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2023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環境資源界別全國政協委員首次亮相。這是全國政協自1993年增設經濟界別以來,首次增加新的界別。
根據名單,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共設置34個界別,委員共計2172人,其中環境資源界有85位委員,在34個界別中屬于人數較多的一個,成員包括環境資源領域黨政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科研專家、能源資源領域企業負責人等。首次參加全國兩會的新晉全國政協委員準備了哪些提案值得期待。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書鵬首次參加全國兩會。作為有20多年工作經驗的環保從業者,李書鵬同時擔任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土壤與地下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和污染場地安全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負責人。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書鵬 受訪者供圖
談到首次參會的感受,李書鵬表示,全國政協增設環境資源界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作為其中一員感到責任重大,將一定不負重托,履職盡責,深入的調查研究,積極協商議政,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李書鵬今年圍繞推動環保產業健康發展方面提交了兩份提案,分別為《關于設立環保類項目資金專項賬戶的提案》和《關于加快推進環境領域職業資格建設的提案》。
他表示,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環保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對擴大內需、實現綠色發展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在資金和人才方面面臨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從政策層面推動解決。
據了解,環保項目的公益性特征明顯,盈利性偏弱,對政府資金的依賴度高。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統計,2021年,A股177家環保上市公司中,有130家企業應收賬款增加,占比達73.4%。《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顯示,我國環保企業的資產運營能力弱,應收賬款問題突出,項目拖欠款現象比較普遍。
李書鵬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為,環保行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以及國資企業,由于地方財政緊張,資金內部審批程序和落實時間較長,支付難度大。此外,合同簽訂時由于市場地位的不對等,一般總承包方需要向甲方提交履約擔保,而甲方極少提供工程款支付擔保,同時個別地方政府存在環保資金被挪到其他項目使用的情況,這些均會使中小型環保企業資金鏈面臨較大風險,長期來看也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質量推進。
為此,李書鵬建議:參考建筑行業農民工專項賬戶形式,建立由第三方機構監管的環保工程資金專項賬戶,專款專用,提高款項支付效率,并通過立法確保環保工程資金專項賬戶有效落實;參考住建部頒布的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并推行環保工程項目總承包合同示范文本。重點限定支付條款,以便于從源頭上解決環保行業回款難的問題。
人才建設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支撐。在國家的職業資格體系中,注冊環保工程師是關系公共利益、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的33項準入類職業資格之一,其職業資格考試開始于2006年,據統計考試通過人數在1萬人左右。但是,十幾年來卻從未開始注冊和繼續教育工作,注冊工程師執業制度一直未有效在環保工程中執行。
李書鵬認為,這一情況導致眾多專業人員處于觀望狀態,環保工程師報名人數大幅降低,與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現實需求相悖。
為此,李書鵬建議:制定并發布環保工程師注冊工作的后續推進計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我國環保事業;完善管理文件,明確注冊環保工程師的簽章制度,開展繼續教育,保證從業者知識體系持續更新;鼓勵高等院校在環境專業教育中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從供給端加強應用型高素質行業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