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決定授予117個單位“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授予45名同志“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3月起,生態環境部政務新媒體開設“鐵軍楷模”欄目,集中展示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事跡,弘揚先進,樹立標桿,激勵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奮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上爭先創優、建功立業~
9.21萬公里的流轉,47.3萬平方公里的激蕩,3099萬人的澎湃,黑龍江省,因水而生,生生不息。
在這片土地上,有這樣一支隊伍一直在為龍江的“水”保駕護航。他們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他們以水為筆讓龍江山河煥發新顏。這支隊伍就是剛榮獲了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稱號的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以下簡稱水處)。
圍繞這支7個人的隊伍,有哪些治水故事?這還要從2022年6月的穆棱河開始講起。
為強化源頭保護,推進水污染防治,水處組織上萬人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為期3個多月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在排查整治的過程中,牡丹江穆棱市12處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的整治工作讓水處處長馬云印象深刻。
穆棱河是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左岸最大支流,從南到北縱貫穆棱市中部。位于河岸邊的穆棱鎮,多年來并沒有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鎮內居民生活污水靠12個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直接排放到穆棱河。“雖然污水有了去處,但在夏季會造成穆棱河水發灰、發臭,在冬季會形成污染帶,不僅影響穆棱河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狀況,更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帶來極大影響。”水處工作人員張海軍說。
面對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態環境問題,水處爭分奪秒,立即對12個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進行全面排查、精準溯源,指導穆棱市迅速組建穆棱鎮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專班,邀請國家、省內行業專家到穆棱鎮開展實地現場勘查,制定建設污水處理站和鋪設管網線路計劃,梳理下一步整治工作面臨的難點。
張海軍告訴記者,經多方專家研判,由于穆棱鎮地勢情況復雜,上下游地勢高程差較大,居民居住較為分散,且受地理位置條件制約需穿河、穿鐵路等,鋪設污水收集管道工程量大,同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時間較長,這都給推進穆棱河排污口的治理工程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為了能給建設項目爭取時間,將污染控制到最低,水處沒有猶豫,在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同時,第一時間指導穆棱鎮先行對12個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進行封堵,并在鎮內各處加設化糞池或蓄污罐,進行轉運處理,守住生活污水不進河的底線。
同時,為確保項目能夠落到實處,水處主動牽頭,邀請專家多次進行現狀調研、數據分析、工藝比選、效能核算,并結合其他地區的治理經驗給穆棱鎮算了一筆賬,隨著生活污水的不斷直排,日后投入的治理成本也會成倍增加,加快治理刻不容緩。“我們還積極爭取相關的政策資金,最后以‘地方自籌+國家政策基金’的形式保障資金來源。”水處工作人員宋嘉寶說。
截至2023年年底,水處指導穆棱市在穆棱河沿線共建設管線19.7公里,將12個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通過管道分組串聯,同時建設了4個污水處理站,污水經集中處理后再排放,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現在河邊環境變好了,家門口就是風景區,每天沿河遛彎兒,別提心情多舒暢了。”這是家住穆棱河畔居民毛洪林的真實感受,也是水處7位生態環保鐵軍的工作初心。通過穆棱鎮生活污水散排口的系統整治,穆棱河下游穆棱市出界國考斷面堿場橋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水質的變化不僅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更為穆棱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穆棱河12個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整治只是水處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22年6月以來,水處共排查發現入河排污口12395個,目前全部完成溯源并整治問題排污口11847個,有效解決了排污口底數不清、來源不明、管理不實等突出問題,為黑龍江省水污染防治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線。
下一步,水處將繼續切實擔負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堅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實施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為龍江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治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