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面推動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工作提質增效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henan.gov.cn 時間:2024-04-07 15:43 來源:河南省生態環境廳
2023年以來,在生態環境部固體司的正確領導下,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拼搏進取、積極作為,堅持打基礎、補短板,勇創新、提能力,抓落實、求實效,推動全省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工作提質增效,工作有特點,成績有亮點,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和既定目標。
深入推進新污染物治理
新污染物治理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的工作任務。“十四五”以來,河南省新污染物治理從首次提出,到全面推進,開頭起步穩步向好,取得了良好成效。
高度重視,加強頂層工作設計。國家《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印發以后,河南省政府主要領導作出批示,要求結合本省實際制定工作方案,扎實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2023年1月20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河南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以加強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治理,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健康。
完善制度,建立部門協同機制。為進一步加強全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廳際間統籌協調,形成部門工作合力,牽頭建立了“河南省新污染物治理聯席會議制度”,以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名義印發了《關于建立河南省新污染物治理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組成人員以及主要工作職責,督促指導各地區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等措施。2023年5月,組織召開了第一次新污染物治理聯席會議,省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廳圍繞新污染物治理情況作交流發言,李哲廳長出席并講話。
加強指導,全面提升業務能力。為做好全省化學品環境管理和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工作,2023年7月18日至19日,在鄭州舉辦了“河南省化學品環境管理培訓班”,創新采取“現場+直播”的方式,面向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及相關企業進行培訓,現場參加培訓110人,觀看直播人員累計超過3000人。培訓邀請了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中心化學品環境管理專家和省化工所專家進行現場授課,通過培訓全面提升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化學品環境管理人員和涉化學品企業的化學品環境管理業務水平。調查統計期間,生態環境廳邀請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專家赴鄭州、新鄉和濟源等地市對企業進行技術幫扶。生態環境廳固體處、環境監測和安全中心固化部以及省化工所等單位業務骨干和相關專家通過電話指導、微信群答疑、現場集中培訓等方式,為相關地市和企業及時進行統計填報指導,有效保證信息調查順利進行。
摸清底數,籌劃實施信息調查。印發了《關于做好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工作的通知》(豫環辦〔2023〕63號),對統計調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經過“普遍篩選、重點排查、逐級審核、匯總上報”,全省共篩選核查企業15948家,最終確定涉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企業2372家,全部按照國家要求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數據統計和審核上報工作。2372家化學物質企業所涉及的化學品種類達972種,化學品生產數量1522.97萬t/a,化學品使用數量2080.33萬t/a,通過調查全面摸清河南省重點行業中重點化學物質生產使用的品種、數量、用途等信息,為有效管控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生產、加工使用、環境排放數量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印發實施了《河南省農藥獸藥使用減量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制定了“河南省獸藥使用減量行動實施方案”,開展了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大力整治超范圍用藥、超劑量用藥、超時限用藥、用藥記錄不規范等違規行為。2023年查處獸藥領域違規違法案件282件。
加強宣傳,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為進一步普及新污染物治理相關知識,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新污染物治理,先后通過省政府、生態環境廳等官方網站,中國環境、河南環境等微信公眾號發布《一圖讀懂河南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新污染物如何治理?河南工作方案來了》《什么是新污染物?為什么叫新污染物?》《新污染物治理的重大意義》《(新污染物治理部門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召開!聚焦新污染物治理》等文章,聯合省直媒體,錄制了《河南生態環境廳領導就群眾關心新污染物問題答記者問》等宣傳視頻,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問題,廣泛普及新污染物治理知識,營造全民參與新污染物治理的濃厚氛圍。為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推廣各地各相關部門新污染物治理典型做法,組織編發了3期《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簡報》,先后將農業農村廳和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典型做法,鄭州、濮陽、安陽等地市先進經驗以及河南省新污染物治理最新動態及時向生態環境部和省政府報告,通報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
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以“無廢城市”為抓手,推進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循環利用工作,有效提升了固體廢物整治水平,“無廢城市”作為一種新型城市管理模式,逐步得到認同,“無廢”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印發“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2023年1月,聯合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25個省直部門和單位印發了《河南省 “十四五”時期 “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對“十四五”時期全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鄭州、洛陽、三門峽、許昌、南陽和開封蘭考縣等“5+1” 地區相繼印發了“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堅持“一市一策”,共明確制度體系任務168個,技術體系任務69個,市場體系任務136個,監管體系任務95個,圍繞固廢五大領域共部署“重點工程項目”239個,計劃總投資額774.95億元。
