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垃圾填埋場滲濾液事件調查:預計今年底可處理完畢 將變應急處置為生化常態處置
天眼新聞2021-12-22 21:24
今年7月18日,有網友在騰訊視頻發布視頻稱:余慶縣中關垃圾填埋場出現滲濾液泄漏,污染環境。接到此消息后,余慶縣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對相關區域進行封鎖,攔污截流,回收所有泄漏液體進行處置,并調查事情原委,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事態得以有效控制。
但令人遺憾的是,今年12月,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調查發現,余慶縣中關垃圾填埋場整改進度較緩慢。
帶著疑問,12月6日,記者來到余慶縣中關垃圾填埋場現場,采訪了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對現場情況進行深入了解。
“目前,剩余滲濾液存量還剩3500方左右,正常情況下預計12月末能夠處理完畢。”遵義市生態環境局余慶分局局長彭真說。現在整個垃圾填埋場共有3臺處理設備,平均每日可處理垃圾滲濾液180方左右(最高時可達250方),因冬季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新增量少,平均每日新增40方左右,現處理量可逐步消耗剩余存量與新增量,對環境威脅較小。
記者在現場看到,垃圾填埋場截洪溝內無雜物,四周修建了防護網,并進行了邊緣防水墻加砌,垃圾填埋場內垃圾覆蓋完整,除進場處作業區域的少量垃圾還未覆蓋且有輕微臭味外,其余區域不見垃圾、聞不見味道。

大棚池
在垃圾滲濾液處理場內,共有1個露天應急池,4個大棚池與一個調節池,所有池子的總容量為2.7萬方(露天應急池2萬方,調節池3000方,大棚池4000方),除一個大棚池和調節池內還有滲濾液外,其余池子已全部處理完畢,無滲濾液。
據了解,今年4月,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余慶時指出,中關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存量9000方存在風險,場內調節池、大棚池、露天應急池內均有存量滲濾液。
為此,余慶縣制定了《余慶縣貫徹落實2021年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方案》,要求對垃圾滲濾液進行有效處置,整改時限是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
前期,因露天應急池無覆蓋條件,遇雨水直接進入露天應急池與滲濾液混合,加之受“7·18事件”影響,回收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混合水存量6000方左右,徒增了存量處理壓力……
時間回到今年7月18日,滲濾液泄漏事件發生后,余慶縣委、縣政府緊急部署,相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排查調查,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露天應急池
截至當日10時左右,臨時收集池已建好,滲濾液混合水全部截留無外溢,并利用抽水泵、吸污車將臨時收集池的滲濾液混合水抽回、運回垃圾填埋場應急池,控制了外溢風險。與此同時,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對填埋場周邊環境進行嚴格管控,并加快進行垃圾滲濾液存量處理。
據余慶縣公安局副局長包建來介紹,7月18日事件被懷疑為人為污染環境后,公安機關第一時間介入,結合視頻監控,找到了關鍵證據,立即對三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刑事立案偵查并刑拘。
今年11月28日,被告人朱某犯污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6000元;被告人張某犯污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5000元;被告人楊某犯污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5000元。
為防止再次發生人為故意污染環境事件,余慶縣加強填埋場周邊環境安防建設,建設了高1.8米的圍欄,加砌了30公分磚砌防水墻,同時對滲濾液處理廠區進行相對密封管理,增設電子監控設備,加裝鐵門規范人員進出,并對1000余米截洪溝進行及時清理,提升了排水能力。


處理過的水
那么,目前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存量的處理情況怎樣?
“7月18日事件發生后,為防止污染外環境,我們對外泄的滲濾液及雨水混合水進行廣泛回收,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存量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除原有收集池外,我們又緊急修建兩個800方的應急池進行緊急處理。”參與“7·18事件”現場應急處置的余慶縣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楊浩表示,事件發生那幾天,余慶縣下大雨,為盡最大可能減少事故泄漏滲濾液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相關部門對周邊所有可能受到垃圾滲濾液污染的水體進行了廣泛的收集,回收總量6000方左右,增加了滲濾液處理的壓力。
滲濾液存量激增,余慶縣緊急增加一臺處理設備進行加急處理,按雨季每日新增滲濾液平均產生量60方計算,每個月新產生量大概在1800方左右,場區內所有設備最高處理能力時段每日處理量總共可達300方,按此計算,為何截至12月6日,垃圾填埋場剩余存量仍有3500方?
“當時,根據理論計算,我們預計9月底能完成所有存量的任務,但是,受7·18事件影響,我縣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及混合水存量增加6000方左右,且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受到機器檢修、換膜時間長、設備老化以及處理后期滲濾液濃度日益增高等其他現實因素制約,實際處理量與理論處理量存在區別,導致處理進度較原計劃時間有所差異。”余慶縣縣長賈旭東介紹。

生化裝置
今年9月,為加快處理滲濾液存量,余慶縣再次緊急引進兩臺處理設備,同時,暫停最老的一臺處理設備運行,用于調整工藝以應對處理后期滲濾液濃度越來越高的存量。
此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備增至3臺,平均日處理能力共180方左右(最高時段可達250方),現有處理能力不僅可以處理完每日新增量,也可有效消耗滲濾液存量。
據賈旭東介紹,目前,該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總容量為2.7萬方,現剩余存量為3500方左右,遠低于可容納量,對環境威脅較小,在正常情況下,剩余存量12月末可全部處理完畢。
“現下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在于垃圾滲濾液濃度較高。滲濾液處理到最后階段,濃度會越來越高,處理也會越來越慢,污染因子也會永遠存在。”賈旭東說。為處理這一難題,今年上半年,余慶縣投入950萬元,啟動建設滲濾液生化技改項目,對高濃度滲濾液進行徹底的處理。
“我們正在采取多種方式,變應急處置為生化常態處置,目前滲濾液生化技改項目土建已完成,正在進行主要設備安裝,預計12月底設備安裝完成并開始調試,屆時將切實提高滲濾液處理水平和能力。”賈旭東表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云帆
編輯 劉娟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