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6日,上海科技大學召開干部會議。經上海市、中國科學院批準和同意:江綿恒同志任上海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封東來同志任上海科技大學校長。上海科技大學迎來了新校長封東來院士。

上海科技大學是中國高校界的新星,成立至今剛滿11周年,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學術成果喜人,各項綜合實力突飛猛進,我們不妨先往下看看上海科技大學是個怎樣的新星高校?
上海科技大學的孕育和成長始終與我國的改革開放和上海張江的創新發展同向同行,創辦上海科技大學的戰略構想始于2003年。2013年9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準上海科技大學成立。上海科技大學(中文簡稱:上科大)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共同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負責日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自建立以來,學校努力建設和發展成為一所小規模、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型、創新型大學。2022年2月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上海科技大學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是建設中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張江實驗室、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大科學設施融為一體。學校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基礎研究前沿領域,推動學科交叉和科教融合,在光子科學、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能源科學等重大創新領域積極布局,取得了多項重大原創性成果。學校始終堅持創新報國的責任,積極投身、深度融入上海科創中心和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承擔多項國家大科學裝置項目,打造國之重器。“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面向全球用戶開放。國家目前投資金額最大的大科學裝置項目“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建設進展順利。

上海科技大學校長封東來,上海科大建校以來“首位院士”校長,其個人簡介如下: 封東來,男,1972年10月8日出生于江蘇省鹽城市,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上海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

一、封東來早年學習成績優異保持名列班級前茅
封東來1984年從鹽城市東方紅小學(現鹽城市建軍路小學)畢業后,考入鹽城中學學習。中學時,一方面他成績很好,基本保持班級前茅;另一方面,他并不依賴教育教學體系,有自己個人的見解和想法。從他交上來的語文作業來看,問題答得很好,字卻寫得很急,感覺要匆匆忙忙做另一件事情。他雖然有自己的想法,卻從不做出格的事情。

二、封東來獲得獎章榮譽稱號
2005年,榮獲賈烏德·侯賽因青年科學家獎;
2006年,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2010年,榮獲亞洲成就獎、中國真空科技青年創新獎、楊振寧獎;
2011年,榮獲葉企孫物理獎、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
2013年,榮獲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
2013年,榮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5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8年,入選上海市科技精英;
2022年,榮獲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物理學獎;
2023年,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三、封東來主要學習工作經歷
1990年—1994年,封東來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就讀,獲學士學位;
1994年—1996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就讀,獲碩士學位;
1、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博士
1996年—2001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就讀,獲博士學位;
2001年—2004年,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2002年,進入復旦大學物理系任教,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期間:2002年,獲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入選上海市科委啟明星計劃);
2、出任復旦大學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0年,任復旦大學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3、擔任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
2019年,任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
4、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
2020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主任;
5、202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6、時隔三年2024年履新升任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2024年6月,任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四、封東來科研學術成就貢獻
封東來是中國在超導和電子結構研究領域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者,他研究興趣很廣,解決問題一直是他的強項。
封東來主要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譜和其他以同步輻射為基礎的實驗手段研究高溫超導體和其他強關聯材料的電子結構和有序現象。同時,他對同步輻射實驗技術也有著豐富的經驗,并在世界多個同步輻射工作過。他同時負責復旦大學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上的負擔光束線的建設工作,這是中國國內大學在大科學裝置上建設的第一條光束線。
在封東來心目中,科研工作非常神圣,需要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開闊的視野、勇敢創新和鉆研深入的精神,而最重要的品質是嚴謹求真。抱著這樣的信念,多年來他埋頭辛勤耕耘,取得一項又一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