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李路明還擔任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和人機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的重任。在這兩個領域,他帶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他的研究成果不僅推動了科技進步,也為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

清華大學校長李路明,1983年至1986年,他在山東省桓臺第一中學勤奮學習,汲取知識的甘霖。隨后,他懷揣著對科學的熱愛與追求,踏入了清華大學的殿堂,在機械工程系度過了寶貴的青春歲月。1991年,他榮獲學士學位,緊接著又于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展現出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卓越的研究能力。
畢業后,李路明教授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無損檢測教研室擔任副主任和講師,后來晉升為副教授。他的學術成就斐然,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還吸引了國際學術界的目光。1999年,他遠赴英國薩里大學擔任合作研究訪問學者,與國際同行交流學術思想,拓寬了視野。
回國后,李路明教授繼續深耕學術領域,先后擔任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自動化所副所長、教授,以及航天航空學院人機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廣泛,成果豐碩,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
2011年,李路明教授開始擔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航空宇航系主任,領導學院在航空宇航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12年,他又被任命為清華大學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為我國神經科學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擔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常務副院長和院長的歲月里,李路明教授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深厚的學術造詣,引領學院不斷邁向新的高峰。他的工作得到了廣泛認可,為學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2年,李路明教授當選為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并繼續兼任航天航空學院院長。他以身作則,積極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為清華大學的未來描繪出更加宏偉的藍圖。
2023年,李路明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是對他學術成就的最高認可。同年12月,他正式擔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副部長級),肩負起引領學校邁向新征程的重任。
李路明教授率領著一支精干的科研團隊,深耕于航天醫學工程與神經工程這片廣闊的科研天地。他不僅將載人航天的高端技術巧妙運用于醫療器械領域,更是勇敢開辟了神經調控這一前沿研究方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國成功研制出了首個用于治療帕金森病的植入式腦深部刺激器——腦起搏器,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個具備設計、生產及臨床應用腦起搏器的國家。
李路明教授不僅止步于此,他還發明了碳納米植入電極、腦起搏器軟件重植等一系列創新技術,構建起了與腦起搏器緊密相關的神經調控技術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為我國的神經醫學工程領域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在載人航天重大工程方面,李路明教授同樣貢獻卓越。他圍繞航天員選拔、訓練、醫監醫保等多個關鍵環節,開展了深入的系統研究。他發明的模擬發射超重負載的胸腹部柔性加載方法,為航天員的選拔和訓練提供了有力支撐,成功助力了多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此外,他研制的神經肌肉刺激儀、航天員質量測量儀等一系列先進設備,更是裝備于“天宮一號”,并在“神九”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任務執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學術領域,李路明教授同樣成績斐然。據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官網數據顯示,他共發表學術論文和會議論文160余篇,其中SCI檢索文章30多篇,EI檢索文章80多篇,充分展示了他在科研領域的深厚底蘊和創新能力。同時,他還申請專利5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42項,美國專利2項,已授權專利35余項,為我國航天醫學工程和神經工程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承擔項目方面,李路明教授主持了20余項研究課題,涉及國家重大專項、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層面。他的科研項目不僅具有高度的創新性和實用性,還為我國航天醫學工程和神經工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榮譽方面,李路明教授更是收獲滿滿。他榮獲了國家質檢總局科技二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專利一等獎、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以及首屆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獎一等獎等眾多殊榮。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對他所帶領的科研團隊辛勤付出的認可。
總之,李路明教授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我國航天醫學工程和神經工程領域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的故事不僅是一段段科研傳奇的書寫,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不斷追求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生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