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是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流經云南昭通、貴州畢節和遵義、四川瀘州三省四市,也是長江上游唯一沒有修建干流大壩并保持自然流態的一級支流,更是眾多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生物資源豐富、生態地位突出。曾幾何時,赤水河流域面臨著污染、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等一系列問題。為了水長清、岸常綠,近些年,云南、貴州、四川三省共治,統籌推進流域綜合治理,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赤水河位于長江上游,發源于云南省鎮雄縣,東流至云貴川三省交界處以后,有190多公里的河段是四川和貴州兩省界河,中下游流經貴州遵義,在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匯入長江。赤水河流域范圍廣,流經地區有農村、城鎮和工業集聚區,環境特征較為復雜,赤水河流域的保護曾經面臨很大難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所副所長 常紀文:“在以前沒有開展協同大保護的情況之下,各搞各的規劃、各搞各的措施,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產業結構,而這條河流一些地市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不一樣,這造成了一條河流各打各的算盤、各采取各的措施,最后造成排污混亂、管理混亂。”
云南威信縣的苦豬河位于赤水河上游,是赤水河上的二級支流,大山深處平地是稀缺資源,老百姓的房子都是沿河而建,生活垃圾大都是順手就扔到了河里。
2021年,楊敏開始擔任楠木村黨總支書記,同時作為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里的“最小河長”,管理和保護好苦豬河流經楠木村三公里段的生態環境是她的主要職責。但這項工作并不好做。

云南威信縣雙河苗族彝族鄉楠木村黨總支書記 楊敏:“剛開始的時候,群眾不支持,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把垃圾往河里面扔,糞污直接往河里直排,覺得很省事方便,反正就是護河這種意識沒有樹立起來。”
在楠木村這樣的地方,環境保護說起來容易,落實起來卻很難。老百姓長期以來的習慣難改,而當地的環保政策執法監管尺度、資金投入和下游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布局。如果位于赤水河上游的楠木村水源被污染,下游的生態環境也會受到影響。
三省四市,分河而治,嚴重制約著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保護好赤水河,必須做到赤水河上下游、左右岸協同保護,協同發展。

常紀文:“赤水河流域的協同保護,也是經歷了一個過程,最開始的時候一些相鄰的地市包括左右岸開展協商,在生態補償、環境執法方面開始一些聯動執法,后來形成區域之間的協商,包括規劃的協同、立法的協同。2021年,這三個省出臺一個決定,開展立法,同時每個省的人大常委會制定赤水河保護條例,促進赤水河流域一體化和整體保護。”
有了法律的約束,三省四市開始在明確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原則下,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治理。
楊敏:“我覺得這個條例頒發以后,我更有底氣把這條河治理好,挨家挨戶做工作、宣傳,另外就是開院壩會、火塘會,還用喇叭的形式,多渠道宣傳我們的赤水河保護條例,慢慢地群眾就參與進來了。”
楊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帶頭制定治理方案,拆除攔河壩和磚廠,建立無害化化糞池,人畜污水發酵還田,集中回收處理固體垃圾。有法律法規和村規民約的約束,老百姓不再亂排亂扔,還自愿參與其中,從污染者變成了守護者。
楠木村的治理,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環境,也為赤水河下游帶來了清潔的水源。在赤水河三省共治的大框架下,赤水河上游的云南省在治水清污,中下游的四川和貴州也在開展污染防治。

“赤水河,萬古流,上釀酒,下釀油”,這是流傳在赤水河流域的一首船工號子,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水土環境,赤水河沿岸分布著眾多的白酒生產企業。白酒企業無序發展導致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受到污染影響。
眼前的這座酒廠位于四川古藺縣的永樂街道,過去,這里生產工藝落后、環保設施不齊全,污水處理也不規范。為了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當地政府引入川酒集團收購了老的酒企,統一規劃,對廠區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改造,新建酒類廢水處理設施,將園區內酒類企業生產廢水集中納管,統一收集,統一處理。
這幾年,不僅四川古藺縣開始推進小酒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規劃布局醬酒生產園區,赤水河對岸的貴州仁懷、習水等地也在引導酒類企業規范化發展,并不斷完善供水、供能、污水處理等公共配套服務。污染截住了,河水更清了。三省四市在赤水河共治的框架下,還要因地施策,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工程。在云南鎮雄縣,過去有很多硫黃冶煉項目,2000年前后,冶煉廠陸續全部關停淘汰,留下很多硫黃礦渣露天堆放。過去,當地政府曾在硫黃礦渣堆場周邊采取植樹造林、修建攔渣壩等方式進行生態修復,但沒有規模性、專業化的整治,在硫黃礦渣堆存較為集中的區域,生態環境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云南昭通市生態環境局鎮雄分局項目辦主任 尚大奎:“堆出來的成品和廢渣,下雨和上游的來水流經廢渣以后,對下游的河流污染很大,水都是黃的,它里面pH值很低,基本都是強酸性,然后里面還有很多污染物質,下游一直流向了赤水河。”鎮雄位于赤水河上游,礦渣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到赤水河下游的生態環境。多年未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也因為共治帶來了新的機遇,這幾年,鎮雄縣對12處歷史遺留硫黃冶煉廢渣堆放點逐一規范化治理,到2021年,12個點位已經全部完成生態修復,歷史遺留問題徹底解決。赤水河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為了讓赤水河生物多樣性相互交融,不僅要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工作,赤水河流域內對水生生物造成較大影響的小水電站也要拆除。2021年以前,赤水河支流上開發建設的小水電站云南17座,四川境內就有132座,貴州224座。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當地的百姓生產生活提供了電力保障,但也導致一些河道出現不同程度的斷流,魚群種類和數量不斷下降,給赤水河流域環境治理帶來不小的挑戰。
