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環境2023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2024-04-10 19:25:04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洪城環境(600461)2023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23年,公司全力保持了經濟指標的穩步增長和發展質量的穩步提升,財務結構穩健、資產狀況良好,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80.48億元,較上期增長3.43%;利潤總額14.77億元,較上期增長11.82%;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0.83億元,較上期增長12.59%;基本每股收益0.99元/股;截至2023年末公司總資產為229.06億元,同比增長9.21%;凈資產為89.65億元,同比增長10.18%。2023年,公司自來水售水量39,570萬立方米,較上期增長0.37%,出廠水質綜合合格率達100%;污水處理量116,123萬立方米,較上期增長0.91%;天然氣售氣量52,462萬立方米,較上期增長2.30%;垃圾焚燒量94.83萬噸,較上期下降1.31%;垃圾焚燒發電量43,914.91萬千瓦時,較上期下降6.30%;熱電聯產發電量10,537.10萬千瓦時,較上期增長7.54%;供熱量105.67萬噸,較上期增長32.29%;餐廚垃圾處理量8.24萬噸,較上期增長39.42%;垃圾滲濾液、濃縮液處理量41.59萬噸,較上期增長22.25%。
從主要收入構成情況看,報告期內公司實現自來水銷售收入96,582.65萬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12.00%;實現污水處理服務收入239,781.76萬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29.79%;實現燃氣銷售收入200,325.74萬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24.89%;實現給排水工程收入66,138.47萬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8.22%;實現污水環境工程收入74,355.26萬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9.24%;實現燃氣工程安裝收入33,209.07萬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4.13%;實現固廢處理收入76,716.30萬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9.53%。
1.供水業務強引領,提升行業造血能力。報告期內,供水產能為194萬立方米/日,新建管網270.86公里,改造39.54公里,加大對應急水源水質、機泵設備及原水管路的檢測及維護力度,不斷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供水服務質量。大力拓展客戶及業務范圍,積極推動老舊小區戶表改造及農改水項目,下沉式挖掘供水潛力;為布局直飲水新賽道,謀求供水新增長,統籌線上線下(300959)宣推,有力唱響管道直飲水好聲音,通過學校、企事業單位、居民區作有序市場開拓,對簽約單位開展有條不紊的工程建設,就通水項目提供高品質運維服務,通過供水+直飲雙輪驅動,促進水務營銷高質量發展。
2.污水項目提韌性,打通廠網一體脈絡。報告期內,污水處理總設計規模為369.85萬立方米/日,公司緊跟國家、省、市水環境治理信息動態,穩步的進行項目承接,完成了進賢縣、安義縣、崇仁縣、南昌縣等一批“廠網一體化”網點布局,共計投資額37億多元,實現從源頭治理到終端處置閉環,并打造出省級污水管網改造項目樣板示范工程,后期將形成“孵化一批、建設一批、運維一批”梯次推進的良好格局,實現從更多、更快增長到更高質量、可持續增長的戰略迭代發展。
3.燃氣能源新突破,騰拓利潤增長空間。報告期內,銷氣量5.25億方,同比增長2.30%。全年改造老舊管網35公里,持續保障氣足火旺,南昌燃氣在服務品牌上下功夫,以優服務、惠民生為宗旨,在燃氣安裝審批業務上,為用戶提供“一站式”便民化場景化服務,體現了“燃氣溫度”;同時對傳統市場持續挖掘新用戶,激發新活力,加快對能源結構整合,將云灣站打造成“油、氣、電、光伏”四位一體的綜合能源示范點并建成投產運營,為綜合能源增添新動力(300152)。光伏建設上,利用省內各級水廠、固廢循環產業園區的土地資源優勢,投資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打造低碳模式下的光伏水廠綜合體,實現低能耗、低藥耗的技術革新,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4.固廢板塊促發展,激發市場競爭活力。報告期內,固廢業務維持穩健運營,業績穩定增長,成長動力充足。公司有效結合麥園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一方面進行存量整合,保持垃圾焚燒、熱電聯產、濃縮液、滲濾液、餐廚垃圾處理等各項業務聯動機制,挖掘出新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積極對外尋求新的固廢項目,完善固廢產業體系,為大固廢業務提供持續增長動力,輔之對園區內項目實施信息化建設管理,加快促進固廢產業鏈融合發展,將南昌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打造成生態型,學習型,創新型園區。
