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名專家貢獻“黃河”智慧!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舉辦2024黃河生態水文論壇
今年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提出五周年。為進一步助力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深入研討黃河生態水文過程演變、生態環境治理和水沙聯合調控機制等科學問題,以高質量黃河生態水文科學研究支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10月25日—27日,“2024黃河生態水文論壇”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龍子湖校區成功舉辦,論壇以“黃河生態水文過程與系統治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20多家單位的2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劉俊國教授出席論壇并致開幕辭,副校長劉雪梅教授主持開幕式。劉俊國簡要介紹了學校情況并指出,黨中央提出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五年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能源糧食安全基礎不斷鞏固,高質量發展亮點紛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站到了更高起點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作為地處黃河流域的行業特色高校,主動把黃河國家重大戰略擺在事關學校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不斷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對接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整合科研平臺優勢,集聚人才資源,加強基礎研究、科技開發和學科建設,以有目標有組織科研推進協同創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劉俊國強調,學校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構筑學術交流互鑒的廣闊平臺,搭建開放合作的出彩舞臺,打造水利工程一流學科建設的戰略高地,廣泛尋求合作、持續發力、謀求提升,共同為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貢獻智慧和力量。

論壇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王會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馮起,瑞士工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杰青、校長劉俊國,法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Yvon Le Maho,挪威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和海南大學張知彬等5位領域資深專家,分別圍繞“氣候極端性加劇及其帶來的挑戰”“黃河流域生態水文與高質量發展”“人為氣候變化對全球徑流季節性的影響”“大型風車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動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適應機制”等主題進行分享。

論壇特邀報告環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總規劃師、正高級工程師王煜,河南大學、曲阜師范大學教授韓士杰,河南師范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陳廣文,河海大學教授任立良,國家杰青、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郭華明,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長劉國彬,國家級人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春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世梁,武漢工程大學教授李思悅,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杜睿等11位專家,圍繞“面向河流健康的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和水沙調控”“黃河河嫩灘生態屏障作用”“黃河中下游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生態廊道建設技術集成與示范”“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下黃河流域水循環組分解構研究”“黃河流域高砷地下水分布及形成機理”等主題進行了分享與交流。
應邀出席論壇的嘉賓還有滎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峰,河南省委組織部人才一處副處長劉旭瑞,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副主任閆俊華等。
在校會議期間,與會領導與專家參觀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辦學成果展和校史館。論壇考察環節,與會代表考察了水利部黃河下游灘區生態水文演變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籌)、河南省桃花峪黃河灘涂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和黃河流域生態相關治理工程等,實地了解了黃河流域生態水文現狀和治理進展。

此次論壇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論壇的成功舉辦,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搭建了黃河生態水文研究的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論壇主題鮮明,內容全面深入,進一步增強了學術交流與合作,有力推動了黃河生態水文理論深化、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應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將以舉辦此次大會為契機,構筑黃河水科學研究的學術交流互鑒平臺,搭建開放合作的出彩舞臺,共同為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貢獻華水智慧和力量。

本文來源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由“河南高教”整理編輯。

河南高教融媒體矩陣
更多平臺點擊直達↓↓↓
原標題:《200余名專家貢獻“黃河”智慧!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舉辦2024黃河生態水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