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無廢城市”建設,現將《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3年12月15日
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21﹞40號)、生態環境部等18個部委《“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合政辦﹝2023﹞4號)和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工作部署,推動全區“無廢城市”建設,結合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安巢經開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建設基礎
(一)工作進展及成效
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根據環境統計數據,2022年,安巢經開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8335.44噸,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為300噸。其中,綜合利用量為1229.4噸。安巢經開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冶煉廢渣3000噸,廢砂2838.8噸,金屬邊角料886.4噸,污泥767.44噸,爐渣351.4噸,占總量的94%。近年來,安巢經開區持續深入開展“執法+幫扶”行動,指導企業登錄安徽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現場提出詳細整改建議,并不定期加強跟蹤督查,確保企業限期整改。為健全園區企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全過程環境管理體系,安巢經開區全面摸排區內企業,核查企業污染排放、處理設施建設及運行情況,分類登記建檔,對一般工業固廢實施產生、處置、運輸等全流程監控。優先發展循環經濟,不斷提高安巢經開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比例。
2.危險廢物。安巢經開區指導并監督區內企業嚴格按照環境保護規定開展危險廢物儲存、運輸和處理。2022年,安巢經開區納入安徽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的涉危廢工業企業共62家,危險廢物產生總量為1048.1573噸,其中,綜合利用量為548.1065噸。安巢經開區工業危險廢物主要包括廢酸365.8噸,焚燒處置殘渣190.788噸,含鉛廢物113.3548噸,表面處理廢物107.7097噸,其他廢物99.4281噸,占總量的84%。區內危險廢物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開發區現有1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總核準經營規模為1.5萬噸/年,利用處置能力滿足實際需求。醫療衛生機構總數7個,已全部納入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體系。
3.生活源固體廢物。基本建立生活源固體廢物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垃圾分類體系。2022年全區城鄉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1萬噸(不含廚余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生活垃圾清理實現保潔公司收集、清運、轉運、巢湖市處置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模式。現有4輛壓縮式垃圾運輸車負責全區8個行政村35個村莊和各園區單位、建筑工地的生活垃圾清理清運,做到全面覆蓋、應收盡收,桶裝車載、密閉運輸,日產日清、車走地凈,收集、清運、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產生量約30噸/天,集中轉運至巢湖市中材水泥窯協同處置焚燒項目進行集中無害化、規范化處理。生活垃圾處置實現無害化、資源化、科學化,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全區每天產生廚余垃圾約10噸,計劃2024年起全面推進廚余垃圾分類工作。市政污泥實現無害化處置,2022年市政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為100%,全部交由安徽海創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無害化利用處置。設立渡江路和金湖大道2處可回收垃圾指定回收點并逐漸推廣,加快再生資源分揀能力與本地生活垃圾回收量相適應的體系建設。加強塑料制品源頭減量,規范塑料垃圾回收處置,推進廢塑料再生利用。
4.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裝修垃圾等。2022年,全區建筑垃圾產生量為2.47萬方,主要由房屋拆遷、景觀工程項目產生,主要用于我區廠房、道路、地產項目建設及引江濟巢工程回填平整等,一部分與巢湖市城管局并聯審批后運往巢湖市部分建設路段資源化利用。多舉措強化建筑垃圾運輸精準管理,注重源頭監管防范,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
5.農業固體廢物。本區無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農業固體廢物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等。2022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農藥包裝廢棄物、廢棄農膜“兩回收”穩步推進。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全過程監管體系有待健全,部分中小企業未在安徽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申報,一般工業固廢產生及利用處置情況統計不完善,智慧化監管水平有待提升。綜合利用產品的技術含量與附加值有待提升,綜合利用水平偏低,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究缺乏。安巢經開區一般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及資源化利用基本以產廢單位自行聯系利用處置單位為主,資源化利用途徑相對單一。
2.危險廢物
部分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全過程管理意識不強、制度落實不到位,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效果不明顯。小微企業危險廢物體量少,種類多,規范化管理水平較低。小微企業和社會源危險廢物收集轉運體系有待健全。易燃易爆廢棄危險化學品等危險廢物監管難,缺乏相應技術標準和判定方法。管理支撐能力仍有不足,智能化監管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
3.生活源固體廢物
生活垃圾分類、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相關的宣傳力度不夠大,商戶和公眾環保意識不強,消費依賴強。公眾對生活垃圾減量和分類意識不強、投放參與度低準確性不高。廚余垃圾集中收集處理覆蓋面不夠高。有害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尚不完善。小型電子產品回收渠道不暢。
4.建筑垃圾
安巢經開區工程渣土全部合理消納,用于新建工程需要,且尚有不小缺口,缺乏與其他地區工程渣土供需信息對接。少量拆除拆遷建筑垃圾采用外運資源化利用,消納模式單一。
5.農業固體廢物
安巢經開區僅涉及少量農田,農業生產活動較少,農作物秸稈、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利用處置工作開展較遲,監督管理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三)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發展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市考察時強調,要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要以巢湖綜合治理為總抓手,系統實施“五大工程”“四源同治”,實現“保護好山好水”到“全面綠色轉型”。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巢湖治理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對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巢湖綜合治理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開創美麗安巢新篇章”。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有利于推動固體廢物管理與城市建設管理有機融合、高效解決城市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問題,對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及提升城市高品質生活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增強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幸福感。
