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創新技術和先進工藝深耕污泥無害化處理行業
潘橙(上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0000
2022年9月28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態環境部三部門發布了《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進一步明晰實施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推進資源化利用。《方案》完全符合二十大報告中“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綱領性意見:到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加快補齊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短板弱項,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未來每個城鎮污水處理廠都要面對污泥處理的問題,每一個產生污水污泥的工業企業都要規劃有效和經濟的污泥無害化處理合作伙伴,從設計廠房的那一刻開始就要考慮環境保護和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方案。十四五期間,污泥無害化處理行業預計每年平均的市場空間為200億元左右,并呈逐年上升趨勢。
既然市場前景如此廣大,我們的行業從業者是怎樣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布局的呢?筆者走訪了一系列從業經驗超過10年的企業家,來為大家深度解讀污泥無害化處理行業。
“一個項目從立項,設計建設,管理運營到移交,通常會進行5-20年,污水和污泥處理設施是一個城市的基礎建設”,蘇州格瑞特環保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瑞特”)董事長李曉東這樣告訴筆者:“隨著雙碳方針的深入人心,0污染0排放是每個城市未來30年的目標,而今天就必須開始規劃了。”
李曉東從2009年擔任蘇州工業園區格瑞特泥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院(蘇州格瑞特環保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前身)總經理開始,就定下了“技術創新,工藝先進”的戰略規劃。李曉東帶領公司團隊研發了包含破壁滲透-壓濾過程的污泥深度脫水方法,無論是有機藥劑的配方和添加量,混合攪拌的精確時間,還是壓濾機板框的尺寸設計,李曉東都在一線和工藝員反復試驗,直到脫水率穩定在50%以下。正是憑著這樣的精益求精,不斷提升質量和效率的實戰經驗,2009年格瑞特被蘇州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和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認定為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成長項目;江蘇省科技局下發專項研究經費,由格瑞特和河海大學共同承擔省科技計劃“污水廠污泥固化/穩定化技術研發”項目的研究開發和建設任務。
從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業務到生物燃料乙醇伴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和污泥深度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業務,李曉東帶領他的團隊以先進、經濟有效的技術融合與科技創新,不斷滿足客戶的水處理服務需求。從2009年開始率先進入到市場細分、以先進適用的創新技術和成熟的商業模式,來滿足從市政到工業領域的污泥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需要。
脫水、固化、無害化處理:城鎮污泥處理解決方案
據E20環境平臺預測,我國城市及縣城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產量將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目前,我國污水處理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相較于污水處理,污泥處理的能力和水平嚴重滯后,形勢十分嚴峻。2020年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印發《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也明確提出要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處于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前列的廣東、江蘇、上海等重點地區都相繼密集出臺了地方性的污泥處理處置的規劃或規范。
李曉東早在2011年憑借污泥固化穩定化、高效溶解深度脫水、超臨界技術處理三個階段的科研成果拿下了蘇州工業園區清源華衍水務的污泥處理運營協議。該項目是就蘇州工業園區清源華衍水務有限公司第一污水廠產生并積存的約10萬噸存量污泥進行處理處置。項目初期需要在蘇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場內建設一個專業污泥固化穩定化處理中心并對存量污泥和預產生的污泥進行固化穩定化處理;處理并達標的污泥在七子山填埋場內與生活垃圾混合填埋。
除了李曉東團隊的專利技術、專用設備(專利包括:一種污泥輸送機構,一種污泥干燥水蒸汽回收結構,一種工業污水過濾裝置),這樣大型和長期的服務項目又對項目管理和經營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正是這樣高要求嚴標準鍛煉了李曉東勇于創新,工藝先進,在管理上不斷提升的創業者精神。2010年7月,格瑞特又被評為“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的榮譽稱號。
除了蘇州工業園區的水務項目,李曉東還在2009年取得年上海老港城市污水廠脫水污泥固化與養護項目,廣西玉林市及下轄縣市污水廠污泥深度脫水無害化處理項目等市政項目。李曉東發揮公司技術研發團隊特點和運營管理團隊在水務行業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向企業客戶進一步延伸。
資源再利用:乙醇生物質能源生產伴生廢水污泥變廢為寶
生物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替代石化能源、改善環境、促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高度重視生物質能源的開發與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的關系,不再增加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能力,重點發展非糧食燃料乙醇,努力實現纖維素乙醇的產業化,到2020年實現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1000萬噸的目標。
目前國內大型的燃料乙醇企業在廢水處理的工業環節由于采用的技術工藝來源不同和實際運營經驗不足,現有運行的污水處理系統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問題。生產工藝末端的污泥、沼渣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和處置更是存在巨大的環境隱患。
目前格瑞特在2015年開始為廣東中能集團在湛江投資的3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以BOT的商業模式承擔廢水、污泥整體系統設施的建設和運營。2016年和河南天冠企業集團的簽訂了為期20年的BOT項目,為其下屬的乙醇企業提供建設,經營,轉讓的長期服務協議;燃料乙醇的污泥經過無害化處理就可以做資源化利用,作為回填土,覆蓋土,綠化土,路基土,填海土等等用途,變廢為寶。
目前國投廣東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前身為廣東中能酒精有限公司)的燃料乙醇項目運營良好,已經是廣東省《關于促進粵西地區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規劃的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產品目標市場為廣東省的湛江、茂名、陽江、云浮四市。項目建成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立化廣東省能源結構、保護環境、促進地方農村經濟發展等有重要戰略意義。李曉東認為乙醇生物質能源行業符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碳中和發展要求,不但生產的是可再生清潔能源,而且有了格瑞特這樣的技術伙伴,使得生產的過程也做到了0污染0排放。
新技術,新領域,在油污處理領域繼續探索
回顧十幾年在污泥處理行業的深耕細作歷程,李曉東說,我們既要向國際先進的技術學習,也要根據本土的政策和法規,給到我們的地方政府客戶和企業客戶最有效最經濟的解決方案。談到最新的合作和未來的規劃,李曉東透露已經和世界頂級的水處理專家威立雅集團簽訂協議,共同向中國某油田有限公司提供油污處理服務。據悉此項目將有望參與處理該油田每年產生的各類含油泥污38萬噸,該戰略合作將給企業和當地政府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環境價值。
污泥無害化處理和其他環境相關行業一樣,都需要對政策的理解和前瞻性,對技術和工藝的不斷創新、還要講究規模和效率,從商業上給到自身和合作伙伴可持續發展的方案。相信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展開,政府和企業對于環保意識的進一步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進一步深入, 中國向世界承諾,2030年到達碳峰值,2060年到達碳中和,我們偉大祖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都需要像李曉東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企業家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
從2009到2022年,李曉東帶領格瑞特團隊從市政污水處理項目積累經驗,逐漸開拓企業領域的污泥處理項目,未來和全球知名的污泥處理企業并肩作戰,挑戰含石油污泥處理項目,13個春秋,深耕細作污泥處理行業,李曉東和格瑞特不僅僅是為了我們中國公民生活的壞境更加清潔更加美好,也要為地球大家庭的未來貢獻我們中國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