均給予高度評價。
在《信用華夏》節目錄制現場,主持人鄧麗娟在了解在袁登輝曾經的創業經歷時,問道:創業初期,為什么在明知研發資金短缺、農業項目耗時量大、沒有技術積累的情況下,還要堅持研發?
袁登輝坦言道,創業初期,面對中國農業及環境存在的問題,迫切地想為中國的綠色農業做點什么。但農業項目研究周期長,需要大量時間和作物品種做實驗。漫長的研究周期,加劇了科研的難度,曾投入了原有的積蓄、變賣了幾乎全部房產,但這都是杯水車薪。后經政府給予的多次無償資金支持、銀行貸款、朋友借錢等,歷經二十余年的生物有機肥終獲國家發明專利產品。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多年努力,終于獲得成功,企業也步入發展的正式軌道。
一個平凡之人的創業之路并不平凡,對于袁登輝而言,創業初期能夠獲得成功最大的秘訣就是能夠始終堅持相信科技興農是農業發展的根本之路。只有具備能夠保證農作物穩產增收、不破壞生態環境和影響人類健康的有機肥,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長久生存、科技力量和研發能力需要不斷創新才能走得更遠,傳統的有機肥不能支撐一家企業的良性發展。因此,經過不懈努力,袁登輝帶領研發的生物有機肥終于可以實現社會、經濟、生態三方效益的良性循環。
如今,四川萬田春實業所生產的生物有機肥的開發應用不僅能為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的發展創造條件,還能將有機廢棄物“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有效利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以優質的有機肥料服務滿足農戶的各類需求,從源頭上有效解決農產品污染問題,努力做到“讓消費者安心、放心、省心”的好產品,而未來生物有機肥必將成為肥料行業生產和農資消費的熱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錄制最后,袁登輝表示,經過二十余年的潛心研發,他始終堅信科技是提高農業生產力、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科技興農是農業發展的根本之路。力創高端品牌的優質有機肥料,做到真正的中國制造。
“袁登輝方法”將城市生活污泥與有機填充輔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加入發酵菌劑發酵,再多次翻料、生物干燥,其含水量降至30%乃至在20%以下,還能進一步清除其中的有害物質,實現無害化處理,可制成肥料,也可制成改造沙漠化、荒漠化土壤的輔料,并且“袁登輝方法”處理城市生活污泥的步驟簡捷、耗時短、成本低。
“袁登輝方法”大規模投用前,還必須進行多次工藝驗證。此前,“袁登輝方法”在四川德陽廣漢市、遂寧射洪市進行了驗證試驗,試驗取得良好效果。此次在南充進行的是最后的工藝驗證。
專家介紹,預計在2022年2月中旬,將進行“城市生活污泥的生物干燥方法”工藝驗證評定,一旦工藝驗證成功,將在全國范圍內投用。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