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社10月16日訊:臺當局內務主管部門因應未來產業發展用水需求,近日審定通過將在臺南市將軍區興建海水淡化廠(海淡廠)。國民黨籍市議員方一峰16日總質詢時,痛批連環評委員都說海淡廠排放的鹵水會污染海洋生態,澎湖民眾也不敢喝淡化的海水,“臺南人真的好欺負嗎?”
臺當局為應對干旱時期的供水壓力,臺“水利署”推動海水淡化廠,預計2028年底完成臺南海淡廠第一期,宣稱每日產水10萬噸,透過多元水源供給,優化臺灣南部水源調度的彈性及供水韌性。
方一峰表示,目前臺灣共有24座海淡廠,22座集中在外島地區,本島有3座,淡化后的海水都作為工業用水。臺南有水庫、有降雨,甚至還是全臺最多水庫的縣市,大大小小共有11座,連全臺最大水庫也是臺南的曾文水庫,現在卻要在臺南蓋海淡廠,蓋在全臺灣最多水庫的地方,這是看臺南人好欺負嗎?
方一峰指出,他到澎湖旅游時,特別去了解澎湖的海水淡化廠,號稱淡化后的海水是民生用水。誰知車上導游說澎湖的水不能喝,當地人都沒有在喝,也不敢煮來喝,民生用水都靠礦泉水,買礦泉水來煮菜煮水喝。
方一峰強調,澎湖設海淡廠的原因與臺南不同,澎湖沒有水庫,長年降雨幾率比臺南低,因此只能設海淡廠。但臺南不同,不僅水庫多,降雨幾率又比澎湖高,為何海淡廠一定要設在臺南?
方一峰認為,大北門區居民為何反對海淡廠?除了不敢喝,最大的原因還是環評委員官文惠說,臺南海淡廠預計排放鹵水的點位周遭,歷年調查顯示懸浮固體濃度偏高。盡管開發單位說受內陸海水影響,但在未建置排水口的狀況下,懸浮固體濃度已比一般高,若再加上海淡廠的放流水,可能出現懸浮固體累積的疑慮。官員說淡化水可喝,排放到海里也沒問題,根本就是在欺騙老百姓!
方一峰更指出,大北門地區七股五分之一的土地,種滿光電。臺南市政府去年查核已完工33場漁電共生案場,結果幾乎都不合格。好好的農地、魚塭都被拿來種電,綠電的成本又比一般的電成本高兩三倍,原本種菜養魚的地,現在只剩一大片太陽能板。菜越來越貴、物價越來越高,光電犧牲掉臺灣的糧食自給率。11座水庫在臺南,現在還要蓋海淡廠,環評委員都說排放的鹵水會污染海洋生態,居民反彈。為什么爐渣、太陽光電板、火力發電廠,這些環境污染源都在臺南?建議臺南市政府要用整體土地規劃去做總量管制、以及環評機制來審核光電,不是說要蓋哪就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