四川古藺縣水務局副局長 汪啟飛:“通過在上游筑壩,然后通過渠道引水來發電,這樣就會造成從大壩到我們(發電)廠房這個河段的水流減少,甚至于干枯。第二個影響就是在我們的河道上筑了壩以后,就壓縮了魚類的生存空間,然后也造成了我們的水文情勢的一些波動。”
2020年—2022年,昭通市率先在赤水河三省四市中,完成全部17座小水電站穩妥退出和生態修復。在四川,赤水河流域的132座小水電站,除1座保留,1座擇期退出之外,其余130座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部拆除。貴州也計劃在2024年底前總共退出195座赤水河流域的小水電站,目前已經退出180座。

2024年1月中旬,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一大早便來到赤水河上的一個監測點,開展魚類資源的日常監測工作。赤水河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通過赤水河的魚類資源恢復情況,可以直觀地反映整個長江流域魚類資源的現狀。對水生生物造成較大影響的小水電站有序退出,再加上2017年以來,赤水河開展十年禁漁,赤水河的魚類從監測數據來看,至少翻了一倍,而且珍稀的魚類也越來越多。
三省共治,使得赤水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改善,這是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動實踐。這些努力不僅有助于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也為區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赤水河的治理探索也告訴我們,河湖治理往往不是一個地方的事,而是需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發力,不僅要有制度保障,也要有務實扎實的行動,才能讓跨界河湖水清岸綠。
來源 | 央視網
WATER8848前言:水務環保專家對于山西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方案》通常會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他們認為這一方案的出臺對于提升污泥處理處置水平、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專家會強調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他們指出,隨著城市污水處理量的不斷增加,污泥產生量也在逐年上升,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會浪費資源。因此,通過實施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可以有效解決污泥帶來的環境問題,并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
其次,專家會關注方案中提出的具體目標和措施。他們會認為,方案中提出的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等目標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推動污泥處理處置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鼓勵采用多元化組合方式處理污泥、推廣污泥土地利用等措施也符合當前環保和資源化利用的趨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此外,專家還會對方案中的技術路線和實施細節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他們會關注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以及不同技術之間的比較和選擇。同時,他們也會關注污泥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
總的來說,水務環保專家對于這一實施方案持積極態度,認為它有助于推動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取得新進展,為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同時,他們也會持續關注方案的實施效果,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推動污泥處理處置工作不斷完善和發展。
山西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方案》城市污泥將變廢為寶
