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長江大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成為三峽集團在新的發展時期肩負的重要使命和重大任務。
短短數年間,三峽集團奮力實施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堅定不移推進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業務布局從四個試點城市向全流域覆蓋拓展,業務領域從城鎮污水治理向“五水共治”和岸線治理統籌推進。累計落地投資超過2000億元,管網建設長度超過9000公里,已投運污水處理廠(站)222 座,污水日處理能力約 264萬立方米,直接服務人口近600萬,骨干主力作用有效發揮,助力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
優異的答卷無愧于時代,但一路趕考的歷程卻著實不易。三年前,面對流域性、系統性的水環境治理挑戰,面對全新的生態環保產業,面對千差萬別的城市管網狀況,共抓長江大保護到底怎么干、環保業務如何實現長期可持續、三峽的核心優勢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三年明顯見成效等,成了擺在環保新兵——三峽人面前的全新考題。三峽集團黨組一句擲地有聲的號令成為破解難題的關鍵——舉全集團之力加快推進共抓長江大保護!主動擔當、久久為功,苦干實干、多輪驅動等五大工作原則,為共抓長江大保護統籌政治、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提供了戰略依據,為內外部工作協同和資源整合提供了保障。自此,集團上下從“內部共抓”開始,思想認識高度統一,凝心聚力、團結協作,加大資金、人才等核心資源調配力度,加快制度、流程等配套機制建設,建立起集團內投資研究、勘察設計、區域協調等各單位協同工作格局,加大生態環保業務機構組建和投資授權力度,簡化審批流程、優化考核指標,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五大平臺有序運行,建設投資快速落地,治理項目高質量推進。三峽集團生態環保業務的發展活力得以釋放、內生動力得以激發,“內部共抓”成為集團做好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的源頭活水和堅強保障。
共抓長江大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從推動、深入推動到全面推動,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范帶”,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保要求日進日新,面臨更多深水區、攻堅期。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南京召開以后,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成為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新課題新任務。三峽集團2022年工作會議暨三屆四次職代會指出,經過三年多努力,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已從抓進度、上項目、城鎮污水治理快速見成效的投資建設階段,向系統性治理、市場化經營、投資建設與經營管理并重的可持續發展階段邁進。如何拓展與共抓各方的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水平;如何在推進重點項目落地的同時開展系統性區域治理;如何突破地方PPP財政額度限制,推進污水治理價格回報機制落地,實現相關業務可持續發展;如何實現長江大保護和清潔能源融合發展,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成為擺在三峽人面前的新考題。
面對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做好共抓長江大保護,各方“共抓”是關鍵,“內部共抓”是法寶。三峽集團在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在以水電、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低碳產業內形成了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儲備,打造了完備的三峽標準體系,具備了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鏈整合能力。通過全集團各部門各單位的合力“共抓”,將這些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轉化應用于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中,必將轉變為披荊斬棘、加油助推的強大力量。
上下同欲者勝。在共抓大保護中勇當主力軍是三峽集團的光榮使命,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的重要指示,以再出發的姿態鞏固內部共抓格局,強化全集團“一盤棋”,堅持步調一致、高效協同,推進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和生態環保業務高質量發展。要持續優化集團化管控,與時俱進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規劃計劃、資源配置、資本運作、績效考核、風險管控、內部監督等核心環節,保障生態環保投-建-運一體化業務格局加快形成。要強化創新引領,集中集團優質科研力量加大低碳環保核心技術研發,為當好生態環保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提供有力技術支撐。要以集團戰略為牽引,強化頂層設計和業務規劃,依托“水管家”業務,推進其他商業模式成熟、盈利機制清晰的節能環保業務,拓展大保護業務布局。要著眼雙碳目標,強化內部產業協同,加快推進城市水管家和智慧能源管家落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道雖邇,不行不至。舉全集團之力辦好長江大保護這件大事,需要我們凝聚智慧、擔當作為、開拓創新,走出一條可持續、系統性、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三峽集團生態環保之翼不斷發展壯大。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給水排水》)”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請聯系我們(022-27835520),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