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煉油高質量發展綠色畫卷
來源:中國石化報 時間:2024-06-05 10:37
編者按: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中國石化煉油企業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踐行集團公司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大力實施“三廢”提標治理項目,加強環境監測和管理,取得顯著進展。本版專題展示中國石化煉油企業實現減污降碳目標、樹立綠色石化形象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本版文圖由 程彬彬 常 田 何 雯 陳偉偉 李陽楊 祁曉嬌 邊俊杰 孫麗顏 羅 龍 卞江岐 鄧 穎 趙石城 提供
煉油板塊:“三廢”治理行業領先
“十二五”以來,中國石化煉油板塊大力實施“三廢”提標治理項目,“三廢”排放指標達到行業領先、世界先進水平。“十四五”期間,為進一步適應環保新標準新要求,各煉油企業堅持“技術+管理”雙輪驅動,推進規范化向精細化轉變、環保治理向環保管理轉變、“淺綠”向“深綠”轉變,繪就煉油高質量發展綠色畫卷。
加強環保超標及在線監測數據異常管理
中國石化煉油板塊始終把環保依法合規作為必須牢牢守住、絕不能突破的紅線和底線。
煉油事業部持續推進“環保合法性”管理,分析近年來環保檢查及環保行政處罰典型案例,明確常見的環保風險及管理要求,研究制定18項環保管理定時性工作,指導各煉油企業按計劃落實專業管理責任,降低環保違法違規風險。此外,煉油事業部自2022年起嚴格環保超標及在線監測數據異常管理,建立企業級、事業部級環境事件定級標準和處理機制,2023年超標次數較2021年減少60%,因在線監測設施故障導致的監測數據異常次數和總時長較2021年分別減少70%、87%,單個點位平均故障小時數由4.08小時降至0.87小時。
深挖潛能有效提升廢水回用能力
中國石化26家煉油企業中,有11家位于長江、黃河流域。其中,6家煉油企業的油品、化學品裝卸碼頭緊鄰長江,環境受體敏感。
為踐行“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戰略,2021年以來,中國石化煉油板塊7家沿長江企業、4家沿黃河企業以“源頭節水減排+過程串級利用+末端廢水回用”全過程管控為原則,深挖節水減排潛力。通過大力實施源頭減量、過程管控、末端回用等措施,建成投用濟南煉化催化高鹽廢水除鹽等項目,有效降低外排廢水含鹽量,成功實現高鹽廢水近零排放。2023年,這11家位于長江、黃河流域的煉油企業煉油廢水回用能力大幅提升,廢水排放量大幅減少。
多向發力全面加快“無異味工廠”建設
近年來,VOCs(揮發性有機物)已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煉油事業部持續開展VOCs綜合整治,協同生產、設備、安全等專業部門,多向發力、協同管理,實現本質環保水平不斷提升,全面加快“無異味工廠”建設。
煉油事業部深入研究分析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檢測數據,從嚴泄漏檢測內控指標,優化檢測頻次;有序推進521個儲罐“全接液浮盤+二次密封”改造,更換2758個“低泄漏呼吸閥”;推動裝置廢水池VOCs標準化治理,采用無動力處理方式降低安全環保風險;大力支持企業完善VOCs動態監測監控,配置走航監測車17臺、紅外成像儀53臺,21家企業在日常清罐或裝置檢修期間使用移動式VOCs治理設施,確保生產、檢修等全過程異味受控。
固廢處置成本和環境風險大幅降低
2018年,我國啟動“無廢城市”建設;2022年,中國石化啟動“無廢集團”建設。“無廢”已成為企業實現減污降碳目標、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固體廢物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為變“包袱”為效益,煉油事業部依托“無廢集團”建設政策支持,積極拓展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新渠道;探索“點對點”綜合利用途徑,推進湖南石化“點對點”處理油泥、堿渣,荊門石化定向利用湖北化肥廢潤滑油、廢變壓器油,鎮海煉化定向利用大榭石化廢催化劑,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建成投用華中(荊門石化)、華南(中科煉化)、環渤海(燕山石化)危廢處置中心,為地方“無廢城市”建設貢獻力量;積極開展生化污泥屬性鑒定和危廢脫危工作,降低了處置成本和環保風險。2023年,中國石化煉油企業危險廢物外部處理處置量大幅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5%,處置成本和環境風險大幅降低。
煉油事業部副總經理楊鋒介紹,今年,煉油事業部率先啟動并開展沿江企業環保提升專項攻堅工作,持續強化環保治理、環境監測及LDAR技術服務,全面加快“無異味工廠”“無廢企業”建設。
鎮海煉化:打造“無廢無異味綠色示范工廠”
