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工程措施方面,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實施雨污分流。通過建設獨立的雨水排放系統和污水收集系統,可以有效地減少雨水進入污水管道的可能性,從而降低溢流污染的風險。然而,雨污分流工程的實施難度較大,需要考慮到城市基礎設施的現狀、資金投入以及施工難度等因素。因此,在難以實施雨污分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道路清掃等措施,減少進入合流管網的雨水量和雨水中的污染物量。
其次,政策調控方面,政府應加強對城市排水系統的監管和管理。通過制定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加大對違規排放行為的處罰力度,可以促使企業和個人更加重視污水處理和排放問題。此外,政府還應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其處理能力,確保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最后,技術創新方面,應積極探索和研究新的污水處理技術。例如,生物滯水池、納滯水排水系統、植被過濾和生態濕地等技術,都可以有效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改善雨水質量。同時,還可以研究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排水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提高排水效率和處理效果。
綜上所述,應對強降雨導致的溢流污染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持續的創新探索,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
多地遭遇強降雨,溢流污染鬧心,如何應對?
近日,我國多地遭遇強降雨。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江南、華南等地氣溫比常年同期明顯偏高,多地累計降水量突破4月歷史紀錄。”
地處江南多雨區的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25日也表示,今年上海天氣可能不正常,梅雨天降雨量偏多,需要防范極端天氣造成的影響。
降雨持續時間長、強度大會給污水處理帶來較大的壓力和挑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高紅杰告訴記者:“現階段,城市合流制溢流污染問題逐漸凸顯,如何精準有效控制城市溢流污染已經成為了‘后黑臭時代’要解決的‘牛鼻子’問題。”
國家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久前,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特別提到“推進雨季溢流污染總量削減”。
那么,雨季溢流污染有什么特征?如何有效削減雨季溢流污染總量?雖然有些地方嘗試了“晴雨不同標”,但面臨監管難題,是否有其他可行的方式?記者對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雨天溢流污水濃度高,可能高于污水處理廠平均進水濃度
在水污染治理的過程中,處于一線的污水處理企業能明顯感受到溢流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北水未來科技公司總經理冒建華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以我們參與的某城市湖泊流域治理為例,治理前其污染負荷中污水直排占86%、雨水徑流污染占14%。治理后,其污染負荷削減了76.9%,效果顯著。然而,在剩余污染負荷中,合流制溢流污染占比高達97%,原因主要為排水管網不完善、錯接混接。”
高紅杰說:“降雨帶來的溢流污染具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污染物濃度高。化學需氧量和懸浮物濃度可達100毫克/升以上,較高時甚至高于城鎮污水處理廠平均進水濃度。二是溢流污染發生頻率高。據文獻報道,有些城市單次降雨量超過10毫米時就會發生溢流,尤其是南方城市,溢流發生次數可占到全年降雨次數的70%—80%。”
雨天和晴天執行不同的排放標準是否可行?
為推進雨季溢流污染總量削減,不久前發布的《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首次鼓勵建設雨季溢流污染快速凈化設施,發揮其快速、及時處理污水的特性,并明確各地可以結合實際制定排放管控要求。這可以避免“一刀切”的排放標準限制了這類設備的推廣使用。
然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使用這類設施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根本上還是要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容或建設蓄水池等,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但因為受到資金、土地等多種因素制約,新建或者改擴建污水處理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可以考慮適當降低污水處理廠在雨天的排放標準?騰出來的處理能力就可以用來處理更多的污水。
