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作為推動京津冀在生態環保領域走深走實的創新舉措之一,全國首個 " 環?萍籍a業創新共同體 "6 月 21 日在首屆京津冀生態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啟動,作為首批啟動運行二十余個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國投北疆無廢電廠協同創新中心 " 將開展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等循環經濟系統研究,拓展無廢電廠的應用場景。
" 國投北疆無廢電廠協同創新中心 " 由天津國投津能發電有限公司作為牽頭企業,由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天津大學環境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國家環境保護為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天津)中心、天津市生態環境綜合保障中心、天津市環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協同研發單位。成立后,該中心將開展協同處置城市固體廢物技術及管理體系研究,電廠點對點處置油泥項目研發,碳捕集技術評估及應用(CO2 變廢為寶),碳監測與分析系統,環保技術產業化等工作。
天津國投津能發電有限公司環保主管蔣雷告訴記者,目前,國投北疆已經實現了 " 發電—供熱—海水淡化—溫濃海水化工—土地節約整理—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 " 循環經濟模式,實現能量的梯級利用和全面的零排放。在此基礎上,企業正在加速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構建綜合能源服務基地。
據了解,通過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利用電廠余熱替代寧河區實現燃煤供熱小鍋爐供熱,替代供熱面積 580 萬平方米,實現天津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 172 噸 / 供熱季。已完成的 2 號機組鍋爐燃燒優化改造及深度節能改造,實現了年節約標準煤 3 萬噸、節約液氨消耗 293 噸,直接減排二氧化碳排放 8.1 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 200 噸 / 年。已完成實施的 2 至 4 號機組靈活性改造,實現機組在全程 AGC 投入方式下可自動深度調峰到 20%,共計新增 60 萬千瓦調峰空間,可匹配 300 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協同減排二氧化碳 260 萬噸,并一體解決地區 " 十四五 " 期間新能源發展調峰缺口問題,推動煤電與新能源的企業 " 聯營 ",促進協同發展。
后續,國投北疆還將完成最后 1 號機組的靈活性改造、燃燒優化改造,與天津神州朗泰等污泥處置單位共同開發市政污泥耦合發電項目,與中海油 - 碧海環保共同開發含油污泥點對點發電利用項目,與北京百利時公司共同開發 CCUS 一體化示范項目。并推動建設 300MW 海上光伏等綠電項目,目前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另外,在協同處置城市固體廢物方面," 國投北疆無廢電廠協同創新中心 " 將與 " 園區資源循環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 進行深度合作,將開發區西區具有熱值的廢棄物進行集中送到電廠焚燒,達到既完成固廢處理又減少燃煤使用的雙重效果。
" 園區資源循環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 牽頭公司、天津泰達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副部長徐舒陽表示,該協同創新中心將組建學科互補、資源共享、平臺公用的協同創新平臺,在區域水生態環境提升及固廢資源協同處置等方面開展創新性研究和實踐推廣。并將以航空航天產業、輕工業聚集的開發區西區為樣板,通過加強區域水系循環和水質提升、加強廢棄物協同處置,緩解區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力爭打造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樣板園區。
(津云新聞記者 霍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