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來源于:環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城發啟迪吸并案”終止近一年后,啟迪環境成為了“失信被執行人”。
6 月 13 日晚間,啟迪環境發布公告稱,由于部分款項未能如期支付,導致公司被相關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涉及執行金額 3531.34 萬元。
啟迪環境表示,被列為 “失信被執行人”一事暫未對公司正常經營造成明顯影響。公司將繼續加強運營回款、推動融資工作進展、改善公司總體流動性,并積極與相關各方進行溝通,力爭盡快妥善解決上述失信執行案件。
1
因為3531萬欠款
啟迪環境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這可能是啟迪環境歷史上第一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成為“失信被執行人”的原因,是因為公司之前跟別的公司有資金糾紛,并進入了法律訴訟程序。而部分涉訴案件取得了判決結果或達成和解,法院判決啟迪環境履行判決義務。
可是,啟迪環境雖然全力籌措資金,但目前仍有部分款項未能如期支付,結果就導致他們被相關法院列為了 “失信被執行人”。
也就是說,“失信被執行人”這頂帽子是法院給的,而根源則是因為啟迪環境拖欠其他公司錢。
啟迪環境到底欠了多少錢?其實也不多。公告顯示,這些案件涉及的執行金額為 3531.34 萬元,只占公司凈資產的 0.47% 。
仔細看看這3000多萬元的欠款,一共涉及到16家“債主”,其中既有設備商(如南京飛力環保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無錫市宜剛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也有建筑商(如華春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省七建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還包括像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行業知名企業。
▼啟迪環境失信被執行情況(部分)
涉案的事由,主要就是買賣合同糾紛與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此外也有少量的招標代理費合同糾紛和服務合同糾紛。
16 家“債主”,拖欠最多的約 576.69 萬元,最少的則只有 43 萬多元。
啟迪環境在公告中表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總資產約為266.2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約75.18億元,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約71億元,公司整體生產經營正常。上述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事項,暫未對公司正常經營造成明顯影響。
換句話說,啟迪環境還有 260 多億的總資產, 70 多億的營收,這 3000 多萬的欠款對公司的正常經營影響不大。
2
在訴案件涉及 41.18 億 待履行金額還有 24.28 億
既然3000多萬的欠款相比總資產來講只是“九牛一毛”,那為什么啟迪環境因為這點小問題就成了“失信被執行人”呢?
事實上,這 3000 多萬元的欠款也只是冰山一角,隱藏在其身后的是數額更多的涉訴金額。
4 月 27 日,啟迪環境曾經發布《關于涉及訴訟(仲裁)案件的進展公告》。其中顯示,截止目前,啟迪環境及控股子公司因行政訴訟、工程建設糾紛等經營事項為原告累計未結訴訟、仲裁事項金額合計為17.68億元。
此外,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債權債務訴訟、涉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等事項為被告累計未結訴訟、仲裁事項金額合計還有23.50億元。
兩項加起來,啟迪環境一共有 41.18 億元的累計訴訟、仲裁事項金額。
也就是說,啟迪環境已經涉及到的、案件尚在審理或調解談判過程中的訴訟和仲裁,總計已涉及金額 41.18 億元了。
這 41.18 億元,占到了公司凈資產的 54.77% ,占比超過了一半。
當然,這部分涉訴金額應該不全是債務,可能也有部分債權。具體來講,啟迪環境作為原告的那 17.68 億可能是債權,而作為被告的那 23.50 億則大概率是債務。
除了這些,啟迪環境及相關控股子公司還有部分涉訴案件已經取得判決結果或達成和解協定,截止目前,待履行金額也為 24.28 億元。
公告中沒有明確指出這24.28億到底是債務還是債權。不過,上面提到過的導致啟迪環境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3531萬元欠款,應該就屬于這24.28億元的一部分。
總結一下,啟迪環境的涉訴金額總共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已經開始打官司,還沒審理完的,總計 41.18 億元;其二是已經取得判決結果或達成和解,但尚未履行的,還有 24.28 億元。
兩項加起來,總計達到了 65.46 億元,占比公司凈資產的 87.06% ,已經非常高了。
當然,那 41.18 億的在訴案件還未形成終審判決,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啟迪環境也表示,公司將持續加強與相關方溝通與協商,以妥善解決相關事宜。
不過,啟迪環境在公告中還是提醒,鑒于公司目前涉訴總體金額較大,部分涉訴事項尚未開庭審理或正在協商過程中,相關涉訴事項對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潤影響存在不確定性……敬請投資者關注并提請注意投資風險。
3
尋找戰略投資者未果
自救結果也不理想