推進建立“無廢城市”建設協調機制。2023年4月,印發了《河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建立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豫環委辦〔2023〕9號),5月召開首次全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同時,編印《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簡報》7期,挖掘宣傳各成員單位“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經驗做法,激發各成員單位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積極性,協同推進全省“無廢城市”建設。
建立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2023年9月7日,河南省政府劉玉江副省長、劉尚進副省長聯合召開省長專題會議,進一步厘清了“無廢城市”建設聯席會議各職能部門的責任,11月印發了《河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試行)><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職責分工>的通知》,補充完善工作機制,穩步推進“5+1”地區及全省各地“無廢城市”建設。在《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職責分工》中,細化26個省直部門關于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工作職責,將無廢理念滲透到各單位工作實際中。
支持“5+1”地區“無廢城市”建設。科學指導“5+1”地區制定本地“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多次開展“5+1”地區“無廢城市”調研,找準發展癥結難題,認真把脈問診,解決“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建立全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交流群,定期轉發省內外“無廢城市”建設先進典型案例,按季度調度“5+1”地區工作情況,年底調度各聯席會議單位和“5+1”地區工作總結,形成全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總結。組織鄭州等地赴海南、深圳等地參加“無廢城市”調研,拓寬工作視野。
大力開展“無廢城市”宣傳。將“強化公眾參與”列入省級“無廢城市”工作方案保障措施,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提升公眾對“無廢城市”的認知度。通過河南日報、省廳官網、“河南環境”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平臺,發布“一圖讀懂|河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多領域齊頭并進持續發力 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成績可圈可點”等多篇新聞報道,利用圖片和事例等方式向全社會宣傳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無廢理念深入人心。
不斷強化危險廢物監管
按照《河南省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推進建立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
不斷提高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成“10+12”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形成了豫東、豫西、豫南、豫北、豫中五大區域全覆蓋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格局,大大降低了焚燒、填埋類危險廢物長距離跨區域轉移風險。截至目前,河南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單位共計170家,利用處置總能力1255.435萬噸/年,其中:集中處置單位22家,集中處置能力196.192萬噸/年;綜合利用單位148家,綜合利用能力1091.743萬噸/年。2023年以來,新增醫療廢物處置單位6家,目前全省共計41家,常規處置能力592.17噸/天,日均約243噸,日均常規負荷率41%。
持續強化危險廢物信息化監管。與省衛健委進行醫廢信息互通,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均可通過“智能醫廢”管理平臺查詢、共享醫廢信息;鼓勵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自建信息系統,信息化監管水平不斷提升。探索危險廢物信息化監管新路徑,依托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生態環境廳智慧平臺,鼓勵開展危險廢物“物聯網”環境監管,采用電子地磅、視頻監控、電子標簽等集成智能監控手段,推動實現危險廢物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追溯。
持續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組織6個評估抽查組,于2023年11月6日至11月20日,集中對全省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情況進行了評估抽查,共抽查企業151家,抽查發現問題共計211條,并通報全省督促整改。通過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大大提高了涉危險廢物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降低了危險廢物污染風險。
積極推進區域性特殊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項目建設。在全省范圍內遴選優質特殊危險廢物處置項目,爭取納入全國20個區域性特殊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通過專家評審,最終推薦濟源市尚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有色金屬冶煉廢物綜合利用項目、濮陽市國能龍源環保有限公司的危險廢物綠色低碳綜合利用項目等2個項目,并向生態環境部進行申報,為特殊危險廢物安全處置提供兜底保障。
積極開展危險廢物管理培訓。2023年7月,以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組織省廳固體處、省監測和安全中心固化部、省執法監督局,各市、縣(市、區)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工作分管領導、相關科室(單位)負責人、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相關工作人員,以及涉危險廢物企業負責人等7000多人,開展了“2023年全省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培訓班”,邀請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環科院等專家領導圍繞危險廢物管理現場授課。先后2次為新疆哈密市生態環境局學習調研團圍繞危險廢物監管工作開展現場授課。通過受邀參加地市培訓班、組織參加國家舉辦危廢培訓班等形式,多次為各地市生態環境系統開展危險廢物監管培訓。
全面推進放管服效改革
2023年,固體處大膽創新危險廢物監管服務方式,為涉危廢企業提供便捷化服務,相關舉措多次被生態環境部在固廢工作會議、培訓會上點名表揚。