5.資本運作立新功,釋放平臺量級效能。報告期內,為持續做大做優做強洪城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以資本+項目雙輪驅動為導向,借力平臺的虹吸效應,完成了一系列資本運作。按照公司“十四五”規劃戰略布局,為打通供水上下游產業鏈,收購了大股東旗下南昌工貿100%股權項目,實現水務板塊的延鏈、補鏈;同時在固廢業務上發力,成功收購大股東旗下飛灰填埋項目資產,完善垃圾焚燒業務尾端“最后一公里”;股權收購上也有大動作,今年完成了對中法水務雙港供水50%股權收購,實現100%控制權,為進一步擴大供水市場份額再添新功;為提升國有企業管控力,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完成了水業集團收購投資集團持有的洪城環境全部股份。
6.市值管理開新局,增添發展續航動力。報告期內,以提升公司品質和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回報,提高投資者獲得感為使命,促進公司價值提升。在股利回報上,以優異的業績回報+充沛現金流為支撐,更多向投資者展現高分紅、高股息的紅利資產;生產經營面上,在現有板塊,生產經營穩健的同時,通過注入優質資產、市場化并購重組,激發經營活力;在協同效應上,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加強與資本市場對接,增進投資者對公司的價值認同,提振投資者信心;在關注度上,公司不僅入選“滬股通”標的名單,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的關注和資金,同時還入選中證紅利指數,充分彰顯資本市場對公司長期穩健回報的認可。2023年的12月,洪城環境市值突破100億大關,昂首闊步邁入了國內水務板塊第一梯隊。
二、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2023年是中國環境產業的產業化元年,隨著“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引領,環境行業正進入從規模拉動向高質量服務的升級階段。“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成為未來增長重要導向,加上后疫情時代的變化,中國經濟將迎來新的增長。經過二十年的市場化發展,傳統環境基礎設施的市場規模增速逐漸放緩,但治理需求不斷升級,環境行業面臨著轉型的重大考驗。
一、行業要求質量化提升
當前,中國環境產業單純從建設角度出發,巔峰時期已不再,產業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上。2023年中央對PPP項目的重新探索以及對地方財政化債的重點強調,業內伴隨同質化、低價競爭的愈演愈烈,導致環境企業的利潤在市場上能確定度不明。近二十年來,市場化、資本化兩次浪潮催生和放大了環境產業,但環境產業先天不足,部分環境企業單純依靠政策性輸血存活,在以項目為導向的惡性競爭,一定程度上壓制了企業的創新空間。當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公司依舊遵循行業發展規律強化內生增長力,按照市場導向多措并舉提升自核心競爭力,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項目指標。
二、技術管理信息化賦能
從國家政策及行業發展背景看,智慧水務建設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需要,“二十大”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打造智慧城市,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模式的低碳轉型,智慧水務是碳減排的有力抓手。2023年4月,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發布《城鎮水務2035年行業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智慧水務建設對城鎮水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公司不斷加強智慧排水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平臺功能將實現“廠網一體化”“供排一體化”的市域供、排系統管理模式,進一步打通、融合公司旗下其他智慧系統數據,匯集構建供水、排水、生產、營銷、管網、客服等多架構的智慧水務運營樞紐,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一站式”供、排水服務。
三、服務布局全面化推進
2023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加快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棄物、危險廢物等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推動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對此,公司不斷深化產業鏈生態圈融合,加快提升環境產業體系建設,持續圍繞“5+X”產業體系精耕細作,加快強鏈補鏈延鏈,通過摸排上下游頭部企業,補齊產業鏈、完善供應鏈、優化創新鏈、拓展服務鏈,全力推動集群發展。
