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奉城老街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看非重力排水系統在排水行業的應用
非重力排水系統是一種新興的排水技術,不僅為傳統的重力排水系統提供了重要補充,更在某種層面上引領了一場技術革命。
2024上海水業熱點論壇期間,主辦方組織參會嘉賓參觀了清環拓達的奉城老街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引起了參觀人員熱烈的反響。
非重力排水系統是一種新興的排水技術,不僅為傳統的重力排水系統提供了重要補充,更在某種層面上引領了一場技術革命。
清環拓達(蘇州)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環拓達”)作為中國非重力污水治理領域的引領者,是由黃山拓達科技有限公司與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合作成立的一家環保科技企業。企業集科技研發、生產銷售、工程服務為一體,致力于為各地政府、企業、鄉鎮、農村提供個性化、一體化的非重力排水系統及污水治理的整體解決方案。
2024上海水業熱點論壇期間,主辦方組織參會嘉賓參觀了清環拓達的奉城老街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引起了參觀人員熱烈的反響。

清環拓達董事汪家權為前來參觀的嘉賓們介紹項目整體情況
該項目東西向長約800米,南北向長約600米,占地約48公頃,東、西、南三面臨河,北側為市政道路,設有市政污水管網,整體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最大高差約2米,臨河區域存在被淹的風險。
第一站首先來到了項目的動力源站進行參觀。

非重力污水收集技術即利用真空與常壓間的壓差進行污水收集,是近年飛速發展起來的新型污水收集技術。

非重力污水收集技術工藝流程圖
工作人員介紹,非重力污水收集技術通過在終端建立動力源站(又稱真空泵站)為前端真空管道及真空收集井提供動力。用戶端設置真空收集井,污水通過短距離的重力流管道進入真空收集井,井內液位到達預定高度時,井內真空閥自動打開,在常壓與真空的壓差作用下,污水被高速吸入真空管道。真空管道再將污水逐級輸送至終端的動力源站,最終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單元或市政污水管網。
動力源站出來,沿著街區一路走,嘉賓們跟隨清環拓達董事汪家權了解了沿途真空井的運行狀態。

本項目原設有雨污合流管網,現通過增設非重力排水系統,實現雨污分流的目的,另對臨河區域進行沿河截污,徹底解決河道的污染源。新建非重力排水系統后,原雨污合流管自動變成雨水管,并在居民房屋周邊新建雨水排水溝,接納建筑單體的屋面雨水立管排水,雨水溝排水接入保留的雨水干管內,最終排入地塊周邊河道。
在居民排水出戶處,保留原合流支管作為重力排水接戶管,收集居民的生活污水,排至真空收集井,再通過真空排水管網匯至終端動力源站,動力源站為整個非重力排水系統提供動力源,污水最終由動力源站內的污水提升泵排至現有市政污水管網。

汪家權表示,該項目很難用傳統方法改造,所以清環拓達按照非重力排水的思路對項目進行了改造。改造后項目覆蓋規模1.3萬多人,污水收集率達到100%,總共建了7座動力源站,共968座真空井,敷設De75-De225的真空管16570米。
真空管具有管徑小、埋深淺、流速快,管線靈活,不受地形限制,密封性好、無臭無泄漏等優勢。管道埋深滿足最低覆土要求即可,在無凍土區域,管道埋深一般在0.7~1.2m。由于管道流速快,且處于真空狀態,管內污水不容易結冰。真空管道污水平均流速約4.5m/s。
非重力排水系統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污水處理的效率,還在經濟上顯現出明顯的優勢。據介紹,與傳統排水系統相比,非重力排水系統在管材、溝槽開挖等方面的成本大幅下降,盡管在檢查井、真空井和泵站建設上的費用接近,但由于建設周期縮短,總投資可節約37%。
非重力排水系統適應非常廣泛,包括地下水位高、生活污水排水點分散、嚴重缺水地區、建筑同層改造、大型商超(生鮮區、熟食區、海鮮區)等,目前已在上海、廣東、天津等全國多地落地近百個項目。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