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大強:水環境保護的堅守者與領航人
在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有這樣一位學者,他以深厚的學術造詣、對科學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對環境事業的無限熱愛,成為了水環境保護領域的杰出代表。他就是農工黨黨員尹大強教授,同濟大學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上一任掌舵人。同時,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他在參政議政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專訪,“上海農工黨”將深入了解他的多重身份與卓越貢獻。
01
學術之路:
從南京到上海
1979年之秋,尹大強步入南京大學的大門,從此他在環境科學領域扎下根去。談及自己的學術生涯,尹教授感慨萬分:“我的科研之路,是從南京大學環境學院起步的。從本科到碩士、博士,我在那里打下了堅實的學術基礎。”
在南京大學的多年耕耘中,他逐步成長為副教授、教授,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與研究經驗。1994年起,他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美國杜克大學深造,1998-1999年擔任英國國家水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員,這段海外經歷不僅拓寬了他的國際視野,也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2006年,尹大強加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并擔任副院長,積極參與學院的管理與建設。2016年至2022年期間,他擔任同濟大學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致力于推動水環境科學研究與應用技術的創新發展。
回首這四十五年,“對科學的熱愛和對家國的情懷,相互促進,才能讓你在這條看似枯燥的道路上行穩致遠。”這是尹大強送給已經走上和計劃走上科研之路的年輕人的寄語。
02
科研成就:
從理論到實踐
“環境污染物特別是化學污染物的健康風險與生態效應,這是我的研究主題。”尹大強始終把國家發展目標和環境可持續發展作為科研的動力。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簡稱水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設立的十六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旨在解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水污染重大科技瓶頸問題。飲用水安全保障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自水專項啟動以來,太湖流域地區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一直是飲用水安全保障主題的重中之重,作為項目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他帶領團隊創建了以臭氧—生物活性炭為核心的源頭到龍頭飲用水安全保障多級屏障技術系統,形成針對高藻湖泊型、高氨氮河網型、復雜嗅味微污染江河型等三類水源的飲用水安全保障分類解決方案,有力地支撐了太湖流域飲用水安全保障能力整體提升。通過江浙滬兩省一市的推廣,間接受益人口達 1 億。太湖流域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成果為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構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論與技術支撐,也為其他流域飲用水安全保障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可借鑒和可復制方案。

尹大強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認可。他帶領的團隊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400余篇,總被引次數超過12000次。他申請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出版教材與專著8部,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特別是前不久揭曉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尹大強教授參與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此外,尹大強還兼任多家國內外學術期刊副主編,包括《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生態毒理學報》和《環境化學》等。
03
參政議政:
雙崗結合齊建功
“科研工作和參政履職是一體兩面,我樂在其中”,他這樣回答履職崗位和本職工作的兼容問題。尹大強2009年加入農工黨,擔任農工黨同濟大學委副主委期間,他積極發展黨員,為農工黨的組織建設添磚加瓦。2021年,農工黨中央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專家組成立,首批成員共計14人,包含兩名院士及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專家,尹大強成為上海唯一入選成員。他所撰寫的《關于加快開展長江流域新污染物治理的建議》 獲得農工黨中央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2022年度優秀課題研究報告一等獎。農工黨第十七屆中央專委會成立大會于2023年7月24日在京召開,尹大強擔任農工黨中央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委員會海洋流域區域分會委員,從此承擔起了更大的責任。

尹大強工作中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在參政議政工作中同樣得到了充分體現。今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尹大強充分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彰顯了新時代政協委員的責任擔當和嶄新風采。2018年1擔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以來,他以專業優勢為依托,圍繞生態環境建設、高等教育、食品安全等關鍵領域深入調研,貢獻多份既有前瞻性又切實可行的提案。他所撰寫的社情民意信息,6篇被農工黨中央或市政協采用、其中1篇被國務院轉送部委,2篇獲得市領導批示,為上層決策提供了專業之聲。
