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全省入海河流總氮治理攻堅行動經驗交流視頻會議,濟南、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濱州、菏澤市生態環境局作典型發言。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羅輝出席會議,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霍太英主持會議并講話。
會議認為,近半年來,廳相關處室單位和各市生態環境局加強協同配合,統籌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執法、環保督察、專家團隊等力量,推廣運用“六步工作法”(徒步巡查摸底數、加密監測找重點、追根溯源查問題、厘清責任拉清單、精準科學定方案、執法督察抓督辦),開展了入海河流總氮治理省市聯合攻堅行動,找準了影響入海河流總氮濃度的關鍵點,在涉氮企業治理、農業農村污染防治、近岸海域氮污染控制、入海河流總氮濃度削減、總氮治理大格局構建、環保鐵軍風采彰顯等六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初步探索形成了入海河流總氮污染防治的“山東模式”。
會議強調,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還存在污染治理力度不平衡、環境質量改善效果不穩固、上下游聯動綜合治理機制不健全、治標和治本聯合發力不夠、科技支撐能力仍然比較弱等問題和困難。
會議要求,廳機關有關處室、單位和各市局要繼續深入抓好抓細抓實入海河流總氮控制工作,發揮好灣長制、河長制、湖長制的作用,充分利用好總氮考核、生態補償、聯合執法等手段,以“美麗海灣”創建為抓手,在涉氮重點企業督導檢查、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入海排污口核查質控、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實現入海河流總氮濃度降低和近岸海域水質提升的目標。
省生態環境廳核安全總工,總量處、水處、海洋處、土壤處、監測處、督察辦、區域督察第一至第六辦公室、執法局、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省土壤污染防治中心、省生態環境規劃院、相關省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等有關處室(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沿海7市和入海河流上游8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同志及相關科(處)室、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