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來了丨環保“管家”送政策進園區
來源 :上游新聞
9月21日,“發言人來了——環保微宣講進園區”走進重慶涪陵高新區,多名環保“管家”與現場企業代表“面對面”,將“含綠量”十足的“政策包”送到企業跟前。
外排廢水接入園區集中污水處理廠要達到什么標準?處理揮發性氣體有沒有更節能的處理工藝?排污許可證新證下來之前可以排污嗎?

企業代表現場提問。
發布會開場一結束,企業代表爭先恐后提問。4名生態環境系統發言人與企業代表零距離溝通,就企業關心關注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汽車行業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危險廢物的認定和管理、排污許可證的管理等相關問題答疑解惑。

發言人現場回答企業代表提問。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一級主任科員李小波圍繞“工業園區污水處理”主題分享交流。在回答企業代表提問時,他提到企業外排水進園區的標準要根據園區污水處理廠的工藝來定。
他介紹,工業園區污水的處理有三個關鍵點:其一,企業要履行好環保主體責任,保證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其二,企業要開展自行監測;其三,企業要提前制定并落實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若園區建有專業的工業污水處理廠,則園區企業優先執行行業標準,最低必須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若園區為依托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則要根據其工藝,除達到行業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外,還應根據污水處理廠與企業簽訂的納管協議,明確排放標準。具體的排放標準要以環評批復以及排污許可證確定的標準為準。
針對治理汽車行業的揮發性有機物,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干部周玉建議企業要建設全密閉式噴漆房、烘干房,建設適宜高效治理設施,規范治理設施運維、檢修操作規程。同時,企業可以通過熱泵技術、膜分離技術、活性炭吸附技術、生物處理技術進一步降低能耗。
排污許可是企業排污的“通行證”。涪陵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波毅現場表示,企業排污許可證到期但未及時申請排污許可證的延續,導致其許可證到期之后沒有申領到新證,中間出現空檔期的,屬于無證排污行為,要承擔無證排污的法律責任。
2020年底,涪陵區基本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截至目前,有93個行業279家企業申領了排污許可證,3246家企業進行了排污許可登記。
“對于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逃避監管等行為都將予以嚴厲打擊。”周波毅說,對排污單位日常管理中不按期提交執行報告、不開展自行監測等不規范行為予以處罰。
為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涪陵區真抓實干、協調聯動,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包”,支持企業綠色發展。
重慶市涪陵區政協副主席趙濤現場告訴企業代表,企業可以通過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獎勵,或申報創建國家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綠色園區,創成后可獲得20-100萬不等的獎補。目前,涪陵區已有萬凱新材料、華峰氨綸等6家企業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均獲得獎補50萬元。
“涪陵區將以最優環境、最好政策,助力企業安心興業、放心投資,加快建設全面綠色轉型示范區。”趙濤說。
上游新聞記者 郭發祥 實習生 李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