四、市場發展重心化下沉
2023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污水處理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取得積極進展,能效水平和降碳能力持續提升,建成100座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推動建設一批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總結推廣標桿廠建設經驗,引導全行業對標對表。公司2023年高標準建設南昌縣、崇仁縣等水環境治理項目,打造了城市水環境治理示范工程,未來將繼續實施“水務+光伏”工程項目,力爭完成總裝機容量100兆瓦的光伏電站建設,進一步推動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加速污水處理擴建工程項目為標的資本運作。
三、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業務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以自來水、污水處理、燃氣能源、固廢處置、工程等業務為主導,實行融、投、建、運一體化的經營發展模式,在深耕主營業務市場的同時,積極探索環保產業其他細分領域市場,以驅動公司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自來水業務
公司的供水業務主要從事水的生產和供應,擁有南昌市城市供水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區域范圍涵蓋南昌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所覆蓋區域的供水以及城區水廠的制水。同時,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全力推進安全性優、經濟性高、便捷性強的管道直飲水項目,著力補水鏈、延水鏈、強水鏈。公司擁有80余年供水運營管理、水廠11座、供水管網8000余公里、服務人口400萬。設有檢測公司,實時監測水源及出廠水質情況,保障用戶用水質量;設有管網維護中心,保證對管網科學高效的進行全城調度巡檢搶修;設有客戶服務中心,不斷致力于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同時完善的銷售網絡確保水費及時回收。公司始終秉承客戶至上、追求一流的理念,不斷完善從源頭水到龍頭水全生命周期的優質用水服務體系建設。
(二)污水處理業務
公司的污水處理業務主要由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和工業廢水處理兩部分組成,業務分布在江西全省多個縣市及浙江、遼寧等地區。作為江西省內首家污水處理廠運營先驅,具有20余年的污水處理運營管理經驗,擁有污水處理廠108座,江西省市場占有率超80%。公司通過取得當地政府授予的特許經營權來開展污水處理業務,依據物價指數變化、投資金額等協議約定條款,與政府進行協商制定或調整污水處理服務費價格。公司強抓中部崛起、綠色發展機遇,深挖生活和工業污水增量項目,綜合提升城鎮環境治理水平,積極探索廠網一體化運營模式,全力拓展污水管網工程和運維服務。全面提升高質量環境治理服務水平,不斷穩固和拓展區域及跨區市場的龍頭地位,持續打造綠色發展生態利民工程。
(三)燃氣能源業務
公司旗下燃氣集團是江西省用戶規模最大的城市燃氣運營商,擁有南昌市主要行政區域的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主要包括燃氣銷售和燃氣工程安裝業務。公司天然氣用戶132.86萬戶、燃氣管網長7414公里、氣化率82.3%。公司旗下公用新能源公司是南昌市目前最大的車用天然氣銷售公司,主要產品為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均作為車用燃料供應給南昌市轄區內的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司深度挖掘安裝存量市場,積極開拓銷售增量市場,緊緊圍繞“雙碳”目標,發揮在能源領域投資、建設、管理和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在發展燃氣傳統業務的同時積極探索新能源業務方向合作的可能性,通過“燃氣+新能源”的雙能源合作的洽談模式,為用戶提供綠色、安全、高效的全方位能源保障,通過優質項目開發帶動示范推廣新業務形態,培育發展新動能。
(四)固廢處置業務
公司的固廢處置業務充分運用循環經濟串起綠色產業鏈發展,不斷提升垃圾無害化處置水平,為百姓營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公司旗下負責固廢處置業務的洪城康恒運營南昌市最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處置能力達2400噸/日;宏澤熱電處置廢皮革及污泥等多類固廢,是溫州經開區唯一的公用熱源點;洪源環境占據全國首批餐廚試點城市區位,實現收運、處置一體化運行;綠源環境負責建設滲濾液處置1000噸/日、垃圾滲濾液濃縮液處置400噸/日,助力掌握多種類固廢處置的綜合服務能力。公司不斷深耕固廢領域,打通固廢處置上下游全產業鏈發展,發揮水務、環保、固廢共生發展的協同效應,為“無廢城市”提供綜合解決方案,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環境產業綜合運營商。