圖為鎮海煉化白鷺園,白鷺齊飛生態美。
近年來,鎮海煉化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開展“無廢無異味綠色示范工廠”建設,積極構建“廢氣不上天、固廢不落地、廢水不出廠”循環生態發展格局。
每年3~9月,萬里遷徙的白鷺都會飛到鎮海煉化“安家”,已持續近20年。今年,鎮海煉化白鷺園獲評“浙江省觀鳥勝地”,案例入選全球《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集》。該公司還開設我國首個白鷺全球慢直播,全天候傳播“綠色”理念,超5500萬人次觀看互動。
九江石化: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石化名片”
圖為九江石化長江岸線景觀。
九江石化全面推進5S管理,裝置干凈整潔、色彩鮮艷。在裝置區北側,該公司正奮力創建綠色港口,實施1.9千米碼頭岸線環保綜合整治,完成油品碼頭DCS系統改造、油品碼頭環保隱患治理等安全環保、生態修復項目,進一步提升了碼頭環境景觀化、環保化、生產安全化、管理智能化水平。
最美岸線離不開“生態美”,九江石化以生態理念規劃建設園林綠化,因地制宜確定物種結構,優先種植區域適應性強、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楊樹,提高園林綠化的科學性和觀賞性,實現處處皆風景。
天津石化:技術攻關“吃干榨凈”固體廢物
成果: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9.83%、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89.08%
作為中國石化“無廢集團”首批先行先試企業,天津石化將無廢理念融入安全生產和項目建設各環節,圍繞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堅持管理標準化、信息化,提升固體廢物處理效能。經過多年努力,天津石化實現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9.83%、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89.08%。
一直以來,天津石化加強生產過程產生的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技術攻關,確保固體廢物被“吃干榨凈”。該公司對水凈化車間產生的干化污泥檢測分析,發現每千克干化污泥能夠產生約3000千卡熱值,與褐煤相當。他們利用新技術,將污泥造粒后送入熱電部高溫鍋爐進行摻燒發電,實現污泥造粒100%利用。該技術不僅實現“變廢為寶”,而且避免了污泥填埋處理帶來的土地占用和二次污染風險,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雙贏。
此外,天津石化還通過技術攻關,實現煉油部污油、油泥的常態化回煉,成功回收潤滑油、白油、黃油等,連續9年實現固體廢物零外部委托處理。焦化裝置日處理油泥浮渣達85噸,基本實現產出量與處理量平衡,固體廢物再利用成效顯著。
在南港乙烯項目建設過程中,天津石化探索項目建設綠色環保新路徑,在系統內首次投資建設1.1萬平方米固體廢物暫存場,配備圍欄和防滲設施,實行封閉化管理,同時,強化建筑廢物的綜合利用,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工程渣土、混凝土、水穩料、廢磚渣、加氣塊等,破碎后就地、就近分類回用,按照不出場統籌消化使用原則,基本實現100%資源化利用。
在此基礎上,他們完善“無廢集團”信息化建設,構建固體廢物信息化管控平臺,實現對廢物從產生到處置的全生命周期電子跟蹤,顯著提升了企業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
點評:
天津石化推動“無異味工廠”“無廢工廠”高質量建設,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確保污染物“治存量、無增量”。
在廢氣治理方面,天津石化深入治理渣油、瀝青儲罐罐頂氣,推行VOCs網格化管理,加大“5G+環保”技術運用力度,全面提升傳統環保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在新建項目方面,堅持清潔生產設計思路,對可能涉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點位,采用最先進的治理技術。同時,積極探索研究防泄漏新技術,進一步加大VOCs治理力度,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天津石化安全總監 夏信虎
濟南煉化:“分鹽技術”助水、城、企和諧共生
濟南煉化煉油裝置。
成果:廢水近零排放、鹽泥近零產生,每年產出高品質硫酸鈉產品6300余噸
在濟南煉化,每小時約有25噸高鹽廢水進入催化煙氣脫硫廢水除鹽裝置完成“凈化之旅”。在“分鹽技術”的加持下,濟南煉化不僅實現廢水近零排放、鹽泥近零產生,而且每年產出高品質硫酸鈉產品6300余噸。