近日,環保題材電視劇《江河日上》熱播,劇中,環保督導組組長收到了一條匿名送來的黑色、吐黑水的臭魚,城市污染現狀讓觀眾觸目驚心。隨著城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們的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水產生,污水處理后形成的黑臭污泥也逐年增加。那么,污泥如何處置?處置后的污泥究竟有何用處? 4月10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我省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方案》,實施污泥無害化處理,推進資源化利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建設美麗山西的重要舉措。 “治水不治泥,等于白治理。”近年來,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問題備受矚目。 城市污泥如何產生?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城市污泥主要來自污水處理廠,這是污泥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污泥的來源頗為多樣,比如和人民生活關系最為緊密的生活污水,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包括廚房、衛生間和洗衣機等產生的污水,生活污水構成了城市污水的主要部分,大約占據了總量的60%-80%。另外,雨水在降落過程中,會攜帶屋頂、道路、綠化帶等地方的泥沙、塵埃和垃圾等,成為含有雜質的污水。還有來自于各種工業生產活動的污水,比如化工、冶金、制藥、造紙等行業企業排放的廢水等。此外,醫院、學校、餐館等場所也產生各種各樣的污水。 “這些不同來源的污水,通過市政管網被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固體懸浮物,我們稱之為市政污泥,具有相當的危害。”業內人士表示。比如,生活污水中富含有機物、油脂、細菌以及病毒等,有機污染物不易降解、毒性殘留時間長,這些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水體與土壤中將造成環境污染。雨水在城市的地表流動時,會沖刷并帶走各種污染物,這就形成了城市徑流污染。工業污水含有大量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是城市污水中最難處理的部分,因其成分復雜多變,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醫院、學校、餐館污水中含有不同濃度的有機物、病原體以及藥物殘留等,這些污水同樣需要進行有效的處理,病原體對人類或動物的污染途徑,包括直接與污泥接觸、通過食物鏈與污泥直接接觸、水源被病原體污染、病原體先污染土壤后污染水體等。 作為污水處理的必然產物,污泥合理利用不僅能變廢為寶,還能增加經濟效益,實施污泥處理處置對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污泥處置能力的大幅提升,也對我省持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污泥的資源化利用,以及城市長遠發展等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記者了解到,我省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方案》中提出,要在安全、環保和經濟的前提下,積極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其中,“十四五”期間,全省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660噸/日,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以上,基本形成設施完備、運行安全、綠色低碳、監管有效的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體系。污泥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有效推廣。黃河干流沿線城市污泥填埋比例明顯降低。縣城和建制鎮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在規范污泥處理方式方面,全省各市將根據污泥來源、產量和泥質,綜合考慮自然地理條件、用地條件、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污泥處理路徑和技術路線。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傳統污泥處理方式為污泥填埋、堆肥和焚燒。今后,我省鼓勵采用厭氧消化、好氧發酵、干化焚燒、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多元化組合方式處理污泥。除焚燒處理方式外,嚴禁將不符合泥質控制指標要求的工業污泥與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混合處理。 在推廣污泥土地利用方面,鼓勵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經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處理后,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用于國土綠化、園林建設、廢棄礦場以及非農用的鹽堿地和沙化地。污泥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時,嚴格執行相關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用于林地、草地、國土綠化時,根據不同地域的土質和植物習性等,確定合理的施用范圍、施用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時間。對于含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混合處理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不能采用土地利用方式。 合理壓減污泥填埋規模,有條件的城市逐步限制污泥填埋處理,積極采用資源化利用等替代處理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暫不具備土地利用、焚燒處理和建材利用條件的地區,在污泥滿足含水率小于60%的前提下,可采用衛生填埋處置。禁止未經脫水處理達標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場填埋。采用污泥協同處置方式的,在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的前提下,衛生填埋可作為協同處置設施故障或檢修等情況時的應急處置措施。 有序推進污泥焚燒處理。污泥產生量大、土地資源緊缺、人口聚集程度高、經濟條件好的城市,我省鼓勵建設污泥集中焚燒設施。含重金屬和難以生化降解的有毒有害有機物的污泥,優先采用集中或協同焚燒方式處理。污泥單獨焚燒時,鼓勵采用干化和焚燒聯用,通過優化設計,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和余熱利用技術等手段,提高污泥熱能利用效率。有效利用本地垃圾焚燒廠、火力發電廠、水泥窯等窯爐處理能力,協同焚燒處置污泥,同時做好相關窯爐檢修、停產時的污泥處理預案和替代方案。