(五)其他相關業務
公司以主營業務為核心,以點帶面、串點成鏈,輻射帶動環境全產業鏈集群建設,形成協同發展的聚合效應。培育發展了工程建設與設計、設備制造與銷售等業務。工程建設企業擁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二級等專業資質,工程設計企業擁有市政咨詢資信乙級、市政行業專業乙級設計資質,所承接項目獲得業內建筑獎項肯定。同時,公司利用生物土壤除臭技術開展污水處理廠異味治理項目。公司始終統籌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合力發展,鏈上謀突破、聯動謀發展。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區域龍頭優勢
公司發展立足南昌、深耕江西、輻射全國,具有強勁的區域競爭優勢。擁有80余年供水運營管理經驗,在南昌城區供水市場處于絕對領先地位;污水業務在江西省縣域生活污水處理市場占據80%以上份額;生活垃圾處置業務在南昌市場占有率達60%;在南昌市燃氣市場占有率已超90%;公交新能源方面是南昌市最大的車用天然氣供應商。公司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強化市場意識,各項核心業務均具備高比例市場占有率,持續保持產業規模化、設施集約化、運營高效化的良好發展態勢,公司以現有市場優勢為基石,不斷做大做強產業規模與版圖。
(二)運營穩健優勢
公司不斷致力于發展融投建管營五位一體、相輔相成的經營發展模式,各項目的一站式綜合系統服務能力,使公司具有良好的政企合作經驗與基礎。公司的自來水、污水處理、固廢處置、清潔能源等核心業務,均以特許經營權模式開展,特許經營權由當地政府授予,期限一般為25至30年,在此期限內公司各主營業務具有較強的獨占性、持續性、穩定性,為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提升了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公司始終緊隨國家政策導向、積極投身經濟發展、全面提升產業水平,充分發揮行業前景廣、經營周期長、現金流較好、項目收益穩等特點。
(三)管理梯隊優勢
公司管理層更加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敢于開拓、善于創新、勇于擔當,為公司銳意進取、行穩致遠發揮穩舵定航的積極作用。公司十分重視人才梯隊建設,設有江西省供水行業內首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高級工程師、博士、碩士組成的專業技術團隊。公司把外引內培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運營、投資、技術研發各關鍵崗位,通過崗位練兵及與高校產學研聯動開展緊缺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同時,不斷以科學的競爭、考核和激勵機制,激發企業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創新驅動優勢
公司始終堅持創新引領,不斷實現傳統產業向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的煥新提檔,堅持以“面向行業、支撐政府、服務社會”為原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現有業務進行深度融合,全力推動智慧排水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努力實現數據資源、管理數字化、控制智能化、支撐運營更高效、管理更高效、服務更優質。公司目前擁有數家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百余項國家知識產權。可針對供水保障、污水處理等領域技術難題開展技術研發和專業檢測,檢測能力涵蓋水、土、氣、固、煤炭、排水管道檢測等11大領域、逾1000項檢測指標。公司通過智能化、數字化創新發展,不斷建設運營調度一幅圖、信息互聯一張網、集成管控一平臺,為公司戰略發展和重大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五)品牌積淀優勢
公司堅持民生保障與經濟效益并舉發展,積極實施產業加資本雙輪驅動戰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構建內生增長與外延擴張雙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始終堅定發展的信念、不負市場的信任、相信價值的力量,正以強勁的發展韌性和勢頭邁進全國一流的環境產業綜合運營商矩陣,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為經濟發揮更大作用、為社會貢獻更多力量。
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供排水業務及涉水工程收入476,858.13萬元,同比增長3.41%;燃氣銷售及安裝工程收入233,534.82萬元,同比增長1.10%;固廢處理業務收入76,716.30萬元,同比增長4.18%;其他主營收入1,552.23萬元,同比下降48.52%。
