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股份召開博士后入站開題評審會——深入研究實現污水處理行業碳中和的模式及途徑
人民資訊
2021年4月17日,海天集團-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組織召開博士后入站開題報告專家評審會,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付林巡視員及清華大學左劍惡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王愛杰教授、四川輕化工大學庹先國教授、北京大學劉文教授、四川大學賴波教授等高校的專家出席本次會議。海天集團總裁助理費俊杰,董事、副總裁蔣沛廷,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蔣南等集團公司領導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由海天集團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長、博士后合作導師潘志成教授主持。潘志成站長首先向各位與會專家和領導介紹了海天集團戰略規劃和發展現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運行情況。隨后,三位擬入站博士主要圍繞“碳減排”方面的研究課題進行了專題匯報,具體包括:“市政污泥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生物炭/SO4-/HO協同降解廢水中典型有機污染物關鍵技術及應用”和“基于新型旋流器的MBR膜污染調控技術與長效穩定運行機制研究”。評審專家對三位擬入站博士的選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對課題的難點、要點提出了問題和建議。專家組經過認真討論,同意劉小楠、陸一新和熊兆錕三位博士入站,并由海天集團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四川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聯合開展研究工作。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院長、環境學院教授左劍惡作為專家組組長總結發言,希望三位博士后重點關注課題的經濟成本及工程化應用,通過系統研發及科研攻關,突破污水處理行業碳減排技術瓶頸,注重產學研結合,力爭打造引領行業發展的核心技術。
博士后合作導師代表賴波教授表示,作為海天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首位出站博士后,他切身感受到企業平臺助力高校技術產業化應用的優勢,希望三位新入站博士后借助海天平臺加強校企合作,解決實際環保問題。
海天集團總裁助理費俊杰代表費功全董事長、李勇總裁發言。費總指出,面對日益激烈市場競爭,要以核心技術作為集團的強力支撐。海天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及博士后培養,是集團自主研發與智慧引進相結合方針重要體現。集團將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圍繞碳中和污水處理廠新技術進行研發攻關。

據悉,這是海天集團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后召開的首次博士后入站開題評審會。至此,海天集團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及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聯合培養博士后10名。新入站博士后將分別從市政污泥減量化與資源化關鍵技術、難降解有機污染物高效低耗處理技術和旋流釋碳技術三個方向切入,以研發碳減排污水處理技術為抓手開展了一場技術攻堅行動,對海天集團乃至水務行業突破“碳中和”技術瓶頸、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文中圖片由海天集團授權使用)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