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20日上午,ESG中國·創新年會(2024)“ESG國際化發展”在北京首鋼園舉辦。本次平行會議以“共建ESG生態,共促國際化發展”為主題,由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和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聯合主辦,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承辦。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原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中國檢驗認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許增德,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社會責任局副局長張曉松,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候任副會長、國務院國資委離退休干部管理局原局長范建林,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譚劍,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副總經理萬鑫銘,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主任劉江,ISSB主席特別顧問兼北京辦公室主任張政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副主任劉鋼,MSCI亞太區ESG研究主管王曉書,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張洪生,SK集團(中國)副總裁、北京SK幸福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田福熙,聯想集團全球標準和環境工程總監劉微,國際可持續標準聯盟(ISEAL)對外聯絡部主任喬舒華(Joshua Wickerham),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呂建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工作部(品牌文化部)副部長(副總經理)蔣筱江,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竇燕,蘇州UL美華認證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峻,DEKRA德凱管理體系與可持續發展審核總經理韋斌生,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聯席總裁管竹筍等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和企業領導出席會議。
會議開幕環節、主旨發言、發布儀式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體系認證處副處長劉歡主持。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大背景下,ESG理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國界,成為連接各國企業、投資者及政府的重要紐帶。ESG國際化發展,不僅是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積極響應,更是推動全球經濟結構轉型、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關鍵力量。
01
國際化發展是ESG必由之路
張曉松在致辭中說,國務院國資委近年來高度重視持續推動ESG工作;中央企業肩負的使命和面對的形勢是ESG工作快速發展的驅動力;但中央企業在ESG工作中,特別是國際化工作中,還面臨困難與不足;國資央企愿意與社會各界一道推進ESG發展。做好ESG工作,需要國家、各類監管機構、相關社會組織、市場主體都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譚劍在致辭中說,國際化發展是ESG必由之路。ESG的國際化發展還存在著一些障礙:一是缺乏權威的標準體系;二是缺乏權威的評價體系;三是缺乏權威的評價機構。譚劍介紹了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近期在ESG國際化發展方面開展的工作:一是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二是加強標準和規范建設;三是推動構建中國特色ESG評價體系;四是開展ESG認證和報告鑒定的探索。
萬鑫銘在致辭時講到,推動ESG國際化發展,一是要聚焦ESG國際標準、國際服務體系、國際應用和行動實踐幾個關鍵突破點,通過加強ESG的國際協調,推動ESG國際化發展;二是需要各國政府、企業、投資者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積極推動ESG國際協調;三是中國中檢要踐行央企責任,積極實踐、推動ESG國際化發展。據介紹,中國中檢近年來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獨有的功能作用,在ESG建設中積極實踐和探索標準體系建設、服務體系搭建,在ESG發展和ESG國際認可方面穩步推進。
在主旨發言環節,張政偉說,ISSB于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成立,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為保護地球家園,各國必須采取行動。ISSB成立后,推出了基本準則和氣候準則,體現了氣候優先的初心。ISSB旨在為全球氣候信息披露劃出一條線,解決多小散的問題。但怎么才能劃出一條大家共同適用的起跑線是關鍵,為此需要“四合”推進:合并、合報、合作、合力。
倫敦大學學院(UCL)基建可持續轉型教授、中英廣東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中心秘書長梁希從“風險維度”方面分析說,如果不跟企業的效益、實際運行結合起來,ESG難以為繼。投資最核心的兩個要素就是回報率和風險管理,ESG想要長期存在,就要與這兩個要素結合。尤其是要使用ESG風險管理工具,量化ESG風險對財務風險的影響,監管部門應該推動ESG風險評價體系模板和信息披露機制提升,在金融機構和企業開展ESG風險壓力測試,通過保險和金融產品創新協助企業應對部分ESG風險。中國機構應積極參與建立全球ESG風險研究和數據體系。
02
ESG國際化的實踐探索
王曉書說,中國的ESG投資、企業披露、監管引導和第三方服務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這也預示著一個支持綠色發展的金融體系和生態正在逐漸建立,將助力企業的綠色理念得以落實,成為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碳中和等目標的達成,需要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社會各界長期協作努力,通過政策引導和金融創新,構建起健康多元的金融生態,為經濟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喬舒華說,ISEAL是幫助企業和政府了解哪些標準值得信任、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合作伙伴。他對可持續標準、可持續標準與ESG的關系、可持續標準怎么保護企業、提升企業形象進行了詳細介紹。
張洪生分享了中國建筑的ESG理念、ESG戰略、ESG管理體系、ESG管理政策、ESG行動和ESG績效。
劉微介紹了聯想集團在ESG領域取得的進展。聯想國際化以來,便提出了AI+ESG雙輪驅動策略,以支持其新出海計劃。通過構建ESG數字化管理平臺,進一步優化生態布局,推動新出海戰略的深入實施。同時,聯想的供應鏈ESG管理平臺將逐步升級,為下一步信息披露做好充分準備。
田福熙在會上分享了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探索。田福熙說,SK的社會責任不僅涵蓋了傳統的慈善公益,更包括社會價值。自2018年起,SK開始實施雙底層經營策略,同步追求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在推動雙底線經營的初期,公司面臨較大內部阻力,但通過自上而下的ESG戰略貫徹,成功促使旗下企業遵循規則、優化業務結構和效益。如今,SK的整體業務架構已十分健全,收益規模逐年提升。
03
國內首個ESG鑒證標準發布
會議舉行了“ESG國際化服務倡議”發布儀式,劉江宣讀了倡議書。隨后,彭華崗、許增德共同為中國企業改革和發展研究會和中檢認證集團聯合創建的“可持續發展(ESG)信息實驗室”揭牌。
會上還發布了國內首個ESG鑒證標準——《企業ESG報告鑒證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范建林表示,此次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牽頭編寫、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發布的《指南》,是我國首個針對ESG報告鑒證的標準,不僅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更為企業ESG信息的透明化、標準化提供了可操作、可衡量的框架。標準不僅為第三方機構提供科學、規范的鑒證工作指南,也為企業編制高質量的ESG報告提供有效的指引,以此增強投資者信心,推動ESG投資的健康發展。《指南》不僅是對現有ESG實踐的總結與提升,更是對未來可持續發展路徑的前瞻布局,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體系認證處副處長王培勛在解讀《指南》核心內容時詳細介紹了標準產生的背景、標準框架和標準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軍后勤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侯立安作為特邀嘉賓,就“空氣中病原微生物交叉及風險防控技術研究進展”進行了主題演講。
圓桌會議以“ESG的國際協調及應用挑戰”為主題,由劉鋼擔任主持人。上海外商投資協會決策專家委員會主席呂建中梳理了ESG相關的國際標準;蔣筱江與竇燕分享了各自單位在跨國經營中如何理解和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ESG政策和監管要求及遇到的困難;施峻、韋斌生、管竹筍就專業機構面臨國際ESG標準不統一帶來的挑戰與應對措施進行了深入探討。
企觀國資是企業觀察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企業觀察報》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管主辦的全媒體平臺,被國務院國資委認定為“國資國企自有輿論平臺”,致力于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視角關注報道中國企業改革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10120240005
微信公眾號:cneoguo(企觀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