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國企攜手地方國資,逾百億港元收購粵豐環保——“無廢城市”將帶來哪些影響力?
金羊網2024-07-09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婷
7月7日晚,瀚藍環境(600323)披露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通過間接子公司瀚藍(香港)環境投資有限公司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收購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粵豐環保(01381.HK),收購金額約為119.5億港元。交易完成后,瀚藍香港將控股粵豐環保,而后者也將從香港聯交所退市。
廣東國企和地方國企為何大舉加碼環保產業?瀚藍環境控股粵豐環保,又能為雙方固廢業務帶來哪些想象力?有業內人士認為,本次交易將有望打造廣東環保產業的“鏈主”企業。
將打造廣東環保產業“鏈主”
瀚藍環境公告稱,交易將提升公司的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行業地位和影響力,深化與省屬國企的戰略合作,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瀚藍環境與粵豐環保同為節能環保行業,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本次交易為同行業產業并購,符合國家戰略方向。
據公告,本次交易示意性注銷價暫定為4.90港元/股,按照粵豐環保當前公開披露的已發行總股本24.4億股計算,100%股權對應的整體金額為119.5億港元。交易完成后,瀚藍香港將持有粵豐環保約92.77%的股份。
此次交易,與瀚藍環境并肩聯手的,是代表地方國資力量的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稱“廣東恒健”)和廣東南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南海控股”)。前者是廣東省級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后者則與瀚藍環境屬于同一實控人,即佛山市南海區國資局。
這起并購重組從表面上看,意在促進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實則更是一盤促進產業整合的大棋。
近年來,廣東著力發展壯大綠色環保產業。2010年,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被納入廣東省重點培育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相關文件提出,要充分發揮省屬、市屬國有企業的導向作用,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集群建設。記者留意到,根據2023年廣東省公布的首批戰略性產業集群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名單,環保產業的“鏈主”企業花落空氣能、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等領域,缺乏固廢領域的“鏈主”。
業內人士分析稱,廣東恒健本次參投,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的重要舉措,將有望打造廣東環保產業的“鏈主”企業。此外,南海控股作為瀚藍環境的大股東,此次助力也體現了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
在此次并購前,廣東恒健與佛山圍繞戰略性產業發展的合作早已開啟。
2022年,佛山市政府就與廣東恒健簽訂了戰略性產業促進發展合作協議,南海區、順德區與廣東恒健簽約組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基金,佛山市國企順控集團、瀚藍環境也分別與恒健控股簽訂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
業務規模壯大成為看點
在全國多個地方的環保產業發展戰略中,“無廢城市”的建設都是關鍵詞;它并不是指不產生固體廢物,而是要推進固廢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例如,垃圾焚燒發電作為固廢處理的核心環節,就是城市固廢的末端兜底處理設施,在固廢產業鏈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為節能環保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瀚藍環境堅定執行“大固廢”戰略,構建了以固廢為核心主體、能源和水務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并積極緊抓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優質項目的窗口期,持續擴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規模。
再看收購標的,粵豐環保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城市生活垃圾總處理能力達54540噸/日,與瀚藍環境的戰略方向相當契合。今年以來,粵豐環保的相關業務也逐步從建設向運營周期過渡。2023年公司大部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現投產,項目建設收入下降76.7%,導致營收下滑39.6%,但公司毛利率則顯著增長至41.8%。
從業務的協同上看,粵豐環保未來將如何為瀚藍環境業務增色?
首先,瀚藍環境的垃圾焚燒發電業務規模將明顯壯大,這也充分展現了公司對“大固廢”前景的看好。瀚藍環境官方披露數據顯示,本次交易完成后,瀚藍環境在運營項目的垃圾處理量將達到7.35萬噸/日,待建及規劃項目達到1.68萬噸/日,合計將超過9萬噸/日,將有望躍升至A股第一、行業前三。
雙方項目的地域接近性對于業務的協同是一大看點。據介紹,瀚藍環境與粵豐環保均有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手,瀚藍環境的大部分項目位于福建省,粵豐環保覆蓋多個省市,在廣東省內的項目共計17個,產能占比達49.10%。東吳證券分析稱,雙方存在區域協同、財務協同、管理協同,有望進一步釋放項目盈利,實現雙向賦能。
近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