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東南大學呂錫武教授課題組成員前往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新康村王家塘自然村,開展了為期二十天的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情況調研。本次調研在國家水專項標志性成果凝練專家呂錫武教授的統籌指導下展開,程方奎、王昀晨、沈淑婷、邵捷等15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參與了此次調研,并著力于探究太湖流域典型分散村落生活污排放特征,對理清新階段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技術需求、深入研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及優化處理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圖1 王家塘自然村村貌
本次調研選址王家塘自然村,充分考慮了其代表性與典型性。王家塘自然村位于“十三五”水專項武進項目課題四中核心示范區,村鎮企業較多,經濟水平較發達,基礎設施相對完備,自然村落與自然村落之間相對分散,但單個村落內住戶分布集中,是我國東部經濟水平發達區域農村村落的典型代表。且王家塘地處我國平原河網、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村落周邊河浜密布,村落生活污水流經河浜最終進入太湖,是太湖水環境污染的主要貢獻源之一,屬于農村面源污染控制與治理的典型區域。
調研前期,小組成員圍繞王家塘自然村進行了挨家挨戶的摸底走訪,深入了解當地農業種植結構、畜禽養殖、常駐人口、作息規律與用水設施布置等情況。與此同時,調研小組檢查了村落內已建農村污水處理示范工程的管排布置與連續運行情況,以掌握村落污水治理技術現狀。
圖2-4 當地土地流轉現象普遍,農田多承包給大棚種植戶與種田大戶
圖5-8 低密度雞鴨魚養殖,養殖污染較少
圖9-11 當地家家戶戶有水井,井水與自來水配合使用現象普遍。
圖12-13 課題組檢查已建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示范工程
圖14 調研小組走訪農戶 圖15 農村戶廁情況
圖16 農戶用水設施 圖17 調研組為農民們解答污水排放問題
調研組立足于前期踩點調查、挨家挨戶摸底走訪的結果,在綜合考慮各戶家庭結構、生活習慣與用水設施布置情況的基礎上,選定典型農戶開展了連續十五天的24小時跟蹤調查,針對灰、黑水的水質水量進行了分時段監測和記錄,摸清了當前該流域典型農村生活污水的真實排放情況。
圖18 駐村調研期間研討 圖19 污水分類收集與定量監測
圖20 農村生活污水夜間水樣采集 圖21 水樣整理與保存
跟蹤調查期間,王家塘前線的程方奎等8位研究生有條不紊地開展水量監測和水樣采集工作,嚴格按照實驗要求對樣品進行保存,并每兩天將水樣送檢東南大學無錫分校水環境研究中心實驗室;無錫分校沈舒婷等7位研究生協助開展水質檢測工作,并及時向前線反饋水質信息,交流調研改進意見。前線與后方的通力配合確保了此次調研結果的充實與可靠。
本次駐村蹲點調研意義非凡,不僅給予了課題組成員們一次鍛煉合作能力、交際能力與實踐能力的良好機會,更收獲了豐碩的成果,準確掌握了太湖流域典型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水質水量特征以及農戶對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技術需求,為《太湖流域村落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規程》等農村污水治理技術性文件編寫提供數據支撐,為后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優化以及示范工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國家“十三五”水專項相關課題探索農村污水治理和標志性成果凝練提供了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