2022年,尹大強提交了提案《關于加快實施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的對策建議》。針對新污染物不同于常規污染物,具有環境濃度低、種類多分布廣、生物毒性大、健康風險高、危害久遠并具隱蔽性等特點,他建議加強對新污染物的系統化治理,為推進上海高質量發展發出了有力的聲音。去年,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他又承擔了上海市決咨委的定向課題《關于本市生物醫藥領域新污染物風險管控對策研究》。因為調研扎實,問題聚焦,該課題受到市決咨委高度重視,經過數次精心打磨,最終形成了一篇專報提交市領導審閱。這篇調研報告也榮獲農工黨中央2023年度優秀調研報告一等獎。2024年,尹大強繼續深耕新污染物領域研究,向“科技賦能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的對策建議”進軍。
尹大強也積極參與農工黨上海市委牽頭的工作,為市委自立課題的進一步完善及后續成果的有效轉化提出了具體且有針對性的建議。
04
教學育人:
培養未來的水環境守護者
“作為老師,我的第一要務就是帶學生,我從未停下教學工作。”在尹大強的心中,教育始終是他最為珍視的事業之一。他深知人才培養對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主講的《環境毒理學》《環境生物學》《分子生態毒理學》《生態風險評價》等本、碩、博課程內容豐富、深入淺出,課堂理論教學之余,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尹大強曾獲得2019年度“師德師風優秀教師”稱號、寶鋼優秀教師獎、上海教學成果二等獎、同濟大學“卓越”研究生導學團隊標兵、同濟大學2024年度“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等多項榮譽。

他在教學過程中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注重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運用。他鼓勵學生組織及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全面提升科研創新能力。他堅持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探索建設本研貫通的教學體系,為培養一批批優秀的環境科學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尹大強表示,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常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來激勵學生珍惜時光、勇于探索。“我還有兩年就退休了,要利用好這段時間鞏固科研團隊、把學生帶好”,尹大強笑容的背后是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
05
關注當下
展望未來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前,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期待值越拉越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改善環境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長江之于中國,是母親河、是千年文脈。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尹大強表示,要堅定不移地守護好母親河。面對未來,他將繼續深耕長江水環境保護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工作,努力攻克更多技術難題、取得更多創新成果。同時他也將牢記多黨合作初心,賡續農工黨愛國、革命、奉獻的優良傳統,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全社會一起努力,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的目標必將完成。”尹大強對此充滿了信心。繼續滑動看下一個輕觸閱讀原文

上海農工黨向上滑動看下一個
原標題:《尹大強:水環境保護的堅守者與領航人》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上海水業嘉年華
時間:2024年12月4-6日,4號報到,5-6日開會
會議地點:上海市富悅大酒店(上海市松江區茸悅路208弄)
會 議 負 責
王領全 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孫磊 13702113519
尊敬的行業同仁: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水環境及水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我國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但仍面臨水資源短缺、水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加強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成為我國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我國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聯合上海荷瑞展覽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擬舉辦2024年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上海水業嘉年華,誠邀各界人士共同探討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之道,推動水處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與活動 您將收獲
部分探討議題
♢ 智慧水務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
♢ 水務行業標準、規范、政策解讀;
♢ 城鎮排水系統提質增效與優化;
♢ 城市水系統設備更新;
♢ 飲用水安全保障與現代化水廠建設;
♢ 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藝技術與工程實踐;
♢ 污水再生利用技術及工程實踐;
♢ “廠—網—河(湖)”一體化運行維護技術與實踐;
擬邀嘉賓
夏光 |
國家生態環境部 副司長 |
彭永臻 |
北京工業大學 教授 中國工程院 院士 |
戴曉虎 |
同濟大學 教授 |
許國仁 |
中國科學院大學 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授 |
李成江 |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顧問總工程師 |
侯立安 |
中國工程院 院士 |
任南琪 |
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授 中國工程院 院士 |
馬軍 |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工程院 院士 |
吳明紅 |
中國工程院 院士 |
徐揚 |
上海市建筑學會建筑給水排水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
