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上海這個街道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2023-11-17 16:42
在位于松江區九里亭街道中心區域的滬松公路上,身著橘黃色工作服,手拿撬棒卷尺的雨污水管網監測員正翻動著井蓋,監測上報關鍵節點的雨污水液位情況。
雨污分流作為一種排水體制,是指將雨水和污水分開,各用一條管道輸送,進行排放或后續處理的排污方式,也是完善城市基礎建設、解決城市防洪內澇、消除黑臭水體的治本之策。為解決市政排水系統“卡脖子”問題,九里亭街道于2017年在全區率先啟動街鎮級排水規劃編制,全面系統調研排摸排水系統的癥結短板,對癥下藥、科學規劃,持續推進排水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近年來,九里亭街道不斷探索完善城鄉防洪排澇體系,用“繡花功夫”為地下管網“舒經通脈”,確保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的目標,為上海打造“海綿城市”貢獻“九里亭經驗”。
污水“零直排”優化水環境
前幾年,九里亭街道由于排水系統標準偏低、管網老化,每遇大雨,道路受淹積水、污水冒溢成為一種常態,河湖水體也飽受污染,影響城市正常運行。
松滬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自建房小區,建設時,未引入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建設及監理,雨污水管網標準質量較低;使用過程中,物業管理和養護工作不到位,管網總體狀況較差。同時,小區內設置的化糞池年久失修,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滲漏問題;出租戶數量很多,基礎設施配套供不應求,租戶就近向雨水管網傾倒污水的情況嚴重。
“通過對松滬小區實施支管、出戶管和落水管改造,初步解決了從居民家庭到小區主管的雨污混接問題。”九里亭街道副主任陳彪表示,為徹底根治雨污混接現象,街道通過二次立項,對松滬小區實施改造化糞池,截斷混流源頭;修復地下管網、窨井破損點位,降低、消除混流的幾率;改造地面雨水口、污水口,引導居民正確排放污水,確保污水“零直排”,優化小區水環境。
據悉,經過數年建設,九里亭街道已完成淶寅路、淶坊路、九誼路、滬亭北路等12條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網改造21.331公里,淶寅路污水泵站擴容改造1座,滬亭北路一體式污水泵站新建1座,雨污水管網維修2.4公里,區域內排水設施“煥然一新”,提升區域排水能力,解決了多年來的市政排水問題。
在解決排水“卡脖子”問題的同時,九里亭街道錨定治污關鍵,全面啟動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專項行動。近3年時間里,九里亭街道共完成小區雨污分流改造25個,企事業單位雨污分流改造61家,搬遷清拆污染企業10家、農民宅基1.5萬平方米,大大消減了入河污染量,使河湖水質生態逐年恢復提升。
精細化管理提升管控合力
“淶亭北路液位偏高,請奧園小區暫停污水強排!”“請松申污水廠A10泵站適當加大排量。”
九里亭街道雨污管網運行微信群,一個一個調度指令被下達,一張一張現場巡查照片被發出,3座污水泵站的運行情況也反映到群里,街道辦事處、污水廠、養護運行單位、小區物業,多個職能部門高效溝通,聯動解決問題。
“職能部門合力,高效統籌調度,讓街道近年來污水管網運行始終保持平穩安全。”九里亭街道主任王浩峰表示,在落實排水體系建設改造的基礎上,街道建立“三網統管機制”,以發展辦(河長辦、防汛辦)為責任主體,城建中心、水務站為聯動單位,統籌調度雨水管網、污水管網、河湖水網,通過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管控合力,保障城市排水體系平穩健康運行。
九里亭地區水網密布,汛期可能帶來的連續降雨和驟降大雨,對城市建設和管理是一次“大考”。如何逐步破解城市排澇和因城市內澇造成的交通堵塞?
“抓緊時間,防汛預警已經發布,馬上會有大雨!”一支防汛應急搶險隊伍正在抓緊鋪設排水管,根據九里亭街道制定的《一小區一方案、一道路一方案》,一旦預警啟動,各防汛應急隊伍必須在15分鐘內集結,半個小時內在方案指定的“積水點”架設好水泵,專人值守,隨時觀察并啟動應急排水。
近年來,隨著雨污水管網提升和積水點改造的持續推進,《一小區一方案、一道路一方案》已經被修編了多次,上面的積水點一個個被拔除,積水隱患逐步消除,街道防汛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從雨污液位監測、雨污分流“回頭看”,到沿河排口巡查、河湖水質檢測............這些常態化監管機制就像一張張織密的“監測網”,為美麗河湖建立起一道道“綠色”屏障。
“日照天下客,夜宿九里亭”。如今的九里亭,河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河湖“顏值”不斷刷新,主要河湖年平均水質已達到Ⅳ類水及以上,河湖水生動植物數量和種類逐漸豐富,生態效益逐年顯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畫卷正在緩緩展開。
九里亭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平表示,要通過基礎設施提升、雨污分流改造、常態精細化管理,水岸共治牢牢守護河湖生態底色,進而讓越來越多的河岸線成為景觀帶,打造集生態、生活、文化、水利功能于一體,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城市濱水空間。
欄目主編:黃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