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案追蹤·見證黃河流域河南段生態修復之“變”:工業固體廢物如何“變廢為寶”?
河南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地,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責任重大。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母親河,一直牽動著我省各級政協委員的心。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以來,委員們針對推廣黃河生態草葉帶、黃河(河南段)部分河道遺留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近期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河南黃河河務局等相關職能部門進行了提案答復,具體舉措有哪些,出現了哪些改變?讓我們一窺黃河流域河南段生態修復之“變”。
提案關注:部分河道遺留工業固廢如何處置?
為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促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國家和河南省相繼制(修)訂和發布了一系列有關黃河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法律法規,與此同時,部分工業企業以往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環保措施也逐漸暴露出一些環境問題。
針對上述情況,省政協委員郭敏提交了《關于促進黃河(河南段)部分河道遺留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提案》,建議創新解決問題的思路,依法統籌解決黃河(河南段)部分河道遺留工業固廢問題。首先要調查與確定工業固廢種類和性質。針對不同環保隱患,按輕重緩急編制治理計劃,通過不同途徑(方式)分期分批限期解決環保隱患問題。其次,針對不同種類工業固廢依法合規處理處置途徑(依托現有設施或新建設施等)和去向(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置等)的可行性開展研究。另外,結合現場實際,比選工業固廢的去向與途徑的技術路線。最后,按照整治內容和建設項目的優先順序,分步推進黃河(河南段)部分河道遺留工業固廢的處理處置。
部門回復:河南多舉措推動回收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今年年初,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指出到2025年,實現由固體廢物產出大省向固體廢物利用強省轉變。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等部門對該提案進行了回復。河南在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方面主要采取以下舉措:
推進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在鄭州、洛陽、平頂山、安陽、焦作建設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積極推動煤矸石、粉煤灰、爐渣、工業污泥等綜合利用。
培育支持循環再生工業園建設,支持園區探索資源高效產出與循環利用、節能減排與產業結構優化協調發展的綠色轉型路徑。2023年培育了9家循環再生工業園,謀劃建設重點項目47個,總投資約485億元。

滑縣能源新材料循環再生工業園。
據了解,截至目前河南已先后公布了三批循環再生工業園。第一批為滑縣能源新材料循環再生工業園、焦作市中站區新能源電池循環利用產業園、長葛循環經濟產業園,第二批是鞏義市鋁銅新材料循環再生工業園、洛陽循環經濟園區、舞鋼市靜脈產業園、延津縣資源循環再生園區、襄城縣循環再生工業園、濟源市思禮循環經濟產業園,第三批是鞏義市鋁基新材料循環再生工業園、新密市綠色紙業循環再生工業園、長垣縣資源循環再生園、南召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資源循環再生園等。

南召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資源循環再生園。
培育一批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如鄭州登封的粉煤灰、洛陽孟津的廢舊物資、偃師的脫硫石膏、鶴壁山城區的煤泥、許昌大周廢金屬等多個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涌現出中聯同力、天瑞集團水泥窯協同處理工業固廢、安鋼集團處理鋼渣、泰山石膏消納脫硫石膏、強耐新材處理粉煤灰、建筑垃圾等一批龍頭企業。
大力推動循環經濟,培育了蘭考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5個省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園區謀劃廢舊金屬、廢紙、動力電池等一批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有力推動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

專家看法:在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發力,增進產業發展效益和韌性
河南黃河流域和沿黃地區是全省歷史上重要的工業化區域,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積累歷史久遠、問題復雜,是全省開展固體廢棄物處置的重要區域。
省政府高度重視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有效治理,特別是提出了建設黃河流域“無廢城市建設”示范區,支持相關地區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集群基地發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固廢綜合利用率明顯提升,相關產業加快發展、部分歷史遺留問題也得到逐步解決,在技術裝備、綠色生產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生態文明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韓鵬認為:“河南很多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還主要處于收儲、拆解、交易的環節,容易受到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還需要充分發揮企業、資源、市場優勢,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在裝備研發、再制造、再生產、資源化利用等產業鏈、價值鏈高端上發力,增進產業發展效益和韌性。”同時,他還建議完善法治保障和相關利益補償機制,健全有關固體廢物處理規范標準和回收轉運網絡,形成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環境、科學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社會氛圍。
延伸看點:“循環經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運用?
說到“循環經濟”,我們會想到材料的回收循環利用。舉個例子來說,分解的落葉滋養了微生物,將營養物質重新輸入土壤,進而被另一種尋找營養物質的植物重新吸收。發展循環經濟,要求實現從“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過程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的轉變。
報廢手機里的鋰電池還能“翻新”利用嗎?在新鄉延津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河南中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廢舊鋰電池經過拆解、分容、重新配組等工序,以適應電動三輪車、二輪車等“低應用場景”實現梯次利用。目前河南中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3.8億元建設廢舊鋰電池綜合利用項目二期,利用從廢舊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一步法”實現電池級碳酸鋰還原提取的技術優勢,開發新的梯次利用場景,同時投入研發經費2000余萬元,將電機粉回收率、鋰的回收率提升至96.6%、92%,全面完成具備年回收處理10萬噸廢舊電池材料和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能力的產線布局。
日常生活中報廢的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機和電腦在這里被“吃”掉,變身為塑料、鋁、銅、鐵等工業原料。位于孟津區的洛陽循環經濟園區重點發展廢舊鋼鐵回收,廢舊家電、汽車拆解,廢紙、廢塑料初加工及后續深加工、精細化利用等項目,已形成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 循環發展鏈條。
諸多案例表明,面對“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何實現資源、環境、經濟綜合效益最大化?循環經濟處處皆有文章可做。
(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