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污水處理廠,或許不少市民有“臟”“臭”的刻板印象,其實不然,有的污水處理廠也會以“景觀池”的樣貌出現。比如6月3日的“美麗山東建設媒體行”活動中,采訪團在濰坊臨朐發現了這樣一處不像污水池的污水池。

濰坊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伊利集團液態奶事業部下設的全資子公司,坐落于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隸屬臨朐縣城關街道工業園區。走近該企業污水處理池,周邊幾乎聞不到異味,經過處理的污水外觀清澈,不時有鳥兒掠過污水處理池的水面。

在污水處理池不遠處,有一片“小果園”,葡萄藤上結滿了青綠色的葡萄,沐浴著陽光等待成熟,蝴蝶在薔薇花間飛來飛去。據該企業工作人員介紹,澆灌“小菜園”的水均為處理后的中水,蔬果成熟后也會被員工采摘“享用”。
據了解,該公司建有污水處理站兩座,日處理能力分別為3500噸/天、5500噸/天,合計處理能力9000噸/天,廢水主要來源于生產車間容器、管道、設備加工清洗所產生的較高濃度的生產廢水,以及生產車間與場地清洗產生的較低濃度的生產廢水和部分生活污水。廢水常常是間歇式排放,水質水量隨時間、生產班次有較大的波動,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為乳蛋白(如酪蛋白、乳清蛋白等)、乳脂肪、乳糖、酸、堿和無機鹽類等,其中大部分物質都具有較好的生化性,很適合于進行生物降解。

采用這種生物降解的辦法,也避免了異臭的產生。據悉,污水處理采用了技術先進、成熟、可靠的“厭氧+好氧處理”工藝作為該項目的主體工藝,該工藝處理具有效果好、工程投資少、能耗和運行成本低、運行管理簡單方便的特點。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堅強領導下,濰坊伊利積極奮勇爭先,堅持走創新、高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濰坊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能源部部長譚濤介紹,公司先后通過環境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2022年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公司從“降碳、替碳、固碳”三個維度提出減污降碳路徑,通過“分布式光伏綠電項目應用、沼氣資源回收、高效磁懸浮風機應用、剩余污泥零化項目、中水回用項目、種植多年生植物”等舉措打造的零碳污水廠項目獲得生態環境部“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企業”稱號,是食品行業唯一入選的企業。同時也是山東省、濰坊市節水型企業,環保執法正面清單企業,山東省環境企業環境信用綠色等級企業。

為積極落實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有關環保工作精神,響應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濰坊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自2014年至今累計環保投資3801萬元。
“我們將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全員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繼續加大環保投資和努力探索更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向生態環境規劃目標穩步邁進。”譚濤表示。
記者:趙璐 校對:楊荷放 編輯:劉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