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麗:走在污染第一現場,推動企業減污降碳
2022年,在華泰證券的支持下,華泰公益基金會與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發起“一個長江青年環保行動者‘跬步’支持計劃”。本文來自第二期“跬步”計劃的魯麗,她目前在綠色江南工作,推動品牌綠色供應鏈采購,促進企業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借助“跬步”計劃提供的平臺,魯麗希望分享她實地調研污染現場的案例與自身的成長。

01 第一次接觸污染案例
自2020年4月1日加入綠色江南至今,四年多的時光轉瞬即逝。還記得2020年6月初,我入職不過2個多月,綠色江南一線調研的伙伴帶回來一個“案子”,“案子”包含了一些當地村民的采訪視頻素材,同事問我是否能幫忙聽一下他們在用方言說什么,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調研相關工作。
那個“案子”是安徽省蚌埠市沫河口化工園區的污染事件。綠色江南接到沫河口工業園區附近居民求助,他們反映該園區化工企業污染嚴重,園區內氣味刺鼻,污水直排河道,給園區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希望得到綠色江南的幫助,以便解決環境污染給他們生活帶來的困擾。

蚌埠市沫河口化工園區鳥瞰圖
2020年5月底,同事們抵達蚌埠沫河口工業園區開展現場實地調研。雖然我沒有親自前往現場,但在協助同事們理解和剪輯視頻的過程中,我還是被現場的情況震驚了,視頻顯示,廠區內存在多個污水坑,有些坑里的污水顏色異常濃重,看起來并未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廠區空地內有倒放的桶狀物,且土壤顏色較重;園區內部管理混亂,存在明顯的跑冒滴漏現象,一些廢棄物露天堆放,安全隱患重重。實地調研后,我和同事們還查詢、整理了過去幾年沫河口工業園和園區內企業的環境表現,發現該工業園區有不少的污染投訴,園區內的企業被相關部門屢次罰款。

廠區空地內有倒放的桶狀物,且土壤顏色較重

部分污水坑中的黑水,似乎已經滲透到廠區外的河道中,造成該園區部分河道被污染
我們將這些整理成《淮上危園-沫河口工業園區調研》,在一個月后的6月9日發布,迅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也非常熱烈,微博閱讀量達到了72.5萬次,微信閱讀量超過了2.6萬次,同時獲得了中國環境報和鳳凰網公益的報道。
報告引發的媒體聲量幫助推進了問題的解決,在2020年6月至7月期間,沫河口工業園區的管委會主任及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多次與綠色江南進行溝通,對化工園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排查和整改。2020年12月,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根據《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辦法》,給予綠色江南1000元的獎勵,表彰我們在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貢獻。
02
從點到面,
推動重點行業減污降碳
由于在推動蚌埠沫河口工業園區環境調研問題解決方面成效顯著,2021年我參與了14個定位化工園區的環境調研,相比第一次的沫河口化工園區案子,這次算是更深入、更全面地參與調研工作,我不僅需要進行前期的桌面調研、現場的無人機飛行拍攝,也要剪輯視頻以及撰寫調研報告。
而且由于化工園區大部分規模較大,所以現場環境非常復雜,需要有較強的靈活應變能力。例如:靠近長江邊的化工園區,風力較大,飛機受到的阻力也較大,需時刻關注無人機電量,保證能安全飛行。
在現場調研中,我們發現化工園區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大量不明工業固體廢物、危化噸桶、噸袋露天堆放現象較為普遍;
2)部分園區企業疑似粉塵未做好收集處理,建筑立面積塵明顯;
3)不明物料泄露流失污染場地,跑冒滴漏現象突出;
4)個別園區企業疑似偷排、漏排不明廢水等。化工園區環境、安全風險較高,必須加強監管,避免危險的發生。
我和同事們一邊現場調研,一邊整理資料,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調研這14個化工園區,又加班加點完成調研報告及相關的視頻材料,并向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提交,隨后相關部門責令14個化工園區進行整改。

整改后的化學工業園
我們并沒有止步于此,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的時間里,我們每年都會對這些化工園區進行現場調研的“回頭看”。在后續的調研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發現,這些化工園區已經全面實施了封閉式管理,多個園區的環境治理得到了明顯改善,管理也變得更加規范。我們沒有發現明顯的跑冒滴漏和危險化學品露天堆放的情況,也沒有發現排放明顯的煙塵,現場異味問題也得到了緩解。盡管如此,個別企業仍然存在少量固體廢物和廢舊設備露天堆放的問題,這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
鑒于上述改善,2022年至2023年間,我們連續發布了三期關于化工園區減污降碳的良好實踐案例視頻。這些視頻旨在分享這些園區在減污降碳方面的成功經驗,以推動全國更多化工園區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江陰臨港化學工業園良好案例
03 學習學習再學習
在四年多的學習與實踐中,我意識到,調研工作并不是我們想象中那般簡單。走進污染源現場其實僅是整個調研工作的一部分,后續還有大量工作亟待處理,如調研照片識別、視頻剪輯、撰寫報告、政府部門溝通交流等一系列的工作,如此方能推動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針對每一個調研案例,都必須始終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針對每一張問題照片,都必須精準描述。此外,在調研工作中,還需注重團隊協作。一個優秀的調研團隊應該具備多種專業技能和豐富的經驗,成員之間要相互配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確保調研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我從最初的調研輔助工作(如照片處理、視頻剪輯)起步,逐漸成長為能夠熟練操作無人機、獨立完成調研飛行、撰寫調研報告,并與政府部門進行有效溝通的專業人員。整個調研工作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發現問題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解決問題,而非制造麻煩。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企業和環保組織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消除污染。




作者在污染一線進行實地調研
當然,第一次使用無人機進行飛行時,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和緊張。擔心被他人發現、電池電量耗盡或是拍攝的素材無法使用等問題不斷在我腦海中浮現。但隨著一次次的實踐和積累,這些擔憂逐漸消散,內心的信念也變得越來越堅定。
近三年,綠色江南累計向全國各地生態環境部門遞交了300多份環境調研報告及視頻;撬動整改資金200億元以上。每一份調研報告,都得到了生態環境部門的回復,切實推動了環境問題的解決。我很榮幸見證和參與了中國近年來生態環境治理中發生的積極改變,美好的生活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行動共同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