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華能山河行①探秘沙漠腹地“光伏海”,竟是萬家燈火能量源
時間:2024-12-11 16:15:33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記者張黎
東經107.7度、北緯 40.55度,庫布齊沙漠腹地,一片占地6萬畝的“光伏海”整齊列隊,迎著冬日暖陽煥發耀眼光芒。
62萬余根預制管樁,418個方陣,380多萬塊光伏板,構成 200萬千瓦的光伏“長城”。這里是華能庫布齊沙漠鄂爾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以下簡稱“華能庫布齊新能源基地”),是國家“沙戈荒”基地重點項目,也是中國華能近年來單體投資最大、規劃產能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新能源基地項目。
“項目規劃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包括風電400萬千瓦、光伏800萬千瓦、配套支撐性煤電400萬千瓦,同步配置儲能和生態治理等項目。預計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274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86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324萬噸。”華能北方公司庫布齊大基地項目經理李峰告訴記者。
日前,記者跟隨“華能·山河行”系列活動走進庫布齊沙漠,一同見證綠色電能點亮萬家燈火。
沙漠下藏著“能源密碼”
廣袤的金色沙丘,庫布齊沙漠中緣何“生長”出一片光伏的海洋?
“還要從‘沙戈荒’這個大背景說起。”李峰介紹說,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下,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批復,由中國華能承擔庫布齊沙漠鄂爾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即華能庫布齊新能源基地)建設任務。
基地項目堅持科學規劃的基本原則,以規模化新能源、支撐性煤電、配套輸電通道“三位一體”,消納主導,統籌推進。圍繞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關于能源基地實施方案規劃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確定基地項目工程節點,按照風光火儲合理匹配、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投產運營發揮效益的開發思路,實現新能源高比例消納。
行進在庫布齊沙漠,眼前毫無生機的表象下,卻隱藏著令人驚嘆的寶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有超過3100小時的年日照量,掌握了這個“能源密碼”,便能釋放無窮的能量。
可荒漠之中,獲取這些能量,談何容易?
項目副經理薛彬和難忘2023年5月25日那天,項目正式開工。初期無水可用、無電可照、無網可連,“最大的難點還是氣候的適應。夏季施工,沙漠地表溫度高達60多度。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僅用半年多,就完成了先導一期工程的光伏鋪設工作。”薛彬和形象地說,管樁長度累計約3000千米,相當于北京到拉薩的距離;場地占地面積更是相當于6000個足球場。
“未來,這條光伏‘長城’還會不斷延展,總規模達到800萬千瓦。”李峰補充道。
智能運維技術大顯身手
眼前的光伏板安裝機器人如同“綠巨人”,通過它,僅需1人配合,就能完成3個人的安裝工作。這樣的智能場景,在庫布齊沙漠不足為奇。
充分運用科技力量,華能庫布齊新能源基地200萬千瓦光伏先導工程中運用了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僅歷時兩周就完成了約6萬多畝地形測量工作。期間共飛行90架(次)無人機,采集5萬多張照片,提取高程點約12萬個,并生成厘米級精度數字正射影像圖dom和數字表面模型dsm。
“采用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大大提高測量效率。如果是傳統測量方式,一個人需要4個多月才能完成。”項目管理人員趙越峰告訴記者。
這樣的攝影測量技術,還可以應用于校核樁位點位。在后期投運后,還將運用無人機巡檢光伏廠區、線路等。
記者了解到,場區近400萬塊光伏板,6300余臺逆變器,420臺箱變,可運維人員數量不足30人。面對如此多的設備,行業內最先進的智能運維技術在這里大顯身手。
結合現場實際管理需求,在先導工程一期、二期光伏場區及升壓站試點開展無人機巡檢、IV/CV自動掃描診斷、智能機器人應用等,為公司后續基地項目的數智化建設積累經驗。
與此同時,以集團公司生產數據考核指標、設備評級為抓手,通過智慧運維系統,自動采集生成日常管理數據,以數據驅動運維實際業務。“我們設定了初步的目標,要確保2025年度設備生產指標、評級結果在華能北方公司系統內領先。”李峰說。
“以綠護光,以光促綠”的嶄新未來
無垠的光伏藍海下,這里未來還將積極探索實踐光伏治沙新模式,統籌推動能源發展與生態治理相結合,構建風沙綜合防護體系,切實改善沙化土地對生態環境帶來的惡劣影響,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
“板上發電,板下將開展甘草育種基地建設,兼顧生物治沙、人工治沙,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利用光伏板遮陰效果,在大面積的沙地進行規模化沙生植物、耐陰牧草等,最大限度將太陽能開發與沙漠治理充分結合起來。”李峰對此心懷期待。
他向記者介紹,基地也將與相關企業、機構、農牧民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當地經濟、光伏產業和生態治理的發展,將產業振興發展、生態修復和生態扶貧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
可以預見,“以綠護光,以光促綠”綠色光伏發展的保護網絡,將推動地區生態、經濟和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
“曾經的沙海阻擋了我們的致富路,也阻擋著年輕人的希望。”土生土長的庫布齊人王鄭踏著父輩們的足跡,選擇回到這片沙漠中,成為了中國華能的一名員工,跟隨華能一起建設自己的家鄉。
和許多沙漠里的員工一樣,他曬得黝黑的臉龐下,話語卻堅定有力:“最欣喜的就是看到這里一天一個樣,沙漠不再荒涼,它在我們面前仿佛失去了銳氣。而我們只有一個念頭,把綠色還給庫布齊,把希望留給這片熱土。”
當天空湛藍,當綠洲蔓延,庫布齊將迎來嶄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