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近日發布了 2023年“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我市3個項目入選首批推薦名單。
三個入選項目是,重慶市市政污泥“四化”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智能焚燒+精細化管理”模式,以及大渡口區年產20萬噸生物柴油原料廢棄油脂項目。其中,位于江津區的重慶珞璜污泥處置中心,通過污泥熱電聯產模式和圓盤式污泥熱干化處理工藝,將污泥與燃煤摻燒發電,每天可處理污泥1200噸,占重慶中心城區每天污泥產生量的60%以上。
重慶珞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繆濤說:“我中心已累計接收處理市政污泥117.72萬噸,產生干化污泥26.95萬噸,干泥摻燒發電1.03億度,實現二氧化碳減排9.7萬噸。”
而位于大渡口區的中能能源環保有限公司則加大研發創新力度,生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油水分離設備。利用先進的過濾技術,將餐廢油脂進行回收利用,使之成為工業級混合油,為國內外能源巨頭生產的生物柴油、生物航油提供原料。
中能能源環保有限公司經理程鳳介紹,目前他們已實現年產20萬噸的生物柴油原料、油脂,每年可減少含油廢水排放100萬噸,增加綠色能源15萬噸,降碳37.8萬噸,大大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市生態環境局表示,我市三個案例入選,彰顯了重慶“無廢城市”建設取得的成果。今年以來,我市將無廢指數納入生態報表賽馬比拼,已培育無廢細胞2500多個。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呂俊強表示,將進一步健全制度、監管、市場和全民行動等五大體系,推進廢棄物循環利用,提升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聚力打造“無廢城市”建設先行區,為高水平建設美麗重慶,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作出新貢獻。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劉暢 賀應桃 特約記者 羅維 劉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