看完以上信息就能知道,啟迪環境的涉訴金額其實很大,導致其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3531萬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或者說只是最先“暴雷”的那一部分。
無論是3531萬欠款,還是24.28億待履行金額,以及41.18億在訴案件,這些復雜的數字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啟迪環境的現金流非常緊張。
年報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
4月27日,啟迪環境發布2022年年報。其中顯示,2022 年,公司實現營收 71.00 億元,同比下降 16.28%;凈利潤-7.86億元,同比增長82.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64億元,同比增長78.77%。
截止報告期末,公司凈資產為 103.64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9.21% ,資產負債率為 61.08% 。
同時,公司的應收賬款仍有 42.99 億,同比上一年減少了 26.85% 。
總的來看,雖然報告期內啟迪環境較上一年度實現了經營減虧,但整體發展仍面臨較大的壓力。
雖然環保產業整體都面臨應收賬款高企、現金流緊張的局面,但為何啟迪環境的問題尤為嚴重?根源還是其自身出了問題。
第一,自身經營管理不善。
啟迪環境資金鏈緊張,最終導致其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說到底還是自身的經營管理存在問題。
關于這一點,之前“青山產業評論”已有非常詳實的分析( 相關閱讀:成于資源,敗于管理!啟迪環境興衰啟示錄 )。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年媒體曝光出來的《啟迪環境涉嫌造假:多個在建工程嚴重虛增,127億總額水分幾何?》。今年 4 月,啟迪環境也正式收到湖北證監局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告知公司確實涉嫌在2017年-2018年間,通過偽造虛假分包合同及節點結算單確認成本,虛構了相關PPP項目合同完工百分比,提前確認或虛假確認總包合同收入,導致啟迪環境2017、2018年年報中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等項目存在虛假記載。
第二,尋找戰略投資者未果。
根據前些年“PPP暴雷”的經驗,一般環保企業資金鏈出現問題時,最容易的解決辦法就是尋找戰略投資者,帶來真金白銀的輸血,最終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這方面,啟迪環境也曾經嘗試過,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與城發環境的吸并。
不過,由于方案論證歷時較長,相關的市場環境較交易籌劃之初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為了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經過協商,2022 年 7 月,雙方還是決定終止本次交易。
這筆交易未能成行,導致啟迪環境希望靠新投資者紓困的方式最終破滅。
不過,交易過程中,城發環境也曾幾次為啟迪環境輸血,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危機的爆發。
第三,自救結果不理想。
除了寄希望于外來的戰略投資者,啟迪環境自身也下了很大力氣,組織進行自救。
例如,啟迪環境采取成立清欠小組、組織清欠隊伍、加強催收力度、訴訟等方式,加大了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
啟迪環境董秘也表示,公司為了尋求流動資金緩解通道及改善流動性,已通過多種形式疊加過渡目前階段性流動資金緊張的困境,其中包括由控股股東方直接給予資金資助、加強項目資金回款、加快應收賬款回收、出售部分子公司股權或資產等方案,以期解決公司目前所面臨的階段性資金壓力。
啟迪環境2022年年報還顯示,2022年,公司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2.55億元、5.96億元、-16.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8.96%、增長216.23%、下降162.52%。
可以說,啟迪環境的自救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
那為什么,公司最后還是因為3000多萬成了“失信被執行人”?只能說,啟迪環境之前管理漏洞挖的 “坑”太大了,導致現在雖然萬般努力,但仍然無法填上這個大“坑”。
啟迪環境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強運營回款、推動融資工作進展、改善公司總體流動性,并積極與相關各方進行溝通,力爭盡快妥善解決上述失信執行案件。
參考文獻:
1、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公司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公告,啟迪環境,2023-06-14
2、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涉及訴訟(仲裁)案件的進展公告,啟迪環境,2023-04-27
3、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摘要,啟迪環境,2023-04-27
4、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湖北監管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啟迪環境,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