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肖楊
通訊員 鄧婭敏 寧薇 劉春生 王俊芳 焦思勤
11月18日,以“健康環境 宜居地球”為主題的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在武漢召開
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江漢大學等單位協辦,邀請國內外33位院士,400余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以及30余位海外知名學者參會。湖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何開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先后致辭。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何開文致辭
何開文在致辭中表示,環境化學是問題導向型學科,直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與世界科技前沿。參加大會的專家學者都在各自的領域造詣精深、建樹頗豐,希望借助環境化學大會這個平臺的相互分享和交流,激發碰撞出更多學術思想的火花,推動環境化學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為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發揮科技支撐和智庫作用。他希望各位院士、專家能夠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湖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多出高招、多獻良策。湖北愿與大家一道,共同為國家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共同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力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致辭
黃曉玫表示,地大堅守“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是我國最早開展水文地質專業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機構之一,在環境化學領域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積淀了學科底蘊。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了堅持“更高水平開放、更深層次改革、更高質量創新”的發展戰略,將面向國家在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重大需求和“卡脖子”問題,培育跨學科研究團隊,推動跨學科研究平臺建設,集中優勢力量開展有組織的科技攻關,努力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生態文明建設、“雙碳”等重大戰略中作出地大應有的貢獻。
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致辭
江桂斌院士強調,環境污染防治和提高健康水平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需要各國科學家共同努力。在我國實施健康中國和“雙碳”目標戰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環境科學研究需要更廣泛的國際合作,這次會議邀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科學家參會。期待大家在新污染物檢測與發現、環境行為與歸趨、生態毒理效應與健康風險、污染防控與治理技術等領域加強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獲頒環境化學終身成就獎,美國萊斯大學Pedro J.J. Alvarez院士獲頒環境化學杰出成就獎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獲頒環境化學特別貢獻獎
青年環境化學獎頒獎
葉朝輝院士、劉買利院士、周翔院士和鄔堂春院士為《環境化學前沿(第四輯)》新書發行揭幕
開幕式上頒發了環境化學終身成就獎、杰出成就獎、特別貢獻獎、青年環境化學獎,并舉行了《環境化學前沿(第四輯)》新書發布儀式。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獲頒環境化學終身成就獎,美國萊斯大學Pedro J.J. Alvarez院士獲頒環境化學杰出成就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獲頒環境化學特別貢獻獎。葉朝輝院士、劉買利院士、周翔院士和鄔堂春院士共同為《環境化學前沿(第四輯)》新書揭幕。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美國萊斯大學Pedro J.J. Alvarez 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加拿大滑鐵盧大學Philippe Van Cappellen 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莊乾坤教授先后作大會報告。
全國環境化學大會由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發起,每兩年一屆,自2002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1屆,已成為我國環境科學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品牌和標桿。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主題為“健康環境 宜居地球”,圍繞“雙碳”目標、環境與健康、界面過程、生態毒理效應與健康風險等多個領域設置94個分會場,參會人數近萬人,投稿摘要數為歷屆最多、分會議題設置最全。大會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做大會主旨報告和分會場報告,其中包括大會報告8個,環境化學領域前沿發展報告5個,分會場報告3081個,墻報展示1200個,摘要錄用5153篇等。會議將充分體現“創新、參與、合作、前瞻”的會議宗旨,建立推動國內外學術研究交流與合作、促進環境科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高端平臺,為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貢獻。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