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態卷”——北京興源水務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探索水環境治理新模式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走在北京市大興區的鳳河岸邊段,鳥兒翔游水云間,河岸邊樹木挺立,鳳河湖畔波光瀲滟……一幅幅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秀美圖景徐徐鋪展。

過去,這里并不是這樣的景象:河道雜草叢生、污水橫流、蚊蟲肆虐,附近居民苦不堪言,無不談河色變。
發生這樣的變化,還要從中國鐵工投資旗下中鐵水務北京興源水務推進生態環境整治、探索水環境治理新模式說起。
西紅門鎮地處大興區最北端,因地理位置優越,吸引著大量“淘金者”涌入,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統籌,因此流動人口多、低端產業多、環境差。
為了加快當地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2014年西紅門再生水廠項目落地伊始,中鐵水務便主動引入新技術,倡導以綠色手段,做環保工程。

該項目采用國內污水處理先進的“改良型AAO+高效澄清池+氣水反沖洗濾池+超濾”工藝,多級多段AAO生化處理工藝,通過合理分配進水利用污水中碳源,在盡可能減少外加碳源的基礎上實現總氮穩定達標。同時,項目采用污水源熱泵系統技術替代傳統燃氣鍋爐,降低碳排放,實現“冬暖夏涼”,節能環保。
運營管理中,項目充分利用智慧化、精細化管控,集采過程段水質數據,盡可能實現曝氣系統和除磷加藥系統精準調控,降低生物處理能耗,減少藥劑投加。以中鐵水務智慧化運營平臺為依托,通過精準工藝管控和全面數據集采,推動污水處理運營管理從粗獷型向精細化轉變。
經過升級,西紅門再生水水廠將原本排入鳳河上游的廢水從進水管道引入,污水經過預處理、生化處理和深度處理三個階段后消毒外排,出水達到北京地方標準B類水——等同于官廳水庫的水質,可以直接用于工業用水、入戶沖廁、園林綠化、市政雜用等。
如今,西紅門再生水廠出水主要用作鳳河河流景觀補充,再生水廠的建成投運實現了污廢水資源化,減少地下水開采,改變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散排明排的狀況,對保護鳳河流域的水環境質量,解決城市化帶來的水污染問題有著重要意義。
西紅門再生水廠項目的落地,是北京興源水務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探索水環境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興源水務先后通過“安全標準化三級企業”認證和“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認證;被中鐵水務評為“2023年度五保一樹勞動競賽優勝單位”“首屆科技創新大會科技創新先進集體”,被E20環境平臺評為“市政污水治理優秀案例”,該項目連續兩年被評為大興區“綠色信用四星級企業”。
為百姓幸福帶來生態美麗之水,以底線思維塑造韌性安全之水,給城市發展打造區域協同之水。面向未來,北京興源水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匯聚“綠”能量,彈好生態治理“五線譜”,為“美麗中國”建設增色添彩。(閆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