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漢青教授團隊受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李激教授團隊邀請,在環土學院的鼎力支持下,于江南大學東氿校區進行參觀,并在學術報告廳開展環境技術研討會。俞漢青教授是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領軍人物,致力于發展學科交叉的主要特色,研究領域涉及環境、化學、微生物、材料、化工等多個學科,在基礎研究方面得到了國際的廣泛認可。
俞漢青教授團隊在江大環土學院實驗室負責人錢凱老師和閻婧瑩同學的帶領下參觀了環土學院實驗室。隨后參觀了李激教授團隊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實驗室。俞漢卿教授團隊的師生們對江南大學東氿校區科研設施的建設和管理贊不絕口,同學們也表達了對儀器設備的完善程度和實驗室的整體規劃稱贊。
此次會議到場師生共計100余人,本次研討會共進行了7項專題報告的匯報。首先,李激教授代表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室團隊對俞漢青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隨后由呂金澤教授主持此次會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湯強教授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系水污染控制工作”為主題進行了第一個專題報告的分享,簡要介紹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系發展歷程,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以及中科大環境系目前重點研究方向。江南大學王燕博士生在介紹了江南大學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及其研究成果之后,又以“高標準污水處理廠減污降碳技術創新與實踐”為主題進行分享,在當前穩定達標和低碳運行兩大目標之下,王燕博士分析了污水處理廠實際運行痛難點,分享了污水處理廠減污降碳的關鍵技術。隨后,俞漢青教授團隊的3位博士生和李激教授團隊的2位博士生相繼開展了技術交流匯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呂俊露博士生以“直接氨氧化脫氮過程解析與調控”為主題,分享了直接氨氧化的發現過程,對其功能基因、代謝通路以及調控機制開展了深入的理論研究。江南大學鄭凱凱博士生以“金屬/N-改性聚丙烯腈吸附-回收磷性能和機理研究”為題,對ZIF-8@胺化PAN強化選擇性磷吸附性能和機理研究,Fe-NH2-PAN吸附磷酸鹽機理及FePO4回收研究等內容進行交流分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孫泓博士生以“胞外聚合物在抗性基因接合傳播中的作用及機制”為題,針對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抗性基因的結合轉移為大家介紹了抗性基因的傳播途徑與媒介,并對未來研究進行了展望。江南大學郝家厚博士生以“微生營養激勵素-污泥資源回收利用新途徑”為題對微生營養激勵素的各類特征和作用影響進行了介紹,提出了污水資源回用的新途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仕林博士生以“秘基納米材料非均相類芬頓性能及機制研究”為題對非均相芬頓技術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在專題報告分享期間,老師和研究生們對于如何將化學、材料、生物學等基礎研究有機結合于污水處理、污水資源回用、污水抗性基因的去除等環境問題開展了熱烈的交流討論,進行了專業技術知識的分享。
交流報告結束后,俞漢青教授團隊贈送李激教授團隊中科大文創紀念品。俞漢青教授團隊多年來一直集中于環境學科基礎領域方面的研究,而李激教授深耕于環境領域應用層面研究之中,本次研討會碰撞出了許多環境學科的新火花。兩個團隊在環境學科的前沿技術與理論方面進行了熱烈的探討,達成了“基礎與實踐缺一不可”的共識。俞漢青教授和李激教授共同認為只有將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結果。本次研討會給了大家更多的啟發——應用始于基礎,基礎成就應用。本次研討會有助于推動環境行業這一領域創新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為環境行業的發展不斷助力。

參觀環土學院公共實驗室

呂金澤教授主持會議

現場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