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潁州區堅持“四化”推深做實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
為鞏固提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成效,推動實現“長制久清”,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潁州區堅持“四化”,推深做實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
優化源頭管控機制。優化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布局,禁止在水體岸邊設置垃圾收集設施,禁止利用河湖、坑塘、溝渠等直接堆放或填埋農村生活垃圾。在有條件的村莊成立生態超市,通過“積分換物”制度,鼓勵村民開展垃圾分類,提升村民生態意識,提高村民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對容易引起水體黑臭的工業企業和畜禽養殖場等加強排污許可管理,防止污染水體。禁止未經處理和處理后未達標的農村生活污水排入河湖、坑塘、溝渠,確保生態修復效果長期穩定。
優化常態管控機制。健全監管執法機制,對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整治后水體、生活垃圾擅自堆放、畜禽養殖糞污未進行有效處理處置、工業企業偷排以及排放不達標廢水等行為造成黑臭水體的,要加強執法力度,嚴肅查處。深化河長湖長機制,進一步完善區、鎮、村三級河長湖長體系。建立健全整治后的農村黑臭水體垃圾清理和打撈體系,及時清理水面、岸邊、河坡、埠頭、橋洞等處的漂浮物、廢棄物和垃圾。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并做好日常調度記錄。
優化村民參與機制。發揮村委會在組織村民參與農村環境治理的引導作用,激發群眾積極性和參與性,將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加強村民環境保護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鼓勵群眾參加“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戶用污水處理設施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原則上由村民作為日常維護主體,鼓勵聘用當地村民進行日常巡檢,推動有條件地區設置村民環保監督員。推動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與村民簽訂農村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
優化公眾監督機制。常態化開展沿岸排水口排查,進行排水口水質監測,明確排水口責任主體,防止治理后的水體返黑返臭。積極拓展公眾參與的平臺和載體,利用“12345”政務便民服務熱線、微信等拓寬公眾監督舉報渠道,開通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建立問題反饋、整改落實機制,努力營造公眾參與、社會監督、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對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有關工程和設施,實行工程質量信用監管,褒揚誠信、懲戒失信,保障整治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