六、公司關于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一)城鎮供水
供水產業不僅是民生保障的傳統行業,更是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朝陽產業。新時代的供水服務,著力聚焦于水質、水量這些最基本的服務保障,成為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由于中國直飲水業務的前景龐大且符合綠色低碳發展新理念,直飲水這條供水分支新賽道,已經開始逐步發力。2023年,公司全面啟動管道直飲水業務,打造直飲水樣板工程,為人們在飲用水方面不斷追求更高標準提供有利保障。通過供水服務多年管理運營優勢及良好口碑,我司已在部分區域學校、企業等開展直飲試點,還重點推進全市一批意向率較高的60個小區直飲宣貫,成熟后將全市推廣,實現“健康好水進萬家”,以供水服務的提質增效助推群眾生活向更高品質發展。
(二)污水處理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共抓長江大保護精神,以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為切入點,補齊設施短板,強化設施管護,以廠網一體化運維改革促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在污水收集與處理模式上變“廠網分離”為“廠網一體”,將污水處理廠與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管理維護統一打包運營,打通社會資本參與污水管網建設管理的渠道,破解管網建設投入不足的難題,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目前公司已緊跟環保政策趨勢,下沉至縣級廠網一體化建設運維,去年已啟動一批規模較大的廠網一體項目,后續將逐步有層次的對省內污水項目開展工程建設,從而提升污水收集效率、降低污水處理負擔、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實現降本增效的同時凈化、美化、優化環境。
(三)清潔能源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時間窗口,光伏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國家政策持續推動光伏產業發展。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組織開展可再生能源發展試點示范的通知》,目標到2025年,組織實施一批技術先進、經濟效益合理、具有較好推廣應用前景的示范項目,有力促進可再生能源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未來在污水資源化戰略下,光伏水廠將大力推廣。我司目前在麥園循環經濟產業園中的垃圾填埋場80畝范圍內進行光伏發電項目階段性建設,同時致力于推進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企業建設,接下來將積極推進南昌市內自來水廠水廠、污水廠區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優化能源利用結構,開拓綠色能源領域,節約生產成本,為公司使用清潔能源及綠色低碳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四)固廢處置
環保行業固廢運營公司成長動力充足。對于垃圾焚燒公司,存量整合+大固廢業務提供增長動力。一方面,“十四五”期間,伴隨著垃圾焚燒行業進入成熟期及存量整合階段,擁有項目拓展能力+裝備技術能力+運營管理能力的龍頭公司并購拓張的發展空間仍然廣闊,精細化運營管理勢必為上下游環保企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固廢焚燒企業可以通過余熱利用、蒸汽再熱等多種技術手段,可有效助力余熱回收利用,并通過對外供熱的方式,提升熱利用效率,支撐業績持續增長。公司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擇機穩步探索該領域,對現有存量整合并需求上下游產業鏈貫通,通過打造麥園循環經濟產業園,對各項固廢資源進行精細化管理運維,打造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資源循環利用樣板基地;另一方面持續擴大熱電聯產的優勢,對外拓展產業優質標的,以期實現固廢產業鏈的高效協同和效益最大化。
(五)環境治理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今年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講話指出,要繼續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持續強化重點領域污染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扎實推進大氣和土壤污染防治,更加注重前端控污,從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公司借助大股東水業集團以本市各區污水廠為軸心輻射治理的“供排水一體化、廠網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推動污水治理工作,提升城市生態水環境。同時與智慧水務、環境監測等細分領域形成協同發展的復合效應,統籌推進一攬子環境治理重點項目,包括智慧排水、雨污控制、水體生態修護等全方位產業發展進一步培育產業新動能和經濟新增長點。
