矸石場變生態園、礦井水變水景觀 老礦區逐綠展新顏
中國新聞網2024-10-09 14:35
中新網山西新聞10月8日電 題:矸石場變生態園、礦井水變水景觀 老礦區逐綠展新顏
樓閣連亭廊,青山翻綠浪,藍天映碧水,錦鯉鬧清波;雙人合抱的參天樹,枝條遒勁的藤蘿架,唧唧啾啾鳥雀群,悅耳怡心的綠濤聲……仲秋時節,行走在年逾古稀的山西焦煤集團山煤國際凌志達煤業礦區,探尋其逐綠植綠秘訣。
青綠織畫卷

太行山麓、陶清河畔,凌志達煤業礦區綠化面積已達35%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4.1平方米,矸石場變成生態園、礦井水變成水景觀,古稀老礦煥發勃勃生機,用一廓廓生態綠、一泓泓澄澈水、一方方湛碧藍,講述著“詩和遠方”的故事。
提升改造礦區公園,規劃建成數十個花卉種植區、兩個主題公園,郁金香、白玉蘭、桃花等30余種花草在公園、道路兩旁爭奇斗艷,引得數十類鳥兒在此筑巢安家。“無論礦區規劃或是改擴建,絕對不能動一棵見證礦區發展的大樹、藤蘿等綠植。”凌志達煤業黨委書記、董事長田偉鵬提出要求。
碧水繪麗顏

環境美不美,關鍵要看水。“近5年,我們投資1400萬元建成處理能力分別為4200m³/d和1000m³/d的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其中,礦井水排放達標率為100%。”凌志達煤業污水處理站站長辛軍說,他們還安裝礦山智慧污水管理系統,對設備實行一機一碼動態管理,每月可減少藥劑投入0.85萬元,工作效率、經濟效益雙提高。
混凝反應→絮凝沉淀→石英石過濾→UF超濾……經過處理的礦井水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水質標準,變成礦區樹木花草的甘霖,職工洗浴、消防除塵、道路澆灑以及洗煤廠的生產用水;生活污水處理站沉淀的污泥富含大量有機物,成為治理后矸石場植被的肥料,實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建造約200平方米人工湖,養殖魚類100余條,礦區更富靈秀。
鐵腕擎藍天
礦區淘汰“國五”以下運煤柴油貨車,逐漸提高“國六”標準和新能源車的比例;投入專項資金防風抑塵,停用燃煤鍋爐實行集中供熱,杜絕廢氣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等污染物排放;出臺污染防治方案,開展“清廢行動”,建設危廢物品處置和存放點;投資1300余萬元加大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力度,相繼完成老東嶺生態治理一期、二期、老東嶺矸石場等生態恢復治理工程,截至目前,復墾土地約5萬平方米,恢復耕地30余畝。
從建設之初的缺林少綠到綠滿礦山,老礦區展現新“顏值”。(完)
(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