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建黨百年——人才創新成果系列展示(四)
發布時間:2021-07-21 17:36:33

前 言:
黨中央歷來重視人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科技強國必須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
于高校而言,人才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強校之基、興校之源。為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良好環境,充分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我們推出人才創新成果系列展示,激勵人才踐行黨的號召和要求,立足崗位做貢獻,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助推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項目名稱:模塊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研發
研究背景:
人工濕地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基于自然的污水生態處理技術,具有投資低,維護管理方便,環境效益高等優點。目前人工濕地技術廣泛應用于海綿城市建設, 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污水處理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尾水處理實踐中,具有集約化和大型化建設的機遇和趨勢。然而,人工濕地施工團隊專業性低和濕地運行的堵塞問題成為了制約人工濕地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
模塊化人工濕地的設想可以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它旨在突破人工濕地建設大興土木的傳統模式,具有濕地模塊工廠生產、施工現場拼裝、水流定向流動、局部堵塞更換的特點,大大加快施工進度,使人工濕地向半工廠化,產業化推進。在人工濕地技術實踐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圖1:趙亞乾教授團隊成員
主要成果:
全球首個“大型原創模塊化人工濕地尾水提標項目”-- 南京星甸鎮模塊化人工濕地建成運行。由江蘇河馬井股份有限公司“中歐人工濕地研發中心”聯合多位國際水協會人工濕地專家以及國內知名工程實踐專家作為技術支撐研發的拼裝式模塊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2020年10月在南京市浦口區星甸鎮建成。這是在前期小型模塊化人工濕地系統研發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建成的全球首例大型模塊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圖2:拼裝式模塊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江蘇河馬井股份有限公司“中歐人工濕地研發中心”成立于2016年,由西安理工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趙亞乾教授領銜,致力于人工濕地技術創新及其在海綿城市建設、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應用。
圖3:項目試驗
效益及應用:
拼裝式模塊化成品人工濕地系統已申報8項專利。主要由變向框專利技術以及混配填料組合,解決了濕地系統易堵塞問題,將延長濕地的使用壽命,同時安裝便捷方便,有效節省了運維費用。
目前該模塊化人工濕地技術已在江蘇常州,山東濟南,寧夏銀川的水污染治理工程中成功應用。南京浦口區星甸鎮模塊化人工濕地是首個“大型原創模塊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廠尾水提標項目”。項目日處理餐廚與生活污水混合處理后尾水800噸,從一級A處理至準四類水。濕地凈面積約1600平方米。較傳統普通人工濕地系統節省了約3200平方米面積,為南京江北廢棄物處置中心預留了大量后期土地。

圖4:項目應用
項目完成人簡介:
趙亞乾,教授,愛爾蘭籍華人,國際水協(IWA) 會士(Fellow), 國際水協人工濕地專家委員會執委和中國區負責人。 陜西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甘肅省“飛天學者”講座教授,現任西安理工大學特聘教授。2004—2018年任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專任教師,博士生導師,水環境實驗室主任(2007-2018),土木工程系副主任(2011-2014)。蘇格蘭思特拉斯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博士,英國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博士后。愛爾蘭工程師協會(IEI)常務理事、Water Sci. & Technol.等9個國際期刊副主編或編委,“全愛中國環境資源能源協會”(www.icaere.ie)發起人和首任會長。自2011年起,聯合國際上知名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專家在國內舉辦“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高級國際研修班”9期。 2018年聯合西北水環境眾多青年學者發起“西北水環境青年學者論壇”。曾獲陜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友誼獎”。2017年3月13日CCTV4“華人世界”欄目報導了趙亞乾教授及其團隊的人工濕地研發工作。
研究方向為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發表論文400余篇。曾受英國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英國Cranfield大學、西班牙UPC大學、西班牙Alcalá大學、法國阿爾比-加莫國立高等礦業大學(Ecole des Mines-Albi),愛沙尼亞Tartu大學、日本岐阜大學以及國內80多所大學等的邀請進行學術講座。
人事處黨支部
(高層次人才引進辦公室、人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