(二)公司發展戰略
2024年,是“十四五”戰略規劃攻堅克難的一年,公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理念,堅持“打造中國一流的環境產業綜合運營商”的發展定位,保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總基調,以新質生產力作為“助推器”賦能產業發展。錨定“項目攻堅、提質增效”重點任務,實施“六大效能提升工程”,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夯實“5+X”產業體系,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確保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朝著品牌做強、服務做優、產業做大的目標而奮斗。
(三)經營計劃
積極開辟新賽道、搶占新高地、塑造新優勢,深化產業鏈生態圈融合,加快提升環境產業體系建設。近幾年公司借助充沛現金流,為經營發展送“活水”。持續圍繞“5+X”產業體系精耕細作。 加快強鏈補鏈延鏈,通過摸排上下游頭部企業,補齊產業鏈、完善供應鏈、優化創新鏈、拓展服務鏈,全力推動集群發展。以項目攻堅及資本運作為抓手,開展以下經營業務:
(1)高位有序推進高品質管道直飲水項目,爭取年底建成100個直飲水項目,實現直飲日供水量達400噸的目標;
(2)繼續實施“水務+光伏”工程項目,力爭完成總裝機容量100兆瓦的光伏電站建設,進一步推動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3)高標準建設南昌縣、崇仁縣等水環境治理項目,打造城市水環境治理示范工程;
(4)穩步推進污水處理廠“廠網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污水系統綜合環境整治工程;
(5)積極拓展若干個固廢收并購項目,為公司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6)推動以污水處理擴建工程項目為標的資本運作。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市場不確定性增加風險
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更趨錯綜復雜,橫向的各類超預期黑天鵝事件擾動,疊加縱向的時序更迭,造成經濟社會環境的復雜性呈幾何數上升。內外因素的變化和相互作用,從未如此超預期,公司將積極總結近幾年自身在多維交織的復雜環境中逆勢而上穩中有進的經驗和啟示,在發揮韌性中不斷增強韌性,在釋放潛力中繼續激發潛力和創造力。
2、政策和監管調整風險
政策和監管面始終全力支持各類經濟主體健康良性發展,公司一直緊跟國家政策步伐,牢牢抓住不同階段的政策紅利窗口期,搭乘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為了促進全面發展,政策和監管面也不斷在提出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行業標準、技術準入、服務規定等各項要求。公司將謀在先、干在前,全力縮短政策消化期和調整陣痛期,吃透政策、迅速響應、精準落實。
3、及時調價收費風險
污水處理結算價格和費用支付模式經談判協議確定,企業的客戶多為政府相關部門,實際操作中或因具體結算流程等存在分歧導致項目回款不及時,公司存在政府不能及時足額支付污水處理服務費的風險。公司將依據政策及市場動態積極推動自來水調價程序,同時與污水項目當地政府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合作關系,保證合同的及時履行,降低價格與收費風險。
4、供應應急風險
公司下屬各水廠的原水主要取自贛江,季節性水位自然下降、極端天氣、突發性污染事件,均會或對原水供應帶來潛在威脅,公司將加強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全力保障飲水安全。全球本輪地緣政治沖突所致的能源危機尚未解除消解,暴風眼中通脹高企、供應鏈紊亂等局面還在引發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國內我國燃氣行業配氣價格監管趨嚴嚴格,且當前氣價基本臨界終端用戶可承受的上限面對兩頭承壓燃氣企業又無上下游話語權,采購成本無法適時有效在當期得到疏導,公司對此將積極探索新的解決可行應對,不斷尋求綜合服務和能源業務新的增長點。
5、大股東控制風險
報告期末水業集團作為控股股東,持有本公司股份365,431,172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32.31%,處于相對控股地位;南昌市政公用集團作為水業集團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權比例51.29%。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有可能憑借其控股地位,對本公司生產經營施加影響,或者利用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公司將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切實維護公司和其他中小股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