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蒙蘇經濟開發區零碳產業園,吸引了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多家龍頭企業落戶,年裝機量相當于三峽電站總裝機量的五分之一。

但與此同時,光伏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也給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今年10月,我國最大的光伏廢水零排項目一期工程在這里正式投產,每天可處理10萬噸工業廢水。二期建成后,這個污水處理項目將總共占地487畝,相當于45個足球場。

光伏工廠在硅片切割、脫膠和清洗等環節會產生大量廢水,這些廢水鹽分高、硬度大,有機物難以降解,因此廢水如何循環利用一直是公認的難題。但是在這家污水處理廠,光伏廢水的循環利用率達95%。

除氟是光伏廢水處理中的一大難點。南京大學科研人員發現,氟離子鉆到了污水懸浮物的內部,污水懸浮物就像一個巨大的鎖,把氟給鎖在里面。所以常規的檢測手段始終無法奏效。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孝林:我們用了一種特殊的化學鑰匙,把鎖打開,打開完之后,本來測不出來那部分氟暴露出來了。

氟離子檢測后,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去除光伏廢水中的氟。為此,南京大學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復合納米材料,直徑小于1毫米,含有數以億計的納米粒子,粒徑相當于人類頭發絲的六萬分之一。

憑借這些復合納米材料,科研團隊有效地去除了光伏廢水中的氟,這一場勝利,是科研人員半個世紀四五代人接力攻堅克難的成果。

得益于南京大學五十多年的科研探索,在幾百公里外的鄂爾多斯,采用這種納米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除氟車間已經運行超過兩個月,水質處理效果顯著提升。

光伏廢水經過處理后,75%可以回收利用,剩下的25%經過進一步處理,再利用20%,剩下的5%,通過蒸發提煉可以提煉出工業氯化鈉(工業鹽)。

通過除硅除硬、納米除氟等十幾道工序,光伏廢水從污水變成了可回收利用的中水,并且能夠提煉出工業鹽,增加了經濟價值,最終實現了光伏廢水的零排放和水資源的循環使用。

如今,鄂爾多斯這個光伏廢水零排項目,在投資規模、回用標準、分鹽量上刷新了國內光伏廢水處理領域的“三項紀錄”,成為光伏廢水處理領域的新標桿。
來源:央視財經
審核:余早早
責編:左宗鑫
編輯:楊子