王復明 |
中國工程院 院士 |
胡洪營 |
清華大學 教授 |
鄭興燦 |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總工 |
柏國強 |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局長 |
徐祖信 |
中國工程院 院士 |
王凱軍 |
清華大學 教授 |
高翔 |
中國工程院 院士 |
白雪濤 |
中國疾病中心博導研究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 原副所長 醫學博士 |
報告題目:新膜制備健康水關鍵技術難題及應對策略
報告人:侯立安 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軍工程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生態環保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分離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侯立安院士長期致力于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工作,在飲用水安全保障、分散點源生活污水處理和人居環境空氣凈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處理及空氣凈化技術和系列裝備,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創造性的成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一等獎8項,二等獎12項;獲國家專利70余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求是杰出青年獎、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報告題目:協同超凈化水土共治技術在河湖生態整體修復中的應用
報告人:張亞非,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編(IF-21),薄膜與微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領域:流域河湖生態整體修復(金剛石納米薄膜芯片系統);凝聚態物理和納米電子材料(金剛石、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納米電子器件(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FET、光伏電池、傳感器等);納米加工技術(納米焊接、納米剪切、納米組裝、納米掩膜光刻、表面納米修飾和鈍化等)。完成973、863、國家自然科學金重點項目等十幾項科研項目和幾項軍工尖端科技項目。
報告題目:水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案例分享
報告人:陳飛勇,山東建筑大學資源與環境研究院 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設環境技術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術士,山東省“一事一議”頂尖人才,廣東省珠江學者,山東省國際科技合作戰略專家,兼任日本工程院東亞委員、中國城市雨洪管理與海綿城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陳飛勇院士長期從事水源地管理與環境保護工程,在中日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為全球20多個國家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指導和工程設計,牽頭在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省部級環境保護領域技術開發項目5項;負責設計施工的廣佛新世界海綿社區規劃設計及水系工程建成后被譽為“生態之城”;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得專利授權60余項。獲得日本國土交通省優秀項目獎7次、優秀技術人員獎1次,日本土木學會優秀發表獎1次,2022年度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報告題目:基于GPU和全水動力方法的城市洪澇高效模擬技術
報告人:黃國如 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擔任廣東省水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水電能源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水文科學協會會員、鄭州大學兼職教授。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6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養人選。最近幾年來,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對珠江流域枯季徑流預測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討如何在流域數字化平臺上構建枯水徑流的預測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結合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對城市暴雨內澇形成機理以及預報技術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開發了基于GIS系統的城市內澇預警預報系統。主持了國家重大水專項課題的研究任務,對城市和農業非點源污染負荷定量核算方法進行了研究,通過城市和農田現場觀測實驗,對城市非點源污染初期沖刷效應進行研究,構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點源污染負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模型的農業非點源污染模型。
報告題目:改性酒糟生物炭去除廢水中重金屬 Cr(VI)研究
報告人:司馬衛平,博士,四川輕化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自貢市發展服務業專家,“含鹽廢水安全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全國循環經濟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能源環境保護》、《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編委。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小城鎮污水生態處理技術、污泥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市廳級項目10項,主持地方政府及行業企業橫向科研項目5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5項。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國給水排水》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研究成果 “折流濕地濾池+側向潛流濕地床污水處理系統裝置及方法”獲2011年中國專利優秀獎。