冒建華說:“在現有的排放標準下,一家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水量提升20%—30%應該是可行的。而如果把排放標準降低一點,處理水量可能就會翻一倍,從而更好地緩解雨季溢流污染。當然,實施差異化的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會給監測、監管增加一定的難度。比如,一家污水處理廠可能會以下雨為借口,超標排放污水。那么,下多大的雨可以降低排放標準,排放標準可以降低多少?這些都需要充分考量。”
據悉,目前我國也有一些地方標準在“晴雨不同標”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例如,昆明市于2020年發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5301/T43-2020),針對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等5項主要水污染物提出了“分區分級”的執行要求。這一標準創新性地提出了針對雨天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排放標準。
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陳廣告訴記者:“業界對于‘晴雨不同標’的呼吁越來越高,雨天適度降低治理設施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一定程度上講,有利于發揮現有設施的環境效益。”
但是監管難問題被多方專家反復強調。專家認為,如果實施“晴雨不同標”,不但難監管,而且有可能使本該處理到一級A標準的污水也按照寬松標準排放,風險較高。
根本解決方法是雨污分流,難以實施時可嘗試“原位擴能”
面對棘手問題,尋找對策是當務之急。王海燕介紹:“當前,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雨污分流。在難以實施雨污分流時,應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道路清掃等,減少進入合流管網的雨水量和雨水中的污染物量,提升調蓄設施和末端污水處理設施的接收能力,并通過溢流口改造控制大的顆粒及垃圾等漂浮物,通過采用快速處理設施、新改擴建或原位改造綜合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減少溢流污染物排放。為此,下一步,應在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源頭減排、因地制宜管控、健全監管措施等方面著力做好相關工作。”
她特別指出“原位擴能”提供了一種可行的合流溢流污染控制解決方案。這種方式指在盡量不新增構建筑物的前提下,提高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同時也無需降低排放標準。
以臨近長江的四川省瀘州城東和古藺污水處理廠為例,汛期污水處理廠進水高位時超負荷高達40%以上,運行壓力巨大,迫切需要解決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問題。當地采用了原位擴能的思路,在原有工藝基礎上,無需增設構建筑物,通過投加納米絮凝劑實現泥水快速分離,提高二沉池處理負荷,并結合工藝調控等手段,最終達到擴大處理規模的目的,使雨季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規模至少超出設計值的50%,且出水可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
來源:中國環境
近日,我國多地遭遇強降雨。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在接受中國環境報采訪時說:“江南、華南等地氣溫比常年同期明顯偏高,多地累計降水量突破4月歷史紀錄。”
地處江南多雨區的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25日也表示,今年上海天氣可能不正常,梅雨天降雨量偏多,需要防范極端天氣造成的影響。
降雨持續時間長、強度大會給污水處理帶來較大的壓力和挑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高紅杰告訴記者:“現階段,城市合流制溢流污染問題逐漸凸顯,如何精準有效控制城市溢流污染已經成為了‘后黑臭時代’要解決的‘牛鼻子’問題。”
國家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久前,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特別提到“推進雨季溢流污染總量削減”。
那么,雨季溢流污染有什么特征?如何有效削減雨季溢流污染總量?雖然有些地方嘗試了“晴雨不同標”,但面臨監管難題,是否有其他可行的方式?記者對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雨天溢流污水濃度高,可能高于污水處理廠平均進水濃度
在水污染治理的過程中,處于一線的污水處理企業能明顯感受到溢流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北水未來科技公司總經理冒建華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以我們參與的某城市湖泊流域治理為例,治理前其污染負荷中污水直排占86%、雨水徑流污染占14%。治理后,其污染負荷削減了76.9%,效果顯著。然而,在剩余污染負荷中,合流制溢流污染占比高達97%,原因主要為排水管網不完善、錯接混接。”
高紅杰說:“降雨帶來的溢流污染具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污染物濃度高。化學需氧量和懸浮物濃度可達100毫克/升以上,較高時甚至高于城鎮污水處理廠平均進水濃度。二是溢流污染發生頻率高。據文獻報道,有些城市單次降雨量超過10毫米時就會發生溢流,尤其是南方城市,溢流發生次數可占到全年降雨次數的70%—80%。”
雨天和晴天執行不同的排放標準是否可行?
