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 全國政協委員倪晉仁:關于加快建設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的提案
2023/03/07 信息來源: 黨委統戰部
編輯:悠然 | 責編:燕元2020 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江都水利樞紐時指示,“要繼續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完善規劃和建設方案,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東線后續工程是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沿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集中承載地,同時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快建設東線后續工程意義重大。
東線一期工程自2013年建成通水以來,累計抽江水量超300億立方米、向山東省調水53億立方米,惠及人口6900多萬,干線水質穩定在Ⅲ類標準以上,發揮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經測算,2022—2023調水年度已達到規劃設計值的80%左右。為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強對后續工程的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成立了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形成了推進后續工程建設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明確了東線工程跨流域跨區域多功能綜合輸水系統的功能定位,要求按照“一干多支擴面”的布局思路,增加調水規模和覆蓋范圍,增加農業和生態供水目標,延伸調水線路至京津冀。目前,有關部委正在組織開展東線后續(二期)工程可研報告編制工作,并已形成了初步成果。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要求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南水北調工程作為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在國家水網構建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東線一期工程供水范圍、規模與發揮“四條生命線”作用的戰略定位、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工程地位、保障大運河全線常年有水的支撐作用等要求尚不匹配;水資源可利用量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剛性需求之間的矛盾十分嚴峻;地下水長期超采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形成的地下水虧缺需持續彌補,河湖生態十分脆弱;華北地區有效灌溉面積農業供水保證率不足50%,灌溉水源不足嚴重制約糧食穩產及增產。這些均對科學推進后續工程規劃建設、盡快實施東線后續(二期)工程提出了迫切要求。鑒于在推進東線后續(二期)工程過程中存在的線路布局尚未達成共識、體制機制亟需進一步完善等問題,我們就加快建設東線后續(二期)工程提出如下建議。
一、盡快確定合理的線路布局方案。考慮部分線路布局與地方利益之間存在矛盾,應堅持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局部方案服從整體規劃的原則,由推進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牽頭,加大行政協調力度,盡快取得基本共識。
二、加快機制開發與完善工作。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水利部、國資委等部門抓緊組織研究提出理順體制機制的實施方案。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盡快完善水價及水費收繳機制,制定出臺東線工程農業和生態供水財政補貼政策,提高沿線省市用水積極性。
三、促進東線后續工程盡早開工。東線后續(二期)工程屬于看得準、遲早要干、晚干不如早干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項目。水利部、南水北調集團等相關部門,抓緊組織完成東線二期可研論證工作,按照程序報批。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大支持力度,盡快審核批復可研報告,促進工程盡早開工建設。
(倪晉仁系民建中央常委,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