印發《關于繼續開展和規范小量微量產廢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小微企業”定義及試點時間,規范“小微企業”收集范圍,拓寬了“小微企業”范疇,解決了產生量小的危險廢物收集處置難題。同時,提出各地監管要求及服務要點,規范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管理,有效防范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環境風險。
印發《河南省涉危險廢物單位分類管理工作方案》。探索危險廢物分級服務監管的新路徑,將全省涉危險廢物單位按照產廢量、企業類型等分成4類,在第Ⅳ類屬地正常監管的基礎上,實行省、市、縣三級分級對Ⅰ、Ⅱ、Ⅲ類進行開展服務監管,定期深入企業開展幫扶指導。
探索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和“點對點”利用機制。印發《河南省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利用“白名單”制度》,簡化了4類5個危廢代碼對應的危險廢物跨省移入辦理程序,大大提升了危險廢物跨省轉移效率,節省了企業危險廢物跨省轉移時間成本。印發《河南省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許可證豁免管理試點工作方案》,支持同一集團公司、同一園區或同一縣(市、區)內1家產廢單位的危險廢物,由另1家環境治理或工業原料替代單位進行“一對一”綜合利用,符合“點對點”利用條件的企業免予申請許可證,為危險廢物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提供新途徑。
首次發布《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的引導性公告》。將河南省危險廢物產生量、利用處置能力、跨省轉移危險廢物情況,以及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過剩及不足的危險廢物種類對全社會進行公開,引導社會資本理性投資危廢利用處置項目,優化省內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項目布局,提高河南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高質量發展。
修訂《河南省辦理危險廢物綜合經營許可證和跨省轉移事項工作指南(2023版)》。研究制定涉重金屬危險廢物、廢包裝物、垃圾焚燒飛灰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審查工作要點,幫助企業畫出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和跨省轉移審查的規范流程圖,明確審查具體要求,精簡審查材料,縮短審批時間,服務企業發展。2023年服務企業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審批54項,危險廢物跨省移出審批164項。
延長廢鉛蓄電池收集試點時長。2023年1月,印發《關于繼續開展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工作的通知》,將試點時間延長至2024年底。同時,對試點工作提出“不得違法設置審批前置條件,不得設置互為前置或重復審批的審查條件,不得隨意設置市場準入壁壘,不得制定涉及限定收銷價格、指定接收企業、指定運輸單位等規定,不得行政干預試點單位合法經營”等“五個不得”要求,為試點單位正常運營保駕護航。
推進再生鉛企業納入國家優化廢鉛蓄電池跨省轉移管理試點單位名單。經過層層篩選,推薦報送了新鄉市華瑞電源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符合優化廢鉛蓄電池跨省轉移管理試點單位條件的再生鉛企業,為河南省再生鉛企業廢鉛蓄電池跨省轉移提供便捷化服務,縮短轉移審批時間。
主動化解環境風險隱患
嚴守“一廢一庫一重”生態環境風險底線,深入開展危險廢物、尾礦庫等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實施重金屬污染物減排,推動化解固體廢物領域生態環境風險隱患。
持續開展危險廢物排查整治。印發《關于深入開展丹江口庫區危險廢物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危險廢物調研督導工作方案》,分別以丹江口庫區和黃河流域為重點,對全省涉危廢企業環境風險隱患進行排查調研,不斷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監管部門監管責任。丹江口庫區排查危險廢物產生單位119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6家,存在問題13家。危險廢物調研督導中,省級調研督導涉危廢企業176家,存在問題企業139 家,存在問題299 個,其中涉嫌違法問題企業7家,涉嫌違法問題8個,并通報全省督促整改。
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類別研究。針對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日益突出的問題,河南省派出調研組,對全省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企業進行了全面調研,對部分危險廢物可能影響水泥質量或有害物質不適應進入水泥窯制備水泥等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形成了《河南省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類別約束清單指導意見》,并召開專家論證會議進行專業論證,切實防范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環境風險。
對全省尾礦庫開展“拉網式”環境污染隱患排查。2023年5月,印發實施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汛期尾礦庫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組織相關地市認真對照《排查指南》有關要求,依托“全國尾礦庫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對全省尾礦庫開展全面風險隱患排查,建立排查問題清單和整改臺賬,督促指導相關企業認真落實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扎實推進問題整改,全面防范和化解尾礦庫環境風險。截至目前,2023年排查發現的環境風險隱患全部得到治理。強化尾礦庫精準動態管理。按照《河南省尾礦庫環境監管清單動態管理工作方案(試行)》有關要求,組織對116座尾礦環境監管信息進行調整,其中,退出環境監管清單103座、新納入環境監管清單7座、調整環境監管等級6座。截至目前,河南省納入環境監管清單尾礦庫407座,其中,一級環境監管庫7座、二級環境監管庫126座、三級環境監管庫274座。
扎實推進“十四五”時期重金屬污染防治年度工作。印發《河南省2023年重金屬污染防控工作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壓實各單位工作責任。建立和完善新增涉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項目和重金屬減排工程項目清單,定期調度項目進度,積極推進重金屬污染物總量落實減量替代。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共推進實施重金屬污染物工程減排項目38個,其中,已完成減排項目24個,實現重金屬污染物減排2801.4501千克,6個正在實施中的減排項目,項目完成后預計可減排2478.313千克,8個擬實施的減排項目,項目完成后預計可減排703.67千克。新增涉重金屬排放項目34個,其中19個為新增企業的新建項目(包括“十三五”時期漏報企業2個),新增重金屬排放量1794.7998千克;15個為已有企業的改擴建項目,新增重金屬排放量2650.8471千克。待所有減排和新建項目完成,預計完成重金屬總量減排1573.7862千克。
此外,持續做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監管工作,2023年拆解“四機一腦”980多萬臺(套);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活動,全省共查辦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刑事案件約108起,涉案危險廢物總計約16299.2011噸,到案嫌疑人192人;共查處行政違法案件13起,罰款約186.0068萬元。配合相關廳局做好了禁毒、雙打、汽車拆解、塑料污染治理、垃圾分類、綠色低碳轉型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