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劉俊國出席2024年世界科學論壇系列活動

2024年11月20日至23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科學理事會(ISC)、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全球院士聯盟(IAP)、世界科學院(TWAS)、歐洲科學院科學咨詢理事會(EASAC)、全球青年科學院(GYA)以及匈牙利科學院(MTA)聯合主辦的2024年世界科學論壇在匈牙利布達佩斯隆重舉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劉俊國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出席部長級圓桌會議,主辦“水-糧-能紐帶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主題邊會,并參加了系列重要活動。
2024年世界科學論壇的主題為“全球變革時代的科學與政策對接”。論壇吸引了匈牙利總統Tamás Sulyok、前總統János Áder、匈牙利科學院院長Tamás Freund、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主席Csaba Kőrösi、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干事瞿星、國際科學理事會主席Peter Gluckman、諾貝爾獎得主Takaaki Kajita教授、歐洲研究理事會主席Maria Leptin教授、世界科學院院長Quarraisha Abdool Karim、巴西科學院院長Helena Nader,以及美國科學促進會首席執行官Sudip Parikh等眾多重量級嘉賓。來自122個國家的科技與教育部部長、院士及科學家代表共計1100余人齊聚一堂,共襄盛會。
部長級圓桌會議提出“地球水未來”大科學計劃設想
11月22日,劉俊國教授在“推進未來峰會的成果”部長級圓桌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地球水未來大科學計劃”的主旨演講。參與圓桌對話的成員包括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主席Csaba Kőrösi、黑山副總理Filip Ivanovic、美國國家科學院全球事務部部長Vaughan Turekian、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前主席Javier Garcia Martinez,以及美國圣卡塔琳娜州科學、技術與創新秘書長Marcelo Fett等6位知名專家。
劉俊國教授指出,水是生命與文明的基礎,但全球水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要問題包括水資源短缺(“水太少”)、洪澇災害(“水太多”)、污染加劇(“水太臟”)以及生態系統破壞(“水生態太退化”)。這些挑戰對全球福祉和可持續發展構成重大威脅。為應對這些挑戰,他提出了“地球水未來”(Earth Water Futures)國際大科學計劃設想。該計劃旨在推動下一代水危機解決方案,與《未來契約》緊密對接,整合尖端研究、創新技術與多機構合作,以保障水資源安全。愿景包括:建設全球水資源圖集,實現水危機的實時監測;推進“水基因組計劃”,實現漸進式生態修復;開發適應氣候變化的水資源可持續解決方案。通過整合全球資源與專業知識,該計劃旨在打造一個可持續、公平的未來,讓水資源成為世世代代生命、發展與和平的保障。
“地球水未來”計劃入選世界科學論壇重要成果典范
11月23日,世界科學論壇在匈牙利議會大廈圓滿落幕。與會的創始機構、合作組織及參會代表一致通過了論壇宣言。宣言呼吁建立高效、可信且富有創新精神的科學與政策對接機制,以應對全球范圍內的顛覆性變革。
在世界科學論壇最后的總結報告中,匈牙利科學院院長兼2024年世界科學論壇主席Tamás Freund院士對劉俊國教授提出的“地球水未來”大科學計劃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將其作為2024年世界科學論壇的重要成果,列入兩個典型案例之一,向全體與會者進行了匯報。他指出:“本次論壇促成了許多切實的行動,包括多項雙邊談判、聯合行動的宣布以及國際合作的推進。雖然無法全面列舉所有成果,但我想特別提到其中的兩個例子,這些也正是Sudip(注:美國科學促進會首席執行官)提到的:‘地球水未來’計劃——一項旨在緩解迫在眉睫的水危機的全球科學項目,以及中美聯合項目的宣布,該項目將致力于解決人類健康和糧食安全領域的關鍵挑戰。”這一總結進一步彰顯了“地球水未來”計劃在應對全球水資源危機和推動國際科學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主題邊會與國際合作
大會期間,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于11月20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辛科維茨·伊姆雷劇院成功舉辦了2024年世界科學論壇“水-糧-能紐帶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主題邊會。劉俊國校長主持會議并作主旨報告,題為“水-糧-能紐帶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荷蘭IHE代爾夫特水教育學院校長Eddy Moors教授、日本國際水災害與風險管理中心主任Toshio Koike教授等多位國際知名專家作專題報告,圍繞水利科學前沿研究與國際科研合作,就推進科學研究、加強科學領域協同、加速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議題展開了多邊主題討論。
在邊會最后環節,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與荷蘭IHE代爾夫特水教育學院正式簽署了校際合作諒解備忘錄(MOU)。劉俊國與該校校長Eddy Moors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進教育與科技合作,共同促進國際化辦學的高質量發展。簽約儀式現場氣氛熱烈,我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國際水災害與風險管理中心、匈牙利科學院及匈牙利研究網絡等機構的參會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這一合作標志著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在國際教育與科研合作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為未來深化全球水資源領域的協同創新奠定了基礎。
中美合作與學術對話
會議期間,劉俊國教授還應邀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與美國科學院聯合舉辦的“中美可持續發展科學對話系列第三次研討會:食品系統和可持續發展”。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國家醫學院聯合主辦,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和耶魯大學教授Karen Seto院士共同召集,美國科學院院長Marcia McNutt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院士致開幕辭。來自中美兩國科研機構和高校的30位院士與專家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劉俊國教授在會上作了題為“協調水-糧-能耦合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他指出,食物消費對水資源需求巨大,而能源開發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面臨的挑戰。為應對這些問題,他強調需要對水-能源-糧食紐帶關系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他呼吁摒棄孤立思維,轉向紐帶視角,同時提出“地球水未來”大科學計劃,旨在推動解決水危機的下一代方案,造福未來世代。
劉俊國教授此次應邀參加系列國際學術活動,標志著國際科學界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創新性杰出貢獻的高度認可。這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堅持“四個面向”,積極踐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卓越成果之一。此舉對于提升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工程學科的國際影響力、推進“雙一流”學科創建、促進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多邊合作,以及構建水利國際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來源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由“河南高教”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