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許下的承諾無法兌現,多家環保上市公司宣布募投項目延期
時間:2023-06-16 09:20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易簡乾
評論(0)
4月以來,已有25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募投項目延期公告,其中141家涉及首發募投項目延期,占比超過56%。據中國水網觀察,募投項目延期這陣風也吹到了環保行業,多家環保公司也宣布部分募投項目延期。這背后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隨著今年經濟社會復蘇的腳步逐步加快,各行各業熱鬧起來。在資本市場,今年上半年,也有多家環保上市公司將上市提上日程。
然而,在一片生機盎然中,也傳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4月以來,已有25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募投項目延期公告,其中141家涉及首發募投項目延期,占比超過56%。從具體項目來看,延期項目不僅集中在房地產、造紙、服裝等傳統行業,還有不少鋰電池、新材料等熱門賽道的項目也在放緩投建的腳步。
據中國水網觀察,募投項目延期這陣風也吹到了環保行業,多家環保公司也宣布部分募投項目延期。
這背后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01多家環保上市公司宣布募投項目延期
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有多家環保上市公司發布了募投項目延期公告。
2022年4月下旬,物產環能宣布,該公司募投項目中的海鹽經濟開發區浙江物產山鷹熱電有限公司公用熱電項目將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延期原因則為:近年來,全球經濟下行疊加行業周期影響等,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使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更符合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的要求,提升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及項目的實施質量,公司根據外部環境就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投資建設進度實施了動態調整,適當放緩部分募投項目的投資建設進度。
2022年4月22日,偉明環保發布公告稱,根據目前募投項目的實施進度,擬對部分募投項目進行延期。雙鴨山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羅甸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和盧龍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及焚燒發電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 2023 年 9 月;昌黎縣城鄉靜脈產業園特許經營項目(一期) 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 2024 年 1 月。
各項目延期理由如下:雙鴨山垃圾焚燒項目受雙鴨山市當地變電站基礎設施條件限制暫未并入外部電網,預計外部限制因素解除后即可上網;羅甸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仍在產能爬坡中,垃圾調度不充分,尚不具備煙氣檢測的條件,公司擬于項目穩定運行后進行相關檢測;盧龍縣、昌黎縣項目則是因為受整體環境影響,2022 年物資采購、貨物運輸、施工人員流動受限,加之項目 2023 年初以來施工建設進度未達預期。
4月29日,力源科技發布公告稱,受資本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19,840.52萬元,低于預計募集資金使用規模35,913.94萬元,公司相應對“水處理系統集成中心及PTFE膜生產項目”以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擬投入募集資金的金額進行了調整。同時,2021年以來,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公司相關建設項目的施工作業、設備采購、物料運輸、人員流動等均受到了一定限制,由此影響了“水處理系統集成中心及PTFE膜生產項目”以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達到預訂可使用狀態的時間。公司為嚴格把控項目整體質量,維護全體股東和公司利益,經審慎評估和綜合考量,在不改變募投項目的投資內容、投資總額、實施主體的前提下,決定將上述募投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間相應延期。
5月19日,南大環境宣布,該公司“環保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和“環境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原計劃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為 2023 年 8 月 17 日,在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因宏觀經濟波動、市場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項目的規劃審批、施工許可和驗收等多個環節出現不同程度延緩,致使項目整體實施進度比原計劃有所延緩,為保障股東利益,確保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的有效性,結合項目實施進展,經審慎研究,計劃將上述兩募投項目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日期調整至 2025 年 8 月 30 日。
此類事件頻發,證券交易所也對此抱以高度關注。
今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針對德林海于2022年發布的公告中所提到的“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建設項目和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兩大募投項目延期”等內容進行問詢,并要求德林海回復募投項目進展緩慢的原因。
德林海對此回復到:由于“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場所設在公司總部大樓內,使用總部大樓部分建筑面積作為試驗中心和試制中心,而總部大樓主體工程的延遲驗收交付,導致大樓內部裝修工程無法按原定計劃推進,致使位于大樓內部的“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中的基礎性、平臺性的設施及設備無法購置投入,所以該募投項目的建設進度較預期有所延緩。
02項目延期為什么?
尚普咨詢針對檢索到的2022.11.15-2023.2.28期間發布募投項目延期公告的88家上市公司的147個募投延期項目披露的延期原因進行了分析,總結出了11大原因。
尚普咨詢分析,統計時段內,導致募投延期的“罪魁禍首”則是新冠疫情的影響,147個延期項目中共有130個提到了由疫情帶來的影響,提及率達到88.44%;除了疫情之外,市場和政策變化是項目延期的較大的原因,而項目的調整和完善則是企業最主要的內因。
影響募投延期的外因和內因數量分別為171個和39個,若除去疫情影響那么外因數量為41個;一般而言,由外因導致的項目延期相對合理,若是內因導致且延期后與之前的募投項目協同性較差,則企業應該引起警惕。
從今年宣布募投項目延期的幾家環保上市公司的公告來看,也大致符合上述因素,幾個突出的影響因素如下:
1、“口罩問題”。雖然幾家上市環保公司沒具體談到相關字眼,但從偉明環保盧龍縣、昌黎縣項目2022 年物資采購、貨物運輸、施工人員流動受限;力源科技2021年以來,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建設項目的施工作業、設備采購、物料運輸、人員流動等均受到了一定限制等表述,能隱隱窺見口罩問題對過去三年項目施工建設的影響。
2、募投資金不到位。力源科技就提到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19,840.52萬元,低于預計募集資金使用規模35,913.94萬元,公司相應對“水處理系統集成中心及PTFE膜生產項目”以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擬投入募集資金的金額進行了調整。
3、市場和政策變化。南大環境就表示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因宏觀經濟波動、市場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項目的規劃審批、施工許可和驗收等多個環節出現不同程度延緩,致使項目整體實施進度比原計劃有所延緩。
此外,上海證券報還提到了“忽悠式投資”。一些上市公司虛構人工智能等熱門賽道的項目募集資金,到期就以各種理由拖延,或直接宣布終止。募集來的資金被上市公司用作其它用途。這種目的性極強的行為,也屢屢被證券交易所看穿。
針對當前多起募投項目延期事件,銀河證券河南公司資本市場部總監邵冬梅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提到,隨著全面注冊制的推行,上市公司募投項目的“拖延癥”有望改善。“注冊制改革的本質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發行上市過程更加規范、透明、可預期。”她表示,目前交易所對募投項目審核要求逐漸趨嚴,要求項目環評手續、土地審核、可研報告等條件前置,更加看重項目的前瞻性和實實在在的落地能力等,這也對上市主體及中介機構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經營和督導中,要更加勤勉盡責、定期檢查,持續關注募投項目實際落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