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承前啟后,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
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中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劃定了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提出10個優先領域和30個優先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政策法規、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監督執法、國際履約合作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為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作出了貢獻。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新時期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目標、新任務。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出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戰略任務。
需要正視的是,隨著全球自然生態系統退化加劇,生物多樣性面臨著眾多威脅,喪失趨勢尚未得到遏制和扭轉,敦促世界各國正視現實、謀劃務實、凝聚力量,重新修復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與“昆蒙框架”愿景目標展現出高度的一致性,為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方案。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行動計劃》統籌考慮了國際生物多樣性現狀和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推動形成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格局。
二、高瞻遠矚,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
《行動計劃》突出了中國的全球生物多樣性貢獻,如COP15第一階段會議期間宣布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發起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與40多個國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治理與綠色轉型等方面成為合作伙伴,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支持全球80多個國家保護生物多樣性,面向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連續舉辦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和履約能力培訓班等。
《行動計劃》是中國對“昆蒙框架”目標愿景的率先回應,調整部署了新時期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對標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保護、可持續利用、惠益共享三大目標的同時,順應高質量發展需求,著力于國家生物多樣性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更加注重生物多樣性與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協同治理,更加注重生物多樣性友好型經營活動和內生動力的激發,更加注重對人類與生態系統健康福祉的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和優質生態產品服務的需求,樹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引領示范。
三、謀劃全局,部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領域與行動
從要素領域看,《行動計劃》涉及社會行動體系(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生態安全底線(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長遠發展福祉(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基礎支撐條件(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四大優先領域,符合《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和“昆蒙框架”行動方向,著眼于全球發展需求,呼應人民群眾期盼;從行動部署看,《行動計劃》提出了27項優先行動,體現三大趨勢:
一是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治理行動以實現新目標。例如,生態保護空間格局構建、陸地和內陸水域以及沿海海洋等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就地保護及遷地保護建設、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預警等是我國長期持續開展的行動任務,此次對標“昆蒙框架”和《意見》重新部署了行動目標,明確到2030年全國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區域得到有效保護和管理,已知或潛在外來入侵物種的引入和定殖率至少降低50%。
二是著重細化了新行動內容以應對新的社會挑戰。《行動計劃》著重細化了可持續生產、可持續消費等社會變革性任務,提出了利用遺傳資源和DSI及相關傳統知識、生物多樣性智慧治理等任務要求,關注了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新興生物技術產品的環境釋放風險和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強調要制定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生物資源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安全管理、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領域的實施方案,應對新時期的社會發展需求。
三是突出了地球生命共同體和人類福祉的生物多樣性貢獻!缎袆佑媱潯犯雨P注協同治理的措施和手段,突出氣候風險管理、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系統穩碳增匯等關乎全球生態質量和人類發展的重要議題,促進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和基于生態系統的方法(EbA)等技術應用,以期推動治理措施、生產生活方式、產業發展向生物多樣性友好型轉變,增進人類福祉。
配合優先行動,《行動計劃》系統性提出了75項優先項目,引導各地謀劃相關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落地。
《行動計劃》優先領域設定的邏輯思路圖
從實施主體看,《行動計劃》涉及到政府、企業、社會公眾、科研機構等多方力量,力爭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民共建、成果共享,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
突出各級政府改革創新的主導作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相應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政策,制定更新本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及工程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協調機制,具體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治理工作。
突出企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體責任。將生物多樣性相關信息納入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及監督管理,推動建立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及生物多樣性友好型企業組織管理流程和認證體系,鼓勵推動金融機構將生物多樣性納入項目投融資決策。
突出公民廣泛參與的社會渠道。提出發展生物多樣性公民科學,培育生物多樣性友好型消費和生活方式,搭建以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為主要手段的全民參與監督平臺,創新發掘適宜不同人群參與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
四、推動落實,助推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實現
在組織實施層面,強調建立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地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推進相關工程項目,推動生物多樣性治理與美麗中國建設、減污降碳、應對氣候變化、鄉村振興等戰略的協同增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經驗。
在統籌監督層面,根據“昆蒙框架”的總體要求,各締約國需要跟蹤和總結評估框架落實進展,《行動計劃》提出了執行評估和監督檢查機制,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需對《行動計劃》執行進展進行跟蹤和定期報告。
在支撐保障層面,《行動計劃》提出了成立生物多樣性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各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庫、加強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等科技支撐建議,推動將生物多樣性項目納入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靈活運用多種形式的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和金融支持政策等資金保障建議。
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多邊進程的引領者、推動者和積極參與者,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水平、推動“昆蒙框架”落地執行,有助于樹立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生物多樣性是美麗中國的重要表征,能為各地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特色發展方案和差異化實施路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接下來,我們要聚焦《行動計劃》優先領域和優先行動,細化落實相關工程項目,推動生物多樣性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供稿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國際水協第十八屆污泥大會日程-IWA Sludge Conference Programme Version 1.0
國際水協第十八屆污泥大會日程-IWA Sludge Conference Programme Version 1.0修改20240416.pdf
會議報名注冊:https://iwa-sludge-2024.casconf.cn/userRegister
組委會聯系方式
聯系人 :
王領全13752275003(微信同號)
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號)
孫磊 13702113519(微信同號)
文凱 13116096294(微信同號)
電話: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cnwater@vip.163.com
傳真:022-27835592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路52號都市花園大廈21層
組委會聯系方式
聯系人 :
王領全13752275003(微信同號)
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號)
孫磊 13702113519(微信同號)
文凱 13116096294(微信同號)
電話: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cnwater@vip.163.com
傳真:022-27835592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路52號都市花園大廈21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