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婦河騎行公園里,騎小輪車的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柳樹搖曳的范陽河畔,濱水綠道風景如畫;碧波蕩漾的馬踏湖中,游客泛舟水上,盡享北國風光……自全面實施河湖長制以來,淄博已完成478條(個)美麗幸福河湖達標建設,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新圖景躍然眼前。
孝婦河生態走廊
守河湖
8月21日,桓臺縣河長辦組織人員對縣域內重點河道開展實地巡查,采用“人工+無人機”相結合的方式,實地檢查河道堤防等現場狀況,并針對交通不便、難以深入的河道巡河“盲點”,運用無人機設備進行了全覆蓋巡查。
馬踏湖
近年來,桓臺縣以數字賦能河湖長制信息化建設,推動河湖監管由“人防”轉向“人防+技防”,接入專用監測設備133套,構建覆蓋全縣509平方公里、22條主要河道及71座重要閘站的智能監測體系,先后打造了桓臺縣數字河湖縣域平臺以及東豬龍河、馬踏湖2條數字河湖,實現河湖水環境的智能化監控、智慧化監管。“人工+無人機”智慧化河道巡查,真正實現了全方位、無死角、無盲區,彌補了人工巡河的“盲區”短板。
截至目前,今年桓臺縣各級河長及河管員共完成巡河42000余次,高質量完成了自查及上級反饋問題整改,真正實現河湖“四亂”問題動態清零。
這僅僅是淄博市河湖長制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五彩文昌湖
自2017年全面實施河長制以來,淄博市建立了“河湖管理委員會+河湖長+河長辦+河湖警長+民間河湖長+河湖管理員”管理模式,河湖長制體系全面建成,全市共有河湖長2212人、河湖警長466人、民間河湖長229人、企業河湖長161人、基層河湖管理員1126人。各級河長肩負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任務,對所負責河流依法進行保護整治。
淄川城生態畫廊
“全市2200余名河湖長,認真落實各項工作制度,切實履行河湖長工作職責,充分利用巡河APP等科技手段,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處理。”該負責人表示,從過去的“九龍治水”,變成了如今的“一龍管水”,充分發揮河湖長制的制度優勢,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高青黃河
惠民生
初秋的馬踏湖,葦綠鶯飛,游人如織。
“我們堅持生態保護為主,開發為輔,在合理利用區內,嵌入非遺傳承小溜子、畫舫船、搖櫓船,以及伴游機器人、露營營地、時尚房車等旅游體驗項目,滿足廣大游客多元化、品質化的旅游需求。”9月4日,山東馬踏湖旅游開發公司經理魏裔洪說,自2022年6月馬踏湖開園運營以來,營業收入已超過2550余萬元。
馬踏湖
從曾經的“醬油湖”,到如今的碧水連天,馬踏湖的蝶變是淄博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更是桓臺縣10余年的接續努力和對生態改善的執著追求。
淄博市桓臺縣堅持以“治”控源,以“用”減排,以“保”促凈,以“管”抓長,讓馬踏湖重新恢復勃勃生機,再現“北國江南”。
優質的河湖生態也為當地強村富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種植白蓮藕,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當地蓮藕經銷商宋京鈺說,這些年來,馬踏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白蓮藕的品質越來越好,現在,宋京鈺每天發貨量都在500公斤左右,客戶遍布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價格也比較理想,帶動了上千人實現增收致富。
大美太公湖
促發展
淄河兩岸沿線群星閃耀:1個核心度假區、3條旅游觀光帶、4大產業發展片區、14個美麗鄉村——臨淄區金山鎮七種模式”打造山區共富路,村村振興,48個村村集體收入全部突破20萬元;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北方最大的獼猴桃種植地博山區源泉鎮,今年20000畝博山獼猴桃豐收在望……淄博美麗河湖建設強力助推濱水經濟風生水起。
依次走過奇幻瑰麗的卡地亞廳、浪漫溫馨的愛麗絲廳、深邃神秘的海洋廳,記者不禁被喜文化小鎮的婚禮宴會大廳運用現代科技營造的特效氛圍所感染。近年來,臨淄區稷下街道以淄河為紐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河岸經濟帶,以臨近淄河的趙家村為核心,成立“共富金”黨建共同體,成功打造了臨淄全區規模最大、主題最多、標準最高、業態最全的喜文化綜合體。
日月同輝
喜文化小鎮將周邊極具河岸特色的官道糕點、趙家葡萄、堯王西瓜等特色產品納入喜文化消費產業鏈,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實現多村共富,帶動周邊就業200余人、增收200余萬元,已成為城市發展重要增長極。
稷下街道以喜文化小鎮,開辟新賽道。“只有守護生態底色,才能助力綠色發展。”近日,臨淄區稷下街道辦事處主任劉建行深有感慨地對記者說,稷下街道創新完善河長制基層實踐,以“萬步工作法”推動各級河長履職盡責,將河道管理納入“一網三聯、全員積分”,確保河道行洪暢通和群眾生命安全。
醉美齊盛湖
向未來
守河湖、惠民生、促發展。如今,淄博河道清水長流,水體環境質量提升,生態修復功能進一步提高,山更綠、水更清、人民更幸福。
淄博市堅持系統治水,今年將持續實施“八水統籌水潤淄博”水資源保護利用行動,推進水環境治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旱災害防治、水生態保護修復“四大能力提升”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現代水網,為打造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提供支撐保障。目前,全市基本實現“有河有水、有草有魚”,水環境質量指數穩居全省前列,累計創建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30條,示范打造效益河湖12個。2023年,全市總用水量以0.76%的低增長保障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5%的增長,淄博市被評選為2023年全省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工作成效督查激勵市。
水系公園
“八水統籌,水潤淄博,水生態建設和保護是永不竣工的工程,要統籌加強河湖水體和岸線空間治理管理,深化推進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淄博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賈希征表示,全市水利系統將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推深做實河湖長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管好用好盛水的“盤”和“盤”中的水,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水動能。
孝婦河濕地音樂噴泉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王莉莉
(來源:大眾報業·魯中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