濟南煉化兩套重油催化裂化裝置煙氣脫硫脫硝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含鹽量較高,需要增加脫鹽處理設施。該公司率先采用機械壓縮蒸發結晶MVR分鹽技術,建成投用催化煙氣脫硫廢水除鹽裝置,實現降低廢水含鹽量、分制高純度結晶鹽、回收利用產品水的目標。
經反復優化運行及調整操作,廢水處理后含鹽量穩定并滿足指標要求;裝置產出凈水24.5噸/小時,可循環使用,廢水回收率達98%;分離獲得的硫酸鈉產品達到國家工業無水硫酸鈉Ⅱ類一等品標準,真正實現資源化再利用。
廢水處理,“無異味”是硬標準、硬約束。近年來,濟南煉化相繼實施廢水處理全流程密閉改造、廢水處理場廢水深度處理升級改造項目,建成投用兩套廢氣催化氧化裝置和廢水處理場揮發性氣體治理RTO蓄熱式熱力氧化裝置,徹底解決了原有堿洗、活性炭吸附工藝無法有效脫除異味問題,廢水處理后,COD(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實現無異味穩定達標,在中國石化系統內保持領先。
與此同時,濟南煉化高度重視廢水處理全過程危廢減量管控,廢水處理場投用高效氣浮裝置后,浮渣產生量較投用前減少46%,經濃縮處理后的浮渣全部進入焦化裝置,做到100%回煉利用。
點評:
地處“千泉之城”濟南,面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時代命題,濟南煉化堅持技術和管理“雙輪驅動”,持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助力水、城、企和諧共生。
今年,濟南煉化啟動全膜法制備除鹽水工藝改造,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減少酸堿消耗1800噸,同時提高除鹽水水質、改善全廠蒸汽品質、降低鍋爐排污量。此外,濟南煉化原油切水單獨處理項目正在加快推進,能夠進一步降低廢水處理場外排水含鹽量,為提高廢水回用率創造條件。我們還將大力開展廢水處理流程優化,系統推進廢水資源化再利用,努力實現節水、減排雙贏。
——濟南煉化設備工程部副經理 蔡永亮
金陵石化:全流程精細管控消除異味
成果:2023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總量比2018年分別下降76.1%、57.2%和36.2%
前不久,17家企業獲評江蘇省2023年度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評價A級企業,金陵石化入選。
金陵石化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始終追求“思想、管理、投入”同頻共振,“減排、提標、防控”同步推進,全力落實廢氣全流程管理,建設無異味工廠。2023年,該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總量比2018年分別下降76.1%、57.2%和36.2%。
抓源頭管控,推進防線前移。該公司不斷強化廢氣源頭管控和環保治理設施運行管理,對油品儲罐呼吸氣、裝船裝車裝卸尾氣、廢水處理場集輸氣等VOCs廢氣源進行預處理,并在預處理后集中送至蓄熱式燃燒、直燃式燃燒、催化氧化燃燒等裝置進行深度處理。
抓過程控制,實施精細管理。該公司采用區域化管理模式,建立VOCs全方位監測監管體系,在廠界范圍內部署PID(光離子化)網格化監測儀,全面掌控VOCs無組織排放動態。為基層配備FID(氫火焰離子化)的LDAR監測儀、便攜式非甲烷總烴監測儀和ppb(十億分比濃度)級手持式PID監測儀,安裝3套火炬氣在線監測系統,并組織嗅辨師深入裝置現場,全面排查、精準溯源,打通無異味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抓末端治理,推進環保改造。該公司先后建成20套尾氣治理裝置,建立完備的VOCs治理管網,并對儲罐實施環保升級改造,從本質上增強儲罐的密封效果。自主開發直熱供監控系統,積極推進裝置直熱供料,實施延遲焦化裝置密閉除焦,隔油池、污油池含油廢水密閉收集治理,儲罐全接液浮盤和高效密封改造等項目。目前,該公司直供率和熱供率分別達82%和94%,有效削減了儲罐的周轉量,顯著降低了VOCs排放量。
點評:
近年來,金陵石化圍繞“藍天、碧水、凈土”實施近零排放改造。該公司近零排放項目共計24個子項,總投資約13億元,目前已完成施工7項,正在施工5項,12項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
下一步,我們將開展儲罐全接液浮盤及密封改造,推進技術升級,采用最新的低氮燃燒器,進一步減排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此外,我們正在推進的近零排放項目群具有投資密集、設計指標超前、部分技術在行業內處于領先甚至是首次應用等特點,預計2025年全部建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VOCs相較2020年將分別減排38%、20%、21%。
——金陵石化安全環保部副經理 曾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