污泥焚燒處置企業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需開展污染治理改造,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推廣能量和物質回收利用,遵循“安全環保、穩妥可靠”的要求,加大污泥能源資源回收利用。積極采用好氧發酵等堆肥工藝,回收利用污泥中氮磷等營養物質。鼓勵將污泥焚燒灰渣建材化和資源化利用。推廣污水源熱泵技術、污泥沼氣熱電聯產技術,實現廠區或周邊區域供熱供冷。推廣“光伏+”模式,在廠區屋頂布置太陽能發電設施。積極推廣建設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探索建立行業采信機制,暢通污泥資源化產品市場出路。 今后,我省將強化源頭管控,新建冶金、電鍍、化工、印染、原料藥制造(有工業廢水處理資質且出水達到國家標準的原料藥制造企業除外)等工業企業,排放的含重金屬或難以生化降解廢水以及有關工業企業排放的高鹽廢水,不得排入市政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工業企業污水已經進入市政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將加強排查和評估,強化有毒有害物質的源頭管控,確保污泥泥質符合國家規定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泥質控制指標要求。地方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要加強排水許可管理,規范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加強排污許可管理,強化監管執法,推動排污企業達標排放。 在運輸儲存管理方面,污泥運輸將采用管道、密閉車輛和密閉駁船等方式,運輸過程中采用密封、防水、防滲漏和防遺撒等措施。推行污泥轉運聯單跟蹤制度。需要設置污泥中轉站和儲存設施的,則應充分考慮周邊人群防護距離,采取惡臭污染防治措施,依法建設運行維護。嚴禁偷排、隨意傾倒污泥,杜絕二次污染。 在監督管理方面,我省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污泥產生、運輸、處理進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結合信息平臺、大數據中心,做好污泥去向追溯。強化污泥處理過程數據分析,優化運行方式,實現精細化管理。城鎮污水、污泥處理企業應當依法將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定期向城鎮排水、生態環境部門報告。污泥填埋設施運營企業應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定期對污泥泥質進行檢測,確保達標處理。將污泥處理和運輸相關企業納入相關領域信用管理體系。 據悉,我省各地將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關鍵技術攻關納入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等規劃,重點突破污泥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協同處置、污水處理廠內減量等共性和關鍵技術裝備,開展污泥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創新技術應用。總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實踐案例。健全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標準體系,加快制修訂污泥處理相關技術標準、污泥處理產物及衍生產品標準,做好與跨行業產品標準的銜接。 在拓寬融資渠道方面,各級政府將建立完善多元化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加快項目謀劃和儲備工作,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符合條件的污泥處理設施項目建設的支持。對于國家鼓勵發展的污泥處理技術和設備,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推動符合條件的規模化污泥集中處理設施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鼓勵通過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資和運營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污泥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 下一步,各城市還將做好污水處理成本監審,污水處理費覆蓋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和污泥處理成本并有一定盈利。完善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建立與污泥無害化穩定化處理效果掛鉤的按效付費機制。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動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確保污泥處理設施正常穩定運行。完善污泥資源化產品市場化定價機制。
來源:山西晚報
會議報名注冊:https://iwa-sludge-2024.casconf.cn/userRegister
【日程】國際水協第18屆可持續污泥技術與管理會議
2024-02-01 09:54 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作者: 分享:















組委會聯系方式
聯系人 :
王領全13752275003(微信同號)
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號)
孫磊 13702113519(微信同號)
文凱 13116096294(微信同號)
電話: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cnwater@vip.163.com
傳真:022-27835592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路52號都市花園大廈21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