安巢經開區借力合肥創新平臺與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參加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分工和創新分工體系,著力對接G60科創走廊主要城市的科創資源,有利于推動固廢利用處置技術產業進一步發展。
2.存在挑戰
隨著安巢經開區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建筑垃圾和產業類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壓力逐步提升。旅游業發展向好,接待游客人數穩步攀升,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生活源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上升,對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過程資源化和末端無害化提出更高要求。安巢經開區現有的政策規劃與固體廢物管理目標銜接不暢,固體廢物收集轉運、利用處置技術設施保障不足。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項目還面臨選址和落地困難等問題,需統籌兼顧,多方面協調。
安巢經開區固體廢物監督管理制度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制度保障也需進一步落實到位,固廢領域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面臨巨大挑戰。
二、建設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統籌區域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強化制度、技術、市場、監管等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管理水平,大力推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提升區域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區域全面綠色轉型,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建設“五大名城”發揮作用。
(二)基本原則
系統謀劃,協同推進。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將“無廢城市”建設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城市建設管理充分銜接,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落實。創新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格局,推動部門間協同聯動,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
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以實現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目標為導向,針對收運體系不健全、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處理處置項目落地難、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足、全過程監管不到位、市場培育不足等問題和難點,逐一靶向施策、精準補短。
長效監管,創新驅動。按照合肥市“控源頭、堵落地、嚴打擊、建機制”要求,推動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創新,促進形成“無廢城市”建設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智慧監管,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不斷完善優化階段性建設指標體系,穩步推動“無廢城市”建設。
權責明確,社會共治。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無廢城市”建設理念,厘清部門職責,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提高公眾綠色生活理念。加強政策引導,按照黨政主導推動、部門協同推進、企業自我約束、公眾積極參與、社會組織監督的建設模式,拓寬公眾參與渠道,營造干部群眾思想同心、目標同向、成果同享的良好氛圍。
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發揮安巢經開區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主導產業發展集中、組織有序等優勢,掌握主要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轉移、利用、處置全過程數據清單,找準薄弱點及關鍵環節,清晰定位目標,突出重點任務,進一步完善固體廢物綜合管理體制機制。
(三)實施期限和范圍
實施期限:2023年~2025年。
實施范圍:安巢經開區全域。
三、建設目標和指標
(一)建設目標
到2025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低于0.2噸/萬元,綜合利用率達到15%;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強度低于0.01噸/萬元,綜合利用率達到5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20%;綠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比例達到100%,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以上,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秸桿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等指標完成巢湖市考核要求。
“無廢城市”建設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支撐體系基本形成,減污降碳協同作用充分發揮。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穩步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固體廢物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文化培育成效顯著,“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
展望2035年,五大類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全面提升,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四大體系趨于完善,“無廢”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無廢城市”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建設指標
安巢經開區“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由5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和37個三級指標組成。
一級指標為: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置、保障能力、群眾獲得感。
二級指標為:工業、農業、建筑業、生活領域固廢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以及制度、技術、市場、監管體系建設與群眾獲得感等。
三級指標分為三類:第1類(標注★)為必選指標,共23項;第2類為可選指標,共9項;第3類為自選指標(標注☆),共5項。
指標設定綜合考慮安巢經開區發展定位、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管理現狀等,充分反映了安巢經開區固廢管理的現狀、成效及趨勢。指標現狀值均采用2022年(實施方案基準年)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