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和競爭對手娃哈哈的糾葛中走出來的農夫山泉,如今又遇飛來橫禍。近日,香港消委會發布了一份瓶裝水產品溴酸鹽含量檢測情況,農夫山泉的樣本被檢出溴酸鹽達到每公升3微克,達到歐盟標準的最大限值。另一大瓶裝水巨頭百歲山的樣本檢測結果也是如此。
一時間,關于農夫山泉和百歲山瓶裝水的健康安全問題引發網友熱議。7月16日,農夫山泉發布了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律師函,指出其諸多錯誤,要求對方澄清、道歉。從農夫山泉的措辭中,我們能感受到它的“委屈”,似乎自己被針對、被陰了。事實果真如此嗎?
“溴酸鹽風波”
在這次事件之前,相信很多人壓根就沒聽過“溴酸鹽”這個詞,更不會明白它的涵義。但從7月15日開始,這個詞一下子火了。
當天,香港消委會在《選擇》月刊第573期中,發布了一篇《飲水思源30瓶裝水口味、礦物、安全檢測》。文章內容顯示,該機構對30款市場上常見的瓶裝水樣本進行了測試,大多數樣本“過關”,但農夫山泉和百歲山旗下兩款產品的樣本,被檢出溴酸鹽達到歐盟上限。
同一天,香港消委會舉行新一期記者會,也發表市面上30款瓶裝水樣本測試結果。

具體來說,這兩款產品的樣本中,溴酸鹽達到每公升3微克,即0.003mg/L,這個數字達到了歐盟對用于經臭氧處理的天然礦泉水和泉水的溴酸鹽最大限值。
“溴酸鹽”究竟是啥?香港消委會也給出了解釋,它是消毒過程中,天然存在于水中的溴化物被消毒劑臭氧氧化的副產品。
溴酸鹽的危害就在于,如果被人體大量攝入,可能引發惡⼼、腹痛、嘔吐及腹瀉,嚴重情況甚下,還會影響腎臟及神經系統。最嚴重的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其中⼀種溴酸鹽——溴酸鉀,列為或可能令人類致癌物質(第2B組)。
不過是喝了一瓶水,又是病又是癌,聽起來太嚇人了。一時間,網上出現了大量針對農夫山泉、百歲山瓶裝水安全性的質疑。
兩企業強力反擊
面對來勢洶洶的輿論壓力,農夫山泉和百歲山顯然不能坐視不管,紛紛采取行動,和香港消委會交涉。
7月16日,農夫山泉通過公眾號宣布,已委托一家律所,向香港消委會致函,要求其對文章進行說明。公司認為,這篇文章出現了錯誤的理解,和一些非專業分析,導致對農夫山泉產品的評價并不客觀,給自家聲譽造成了極大負面影響,要求對方進行書面澄清并道歉。

當天下午,百歲山方面也表示,公司法務部門已全面介入此事。公司微博還發表了一篇聲明,表示其產品0.003毫克/升的含量,遠低于中國及世衛組織的標準,也符合歐盟標準。
面對兩大品牌的怒火,7月16日傍晚,香港消委會也作出了回應,表示“全部30款測試樣本沒發現有害物質超出世衛的相關準則值,所有樣本可安心飲用。文章的重點為各樣本的性價比和瓶裝水的膠樽對環境所構成的影響,并非產品有安全問題”。
看起來三方都在努力消弭這次風波,但網友對農夫山泉的產品出現了一些“抵觸”。在7月16日發起的一項名為“你們現在一般喝什么瓶裝水”的網絡調查中,2700多人參加投票,農夫山泉只得到700多票,得票最高的是娃哈哈,票數高達1200多票。

這個結果,和目前兩大品牌的市占率并不匹配。
農夫山泉被針對?
在這次風波中,農夫山泉和百歲山的產品是否有問題,關鍵看采用了什么指標。采用不同的指標進行判定,就可能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在農夫山泉的反擊中,明確提到香港消委會的文章存在“故意誤導性”,似乎有一種“被針對”的委屈。

被檢測的農夫山泉產品是飲用天然水產品,但在評價時,卻將其放在“天然礦泉水”序列。這就好比,本來只是一個初中生,卻要求和高中生一起考試。農夫山泉表示,根據歐盟飲用水安全標準,溴酸鹽安全含量為不超過10微克/升,其產品完全達標。
第三方評論也指出,針對不同的品牌,香港消委會采用了不同的標準。比如美果、飛雪這兩個品牌,適用的標準變成了世界衛生組織,這種不一致性也會引發質疑。
目前,香港消委會的回復依然是模棱兩可,對備受爭議的溴酸鹽含量適用標準問題,未做具體說明。
因此,農夫山泉是否“被針對”,是否存在區別對待的問題,依然還需要各方進一步澄清。但是,農夫山泉受到的影響已經顯現出來,7月15日和16日,公司股價連續兩天下跌。不過在7月17日開盤,股價出現了上漲,這是否意味著公司的反擊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來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481336654868916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