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南水北調中線輸水水質安全?

2014年5月,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組成考核工作組,對《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實施情況進行了考核。經考核,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水質達到II類標準,主要入庫支流水質基本符合水功能區要求,漢江干流省界斷面水質達到II類。源頭水質滿足調水要求。
為了確保源頭水質長期穩定達標,國家將繼續加大對水源區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加強城市生活、工業點源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防控,同時通過生態補償、對口協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實施,促進生態環保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立水質保護的長效機制。在中央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河南、湖北兩省組織編制了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由省政府公布實施,并依法在保護區邊界設立明顯的地理界標和警示標識。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建立后,進一步明確飲用水監管的重點范圍和控制措施,確保調水水質安全。
在保障水源水質長期穩定達標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有效措施確保水體在輸送過程中不受污染。中線輸水線路全部與沿線河流立交,不與地表水發生水體交換,周圍的地表水基本不會對總干渠水質造成污染。輸水過程中水質安全風險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部分高于渠底的已受污染地下水滲入總干渠帶來的污染風險;二是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運輸途中,在穿越總干渠橋梁時突發的交通事故帶來的污染風險;三是輸水沿線大氣污染物沉降帶來的污染風險。主要采取以下四項措施,確保干渠輸水安全。
一是建立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制度。根據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國家環?偩、水利部、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劃分的通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ㄊ校┚幹屏藙澏ǚ桨,其中北京、天津、河南已經。ㄊ校┤嗣裾鷾蕦嵤,河北省也將于近期完成劃定工作。沿線各級地方政府按照保護區相關規定,嚴格控制在保護區內新上建設項目,河南省僅在2013年就在總干渠兩側保護區范圍內拒批新上建設項目400多個,同時,環境保護部門對現有污染企業開展環保執法檢查,確保保護區制度的落實。
二是開展總干渠兩側內排段地下水現狀調查,防范地下水污染風險。為確保通水水質安全,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調查了工程沿線地下水情況,表明88%以上的監測點位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經國務院南水北調專家委鑒定,滲入總干渠的地下水量很少,對總干渠水質影響甚微。盡管如此,中線建管局仍按照專家委要求,采取加強輸水水質監測措施,嚴格監控對輸水水質的影響。國家在“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中專門安排了《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水質安全保障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課題,研發地下水中硝酸鹽、重金屬、有機物等典型風險污染防控關鍵技術。
三是加強環保監管,制訂通水水質監測方案和應急預案,加強水質監測與跟蹤。雖然總干渠水質基本不受沿線地表水影響,但不能排除突發污染事故的發生。當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中,在跨越總干渠橋梁時(中線跨渠橋梁1200多座),泄漏、爆炸、翻車等意外事故,人為惡意向總干渠水體投放有毒有害物質等突發事故都可能給總干渠水質帶來污染風險。為掌握總干渠水質狀況及變化趨勢,及時發現并防范水質污染風險,有針對性地應對可能突發的水污染事故。一方面,在國家層面制訂了中線一期工程通水水質監測方案,加強對總干渠水質的監測與跟蹤。如北京市在總干渠進入北京前、進入調節池前、進入自來水廠前均嚴密監控,確保污染水體不進京、不入池、不進廠,三道防線確保水質安全。另一方面,中線干線工程運行管理單位還編制了輸水過程中突發污染風險應急預案,做好應對突發污染事故的防范工作。一旦發現污染水體,將及時關閉沿線節制閘,并通過退水閘將污染水體從總干渠放出。此外,環保部組織水源區和沿線地方政府環保部門常年開展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及沿線水環境保護的專項檢查。
四是推動中線輸水總干渠兩側生態帶建設,打造生態廊道。通過實施《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干線生態帶建設規劃》,在工程沿線的農村地區,總干渠兩側各建設20至60m寬的綠化帶,兩側的水源保護區內發展生態型種植業和養殖業,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規劃在工程沿線的城市區域,總干渠兩側一級水源保護區內主要以防護綠地建設為主,建設工程兩側各50至200m寬的城市景觀廊道和公園綠地。通過構建輸水沿線生態屏障,提高輸水水質安全保障程度。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中線工程輸水過程中的污染風險總體是可控的。此外,國務院頒布的《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進一步明確了水質保護工作的責任主體,對污染物總量控制、水質保護和治理措施以及保護區劃定,污染行為及處罰等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南水北調中線水質保護工作將納入法制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