報告題目:排水系統智慧管控和數字孿生實踐
報告人:三峽智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郭宇峰 副總經理
現任三峽智慧水務科技公司副總經理,英國Exeter大學水信息學博士畢業,擔任國際水協會IWA數字水務專委會委員及中國委員會聯席主席,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智慧水務專委會委員。擁有20年的水務工作經驗,曾先后任職于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艾奕康(Aecom)和阿特金斯(Atkins)、國際環境服務公司威立雅(Veolia)、英國水利和環境研究機構華霖富(HRW),擁有豐富的水務工程規劃、設計、運營和咨詢項目經驗,專業領域涉及智慧水務、市政水務系統規劃和設計、水動力和水質數值模型、水環境治理、城市雨洪管理、水務資產管理等領域。
報告題目:城鎮污水處理廠綠色發展路徑與工程實踐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總工/教授級高工 鄭興燦 博士
上海水業嘉年華12月6日上午 演講主題及演講人:
1、污泥干化焚燒運行效能提升研究與探索-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車間主任、大國工匠、全國勞模 楊戌雷
2、污泥水熱生物炭技術制備土壤改良劑的研究與示范-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技術主管 鄒博源
3、污水處理高效能運行探索與試驗-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副經理 陶珺
4、污水處理新能源應用技術研究與示范-上海復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盧宇飛
5、竹園污水廠綠色低碳運行探索-上海竹園污水處理分公司經理 呂燕
6、上海城鎮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研究-上海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副總經理、排水研究所所長 馬艷
五、合作媒體及參與品牌:
六、贊助方案
七、展位圖
(掃碼二維碼,可快速報名 上海水業嘉年華)
(掃碼二維碼,可快速報名 上海水業嘉年華)
八、觀眾及其他企業參與形式:
嘉年華參與門票(可關注以下小程序注冊):
預登記聽眾:免費
非預登記聽眾:500元/人
供應商:500元/人
贊助商:免費/限5人
(掃碼二維碼,可快速報名 上海水業嘉年華)
商務交流晚宴:
預登記聽眾:500元/人
非預登記聽眾:2,500元/人
供應商:2,500元/人
其他贊助:免費/限2人,500元/限3人
午餐:
自助:108/人天
商務套餐:58/人天
酒店住宿:
高級房:718元/間夜
豪華房:628元/間夜
(掃碼二維碼,可快速報名 上海水業嘉年華)
九、組委會聯系方式 :
王領全 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孫磊 13702113519
十、參會回執:
中國給水排水2024水行業國際嘉年華暨行業年度盛典參會回執(復印有效)
請參會人員認真填寫回執后,微信或E-mail傳回
單位 |
|
郵 編 |
|
|||||||
地址 |
|
|||||||||
姓名 |
性別 |
部門 |
職務 |
電話 |
手機 |
E-mail |
備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匯款 方式 |
可提前匯會務費 收款單位:《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 開戶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賬號: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納稅人識別號:91120103103370821H ; 注冊地址、單位聯系電話:天津市河西區氣象臺路99號 022-27836823 |
|||||||||
發票 信息 |
請逐項填寫發票信息,以便給您開具發票(普票和專票都須填好四項內容) 1 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 發票抬頭: 稅號: 接收發票電子郵箱: 1 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 發票抬頭: 稅號: 接收發票電子郵箱:
|
十一、附件:
附1: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排水管網大會(水環境綜合治理)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資源化利用
(再生水利用)大會/園區污水提標及資源化利用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大會技術報告邀請
歡迎來自部委行業管理單位、高校、科研機構、設計院所、工程總承包(EPC)公司、水務集團、水務(排水)管理、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業(園區)污水與污泥處理、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污水處理廠、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智慧水務、低碳水務、綠色水務、水務+AI、工業企業的水處理技術/管理專家等申請發言,作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優秀報告。(王領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辦、協辦、報告、展位等)
附:2: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征稿啟事暨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大會技術報告邀請
歡迎來自部委行業管理單位、高校、科研機構、設計院所、工程總承包(EPC)公司、水務集團、水務(排水)管理、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業(園區)污水與污泥處理、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污水處理廠、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智慧水務、低碳水務、綠色水務、水務+AI、工業企業的水處理技術/管理專家等申請發言,作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優秀報告。(王領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辦、協辦、報告、展位等)
(掃碼二維碼,可快速報名 上海水業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