為推進雨季溢流污染總量削減,不久前發布的《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首次鼓勵建設雨季溢流污染快速凈化設施,發揮其快速、及時處理污水的特性,并明確各地可以結合實際制定排放管控要求。這可以避免“一刀切”的排放標準限制了這類設備的推廣使用。
然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使用這類設施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根本上還是要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容或建設蓄水池等,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但因為受到資金、土地等多種因素制約,新建或者改擴建污水處理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可以考慮適當降低污水處理廠在雨天的排放標準?騰出來的處理能力就可以用來處理更多的污水。
冒建華說:“在現有的排放標準下,一家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水量提升20%—30%應該是可行的。而如果把排放標準降低一點,處理水量可能就會翻一倍,從而更好地緩解雨季溢流污染。當然,實施差異化的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會給監測、監管增加一定的難度。比如,一家污水處理廠可能會以下雨為借口,超標排放污水。那么,下多大的雨可以降低排放標準,排放標準可以降低多少?這些都需要充分考量。”
據悉,目前我國也有一些地方標準在“晴雨不同標”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例如,昆明市于2020年發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5301/T 43-2020),針對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等5項主要水污染物提出了“分區分級”的執行要求。這一標準創新性地提出了針對雨天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排放標準。
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陳廣告訴記者:“業界對于‘晴雨不同標’的呼吁越來越高,雨天適度降低治理設施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一定程度上講,有利于發揮現有設施的環境效益。”
但是監管難問題被多方專家反復強調。專家認為,如果實施“晴雨不同標”,不但難監管,而且有可能使本該處理到一級A標準的污水也按照寬松標準排放,風險較高。
根本解決方法是雨污分流,難以實施時可嘗試“原位擴能”
面對棘手問題,尋找對策是當務之急。王海燕介紹:“當前,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雨污分流。在難以實施雨污分流時,應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道路清掃等,減少進入合流管網的雨水量和雨水中的污染物量,提升調蓄設施和末端污水處理設施的接收能力,并通過溢流口改造控制大的顆粒及垃圾等漂浮物,通過采用快速處理設施、新改擴建或原位改造綜合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減少溢流污染物排放。為此,下一步,應在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源頭減排、因地制宜管控、健全監管措施等方面著力做好相關工作。”
她特別指出“原位擴能”提供了一種可行的合流溢流污染控制解決方案。這種方式指在盡量不新增構建筑物的前提下,提高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同時也無需降低排放標準。
以臨近長江的四川省瀘州城東和古藺污水處理廠為例,汛期污水處理廠進水高位時超負荷高達40%以上,運行壓力巨大,迫切需要解決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問題。當地采用了原位擴能的思路,在原有工藝基礎上,無需增設構建筑物,通過投加納米絮凝劑實現泥水快速分離,提高二沉池處理負荷,并結合工藝調控等手段,最終達到擴大處理規模的目的,使雨季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規模至少超出設計值的50%,且出水可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中環報記者劉良偉)
原標題:多地遭遇強降雨,溢流污染鬧心,如何應對?
來源:中國環境
WATER8848前言:關于河源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股權劃轉的批復,是河源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經過深入研究后做出的重要決策。這項決策無疑將對公司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先,從股權劃轉的角度來看,將河源市河川水利水電研究有限公司持有的河源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100%股權無償劃轉至河源市水務投資運營有限公司,這體現了政府對水務投資運營領域的重視和支持。這樣的劃轉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水務投資運營公司的綜合實力,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其次,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看,股權劃轉后,河源市水務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將擁有河源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這將有助于公司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水務投資運營公司也可以借助勘測設計院的技術優勢,加強在水務領域的研發和創新,推動公司向更高層次發展。
然而,股權劃轉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如何確保劃轉過程的合法合規,如何保障員工的權益,如何確保公司的穩定運營等。因此,河源市水務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在辦理股權劃轉事項時,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程序進行,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此外,對于未來公司的經營和管理,也需要制定科學的策略和措施。例如,加強內部管理,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提升公司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與政府和其他企業的合作,共同推動水務投資運營領域的發展等。
綜上所述,河源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股權劃轉的批復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它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水務投資運營公司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也需要公司在未來的經營和管理中加強各方面的建設,確保公司的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
一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100%股權無償劃轉
關于劃轉河源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股權的批復
資料顯示,河源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冊資本金500萬元人民幣,是一家以水利行業設計為主,水利施工監理為輔的國有企業。現持有工程設計水利行業乙級資質(灌溉排澇、河道整治、城市防洪);水利工程施工監理乙級資質;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監理丙級資質;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評價證書(2星);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乙級資質;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乙級資質;招標代理A級證書,工程造價咨詢乙級。
來源:河源市人民政府
會議報名注冊:https://iwa-sludge-2024.casconf.cn/userRegister
組委會聯系方式
聯系人 :
王領全13752275003(微信同號)
金晟 18622273726(微信同號)
孫磊 13702113519(微信同號)
文凱 13116096294(微信同號)
電話:022-27835639 27835592 13752275003
E-mail:wanglingquan88@163.com;cnwater@vip.163.com
傳真:022-27835592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路52號都市花園大廈21層
可提前匯會務費
收款單位:《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
開戶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賬號: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納稅人識別號: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冊地址、單位聯系電話:天津市河西區氣象臺路99號 022-2783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