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 近日,市發改委、市水務局聯合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規 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800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達到98%,農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到2035年,全市城鄉污 水基本實現全處理,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70%以上,全面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
水利部網站
學生食堂廢水、學生宿舍區洗浴、盥洗廢水通過管道流入中水站,經處理后的中水采用變頻泵提升至校園的中水管網用于沖廁、綠化、沖灑道路和人工湖的補水,實現污水再生利用。2022年,為進一步提升中水處理能力,對現有的中水系統投資進行提升改造,改造后,中水站對食堂廢水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中水處理能力將顯著增加,日處理能力最多可達到2000立方米。 四是通過節能監測科學管理節約用水。
錨定“保好水、治壞水”目標,蘭州實施了黃河支流宛川河流域生態修復(一期)項目、蘭州市城區雨污水分流工程等重點治理項目,確保黃河水體健康。推進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作,對全市12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出水由一級B標準提高到了一級A標準。近年來,蘭州還建立枯水期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在黃河干流與甘肅白銀、臨夏等市州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
廈門市水利局綜合規劃處處長王進峰介紹,上個世紀,由于大規模移山填海、圍湖造堤,筼筜湖水體交換動力缺失,加之城市污水直接大量入湖,湖水變黑發臭、蚊蠅滋生,直接影響了居民正常生活和城市投資環境。1988年3月,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習近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20字方針,打響了廈門整治環境污染的一場大硬仗。
此后,由于大規模移山填海、圍湖造堤,筼筜港成為內湖,水體交換動力缺失,加之城市污水直接大量入湖,湖水變黑發臭、蚊蠅滋生。到80年代中期,飛禽、魚蝦幾近絕跡,湖區雜草叢生、污水橫流,直接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投資環境。
《通知》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使用者付費制度,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由再生水供應企業和用戶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自主協商定價”。放開再生水價格,將更有利于促進形成科學、合理的價格機制和激勵政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為促進再生水利用,切實降低再生水用戶稅費負擔,《通知》明確,用戶使用再生水不繳納水資源稅和污水處理費。
在城北污水處理廠,4個露天水池每天源源不斷地處理著城區的污水。該廠副經理雷博說,“處理后的再生水,或作為河道生態補水,或成為熱電廠和垃圾焚燒站的工業用水、城市園林綠化等市政用水,一水多用”。 隨著城南、城北兩座污水處理廠相繼建成,2023年,富平日均處理污水達2.67萬噸。大唐富平熱電有限公司早在設計之初,就決定全部采用再生水解決工業用水需求。
針對工程項目“點多、分散”的不利因素,北京排水集團積極推動水毀修復項目平行作業、同步推進,在朝陽、豐臺等區新建220米污水管線和250米再生水管線,并同步更新部分老舊管線管道閥門,提高對雨污水的收集、輸送和再生利用能力。目前,排水設施功能基本恢復到災前水平。 同時,加速推進長興支線、稻田水庫支線和園博支線受損管線、附屬檢查井修復和設備換新。
黃委機關青年赴濟源城市污水處理廠和華能沁北電廠,參觀學習城市污水處理和中水再利用情況、企業再生水深度處理再利用情況,了解再生水在城市景觀綠化、道路噴灑作業、企業生產經營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參觀,青年們進一步拓寬節水思維,深化對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認識。
治污增綠 筑牢綠色發展生態屏障 距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不遠處,一座碧瓦朱檐的漢唐式建筑格外醒目,這是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首個建成投運的污水處理項目——九江白水湖污水處理廠,它收集處理周邊552公頃范圍內的生活污水,讓渾濁污水變為涓涓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