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玉帶河大橋東側
一個巨大的白色“氣球”
罩在工地上
格外吸引眼球~

不少市民詢問——
這究竟是個啥?
通州小布從區水務局了解到——
這是今年通州區新增海綿城市工程施工工地罩上的“氣枕式”充氣膜。
是一種兼具防塵性、降噪性、節能性、防火性、智能性的綠色施工新工藝。也是目前全市跨度、面積最大,首例應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氣膜”。

△效果圖 僅供參考
通州區新增海綿城市玉帶河大街防澇泵站及蓄水凈化池工程,位于玉帶河大街與芙蓉西路交叉口西北側。
其中,玉帶河大街防澇泵站最大排量26立方米每秒,蓄水池容積11600立方米。建設防澇泵站和蓄水池,可大幅度減少污水溢流入河的次數,解決運河沿岸地區極端降雨天氣下河水倒灌和內澇積水問題,進一步改善北運河水質。

在基坑氣膜下的施工現場,整個工地的頂部就像是打了一把巨大的“遮陽傘”,相對露天工地會更加涼爽。

區海綿辦負責人陳博介紹,通州區新增海綿城市基坑氣膜工程項目,創下北京市基坑氣膜措施的“三個之最” 。
一是規模最大。氣膜長165米、寬80米、高37米,氣膜內最大凈高差達60米,建筑面積13200平方米,氣膜展開面積達21000平方米。
二是發揮效益最高。是北京首例采用斜向網狀鋼纜固定,也是全國首例應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氣膜。也就是說從項目啟動到項目完工,都是在氣膜內實施完成,最大程度減少施工對周邊影響,將氣膜措施效益發揮到最大。
三是氣膜內施工作業最復雜。是北京首例在基坑氣膜內進行塔吊作業,同時材料加工等一切作業全部在氣膜內完成。

△效果圖 僅供參考
通州小布來問
如此巨大的“氣球”
是如何安全高效地
把基坑“罩”起來的呢?
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坑氣膜是通過在工地基坑上方安裝新型充氣式膜材料,實現基坑內部的密閉。項目在氣膜內側覆蓋高強度鋼纜,氣膜基礎錨固件則采用角鋼連接方式。它可以將氣膜的上揚力均勻地分攤到地梁上,保障氣膜的安全穩定性。在突發極端情況下,膜材可落至網狀拉索上,從源頭杜絕膜材塌落風險。
同時,氣膜配套全智能控制系統,多個環境傳感器實時監測氣膜下的內外氣壓、溫度和風速,通過變頻設備、充氣風機、備用能源等多個模塊之間的自動高效協作,實時調整氣膜氣壓,保持氣膜運行時處于安全、節能狀態。

目前基坑氣膜已充氣完畢
進入到調試階段——
工程建設周期為7-10天,作業時,基坑氣膜將利用供風系統讓室內氣壓上升到一定數值,使屋頂內外產生壓力差以抵抗外力,揚塵同比下降90%以上,噪聲同比下降70%,可避免大風、雨雪、揚塵天氣對施工過程的影響。
同時,在噴淋、通風和光照系統的配合下,氣膜天幕還將為施工作業人員搭起恒溫恒濕的舒適作業場域,既可加快工程進度,又可改善實施環境,有助于項目按進度實施。
來源 北京通州發布
編輯 曾佳佳
流程編輯 馬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