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治污減排 凈化城市環境
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三期新建工程穩步推進
水母網訊(芝罘融媒記者 鄭秀杰 通訊員 姚明炫 攝影報道)陽春三月,芝罘區吹響施工號角,挖土、鉆孔、運送……煙臺市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三期新建工程項目現場,十幾臺大型機器正在有序進行施工,塵土飛揚、機器轟鳴不斷。
挖掘機與運輸車默契配合,焊接工在火花間穿梭,樁機有序旋轉……施工現場熱火朝天,盡顯春天勃勃生機。“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共有4個廠房,目前3號廠房主體結構已施工完成,1號、2號、4號廠房的土方開挖已完成30%,樁基工程已完成60%。”承建方中建三局項目經理吳強介紹道。
據了解,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三期新建工程位于現有廠區西南側,三期工程采用半地下方式建設,設計處理規模12萬噸/日。其主要建筑內容包括預處理車間、綜合處理車間、深度處理車間,工程建筑總面積37139.9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8539.94平方米)。
“我們正在加緊趕工,計劃于明年5月份完成主體結構施工,10月份可逐步通水調試。”吳強說道。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場地較大,現場多項工序同步進行。場地內側挖掘機將土石方裝車一車車運出,外側多個樁機同時下樁,將鋼筋籠置于樁孔,鋼筋施工區工人正在焊接長達幾十米的鋼筋籠,另一批工人正配合吊車將焊接好的鋼筋籠吊運到場地內。“快快快,把這個固定住。”吊裝指揮員指揮著工人把鋼筋籠固定到吊車上,經檢查安全后對步話機喊道“起吊”,吊車師傅順勢控制吊臂將鋼筋籠緩緩抬起、轉動,然后慢慢放在下方的施工現場。
據套子灣污水處理廠廠長助理張哲介紹,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工程的處理能力為35萬噸/日,隨著社會發展,污水量也隨之增多,目前的處理量已經達到滿負荷狀態,夏季經常要超負荷運行。設備滿負荷工作故障率增大,運行調控難度增加,對穩定運行和達標排放造成很大壓力。三期工程投入使用后,能夠緩解一期、二期工程的運行壓力,應對夏季水量增多的局面將更加從容。
三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將全部用于再生水生產。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進入全封閉處理儲存系統,脫水污泥使用密封罐車外運至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進行干化焚燒處理,徹底解決污泥異味和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實現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的環保處置。
污水處理對于城市發展和公眾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環境,同時給居民的日常用水提供安全保障,促進城市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尤其再生水的大規模生產利用,對有效緩解煙臺市區水資源緊張,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治污減排,凈化環境,讓城市更潔凈、更美好、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