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 Abbott:水設計——通過整合藍、綠、灰色基礎設施提高城市韌性
2019年8月28日下午,第三屆(邢臺)園林博覽會“風景園林國際學術交流會”在邢臺市萬峰大酒店召開。英國 Arup(奧雅納)集團董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項目主任Justin Abbott在會上發表題為《水設計——通過整合藍、綠、灰色基礎設施提高城市韌性》的演講。他通過世界各地的一些案例,闡述了城市藍、綠基礎設施的概念、作用以及實施途徑。
△ Justin Abbott在風景園林國際學術交流會上演講
城市面臨水環境管理新挑戰
城市化、氣侯變化、老化的基礎設施,都對水管理構成了挑戰。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經達到空前數量,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引發了全球性的身心健康危機,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氣侯變化引起了很多問題,其中一項就是水的問題,包括城市內澇和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傳統的水管理方法需要被重新審視,以適應這些變化。
△ 城市發展面臨著種種新挑戰
從水的角度來說,城市中的雨洪問題有其歷史發展過程和成因,自然洪流的截水區由于人類活動和發展被破壞,自然河道被強行修直、填埋,或者變成為運河,城市不斷發展以適應持續增長的城市人口,導致城市和周邊地區的水流變得更迅疾,尤其是城市地表不透水面積的增加造成降雨沒地方可去。城市處在河流的流域中,流域在影響著城市,城市也在影響著流域和自然氣侯。以前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需要以不同方式進行新的發展,必須現在就開始行動。
合理有效地管理水環境,對實現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非常關鍵的,聯合國已經把水描述為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共同貨幣,也就是說可以以水來衡量其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采取藍、綠基礎設施增強城市水韌性。
藍綠基礎設施的機會
藍、綠基礎設施,指的是自然和半自然的一些走廊空間,這些藍、綠系統利用自然力量幫助管理水和應對挑戰。
在重建藍色和綠色的基礎設施中,有機會恢復自然流域中城市內外的系統功能,這樣可以應對變化,提供緩沖,還可為人和野生動物提供健康和更加宜居的環境。可以把下一代的藍、綠基礎設施整合在所有城市項目中,從城市網絡系統到單獨的建筑。把這些基礎設施與其他的關鍵基礎設施(包括交通、水、能源、數字以及廢棄物等等)平等地合作,來進行城市規劃和設計。
△ 城市藍綠基礎設施示意圖
需要持續推動:綠色基礎設施的功能,不光是觀賞性的,甚至可以幫人們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空間,必須要跟大自然一起合作。
世界銀行針對綠色和灰色基礎設施的整合問題發布報告,明確提出創建下一代藍、綠基礎設施,而且世界銀行已經承諾提升藍、綠基礎設施的投資比重。
Justin Abbott指出,藍、綠基礎設施的益處不僅僅在水環境管理方向。如果希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幸福地生活,就應該把人和自然景觀緊密地相連接,現在已經有大量并且還有更多的證據在表明,這種結合起來的處理手法是有廣泛益處的。
藍綠基礎設施的效益
通過把藍色和綠色的基礎設施引入城市,可以降低人們的壓力水平。可以通過藍、綠系統清潔空氣、土壤和水。藍、綠的網絡也可以創造方便舒適的鍛煉機會,從而促進居民的身心健康。城市的水環境可以提供重要的冷卻功能,幫助減少城市熱島效應,另外可以形成更好的微氣侯,給人們提供陰涼庇護。可以優化水的多種功能的優勢,提供抵抗內澇的能力,另外也可以給動植物創造棲息地,等等。在英國,對重新發現水環境的作用已有了深刻認識。在奧雅納集團,城市水設計的框架整合了一切的要素,綜合的水循環系統和其他的城市子系統相互作用,共同指引和支撐城市設計。
藍綠基礎設施如何實現
提及倫敦2050年的基礎設施規劃,Justin Abbott展示了如何在城市戰略性地設計綠色和藍色基礎設施,另外還提出了長期愿景:可以隨著時間推移,逐步構建藍綠的系統。
△ 倫敦2050年基礎設施規劃
在悉尼出現了一些快閃公園,它們已經開始取代城市的停車空間。作為臨時項目,為當地社區產生更加永久性的綠色效果。在項目完成后的前三個月,這個計劃一直受到持續監測,政府會從當地一些社會團體收集反饋。
△ 悉尼的變換空間設計
如何更好地將藍綠色基礎設施系統融入其他基礎設施?需要將藍綠色基礎設施建設融入街道和房屋改造中,在沒有機動車的區域里面,非常有助于為藍綠色的系統創造空間。另外也可以尋找一些冗余的城市空間。其中紐約非常著名的高線公園,就是尋求城市中可以融入綠色基礎設施的典型代表。
△ 紐約高線公園
2011年,丹麥哥本哈根經歷了一場非常嚴重的洪災,洪災之后的重建費用大概花了9億歐元。哥本哈根對這次洪災的應對是重新制訂了暴雨計劃,利用藍色、綠色、灰色基礎設施融合的方法提高城市復原能力,進行藍綠改造。
△ 哥本哈根洪災后的藍綠改造
Justin Abbott介紹,倫敦奧林匹克公園為人們健康活動創造了各種機會。研究表明,人們需要接觸自然環境來促進身心健康,伊麗莎白皇后公園被設計為可以臨時儲存洪水的設施,在建成后曾經9次保護了下游五千戶居民的財產。
△ 倫敦伊麗莎白皇后公園
在意大利米蘭,藍綠色基礎設施已經融入了建筑立面。環保屋頂就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城市中需要減緩水流,無論雨水降落在哪里,即使雨水很稀少都可以收集和儲存。綠色墻壁也可以有效地減緩和保存雨水。在倫敦,經過改造的最大綠墻項目,任何時候都可以容納約一萬升的水。
△ 意大利米蘭的綠色建筑Bosco Verticale
△ 倫敦最大的綠墻
Justin Abbott提出,應該想辦法讓城市路面更具有滲透性,就像城市里面的電車軌道綠地一樣,呈現海綿狀的狀態。絕大多數的街道路面都可以進行可持續的雨水設計改造,在美國波特蘭的開創性城市網絡包括了398個生態屋頂,3200棵街道樹,即使是非常小規模的設計也可以極大改善街道,很多人愿意選擇到這里居住,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質量,波特蘭就是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對城市形象有極大提升的非常好的例子。
△ 美國波特蘭綠色街道項目
除了環境教育,藍綠基礎設施也具有非常強的能力,為街道、人行道、屋頂、公園、停車場增加基礎設施的計劃。通過使用這些措施,每年節約差不多56億美元的成本。鹿特丹是60%人口生活在海平面以下的城市,水上廣場同時也是體育公園,可以在雨洪來臨的時候被暫時淹沒。
△ 荷蘭鹿特丹市Benthem廣場
冰雪公園的設計,考慮到了韌性和復原力,它是密集住宅區的第一道防線。藍綠基礎設施也可以讓人們更多地去戶外參與游泳活動,露天游泳可以促進人們的免疫循環,鼓勵戶外生活,以及參與到戶外游戲中。城市游泳計劃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都得到很好的實施,包括柏林、哥本哈根、紐約等等。
△ 城市作為“藍色體育館”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藍綠城市也可以提供食物,有利于社區發展,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給城市提供食品生產和健康飲食,減少一些疾病比如哮喘。在建設完這些藍綠基礎設施之后也需要考慮,如何運營和維護這些設施,這也是獲得新工作以及新技能的機會。
△ 可提供食物的城市
藍綠基礎設施到底是什么
紐約案例
從1840年到1900年,紐約市人口約從30萬增長到350萬,現在是850萬。紐約的綠色基礎設施計劃提出了另一種改善辦法,把綠色屋頂跟優化排水系統、基礎設施相結合。
紐約是一個被水包圍的城市,市政當局在制定戰略、解決問題的方向上非常有遠見。通過對藍綠系統的分析,減少河流溢流的污染。
△ 紐約綠色基礎設施布局圖
總體目標是利用綠色基礎設施,覆蓋大約10%的不透水區域。紐約市在道路上安裝了超過7000個小生態景觀,它們共同構成了綠色設施,與傳統的灰色基礎設施共同對城市環境起到正向改善的作用。
奧雅納集團也開發了經典的藍綠基礎設施標準。這樣做的結果是藍綠設施幫助城市減少了水環境的影響,在城市建成區成功實現了藍綠改造。圖中的洼地是整體排水系統的一部分,統一運營管理,目前為止監測結果顯示,綠色基礎設施運行效果比設計時的預期還要好。
這些元素提高了公共領域的質量,從當地社區收到的反饋是非常積極的,藍、綠、灰色基礎設施的結合,帶來非常立竿見影的收益,這是在21世紀針對水資源管理挑戰應有的回應。
△ 紐約的綠色基礎設施
上海案例
上海是個非常獨特的地方,是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面臨著非常復雜的挑戰,也會影響未來的排水戰略。
首先城市的地形非常平坦,海拔非常低。地下水位很高。另外上海城市化率和人口密度都很高。奧雅納集團在為上海項目制定戰略時,研究了很多全球的其他城市,并且確定了跟上海面臨挑戰最相似的城市來進行最終研究。
通過以往的項目經驗所制定的四個關鍵原則驅動。以系統引導的工作方法,制定藍綠基礎設施的實施。策略制定和實施的關鍵就是現有排水系統的治理,另外還有藍、綠、灰色基礎設施。
△ 策略原則:以系統導引
對城市用地特征進行了詳細分析,在了解發展背景的基礎上,確定了藍綠12個不同的用地類型。機器學習在上海排水規劃項目中也被利用,用來支持人工分析。并將研究成果在整個城市范圍內進行了校對,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區域,創造了有價值的數據庫。
利用城市的數據,對用地數據、基礎設施的潛力進行分析。最終為上海提出的策略是一種綠色、藍色和灰色相結合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基礎設施的潛力。
△ 策略要素
綜上所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都需要重新思考水資源和水環境,需要通過下一代的藍、綠紅色基礎設施,并且充分利用水循環系統來提高認識。
Justin Abbott :英國 Arup(奧雅納)集團董事,目前擔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項目主任,負責研究農業企業的水和能源風險,同時擔任 CIRIA(建設行業研究與信息協會)的水顧問和 EPSRC(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的審查學院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